電商里程碑:亞馬遜靠什么打敗沃爾瑪
給亞馬遜帶來出色表現的首先是云計算業務
天才少年貝佐斯如何蛻化成內心強大的CEO。
7月24日,亞馬遜公布第二季度財報,其凈營收23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凈利潤出人意料地變為920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凈虧損1.26億美元。亞馬遜當日盤后股價暴漲近18%,市值一舉超越沃爾瑪。到當天收盤,亞馬遜市值為2470億美元,而沃爾瑪為2305億美元。
在電商史上,這無疑是一個里程碑事件。當然,需要說明的是,亞馬遜在營收上仍低于沃爾瑪。過去12個月,亞馬遜營收為958億美元,沃爾瑪營收則高達4855億美元。
給亞馬遜帶來出色表現的,首先是云計算。亞馬遜第二季的云計算AWS業務營收為18億美元,同比增長81%。盡管云計算業務在亞馬遜整體銷售額中的占比不到8%,但營業利潤達到3.91億美元,超過亞馬遜全球產品銷售業務營業利潤6.84億美元的一半。
說到亞馬遜和沃爾瑪,不能不提到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公開表示,今年會在銷售額上超越沃爾瑪,并在5年內達到萬億美元銷售額。
接下來,讓我們讀兩本書,了解亞馬遜掌舵人貝佐斯靠什么打敗了沃爾瑪。
《一網打盡:貝佐斯與亞馬遜時代》
作者:布拉德·斯通 (Brad Stone),《彭博商業周刊》資深作家
譯者:李晶、李靜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4年1月
2012年,亞馬遜的銷售額達到610億美元,此時公司已經走過17年歷史,很有希望成為史上最快達到1000億美元銷售額的零售商。它集顧客的萬千寵愛于一身,同時也被業界同仁視為眼中釘,連公司的名字都被收進商業詞典,但并非溢美之詞。“亞馬遜化”(Amazoned)是指:“我們這些傳統企業,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一家來自西雅圖的暴發戶網站把所有的顧客和利潤都搶走。”
正如許多人所了解的那樣,亞馬遜是互聯網時代的標志。公司剛起步時只是一家網上書店,而后置身20世紀90年代末的網絡大潮,把業務擴展到音樂、影片、電子產品和玩具領域。一方面,亞馬遜要小心翼翼地規避風險,同時還要回應對其前景的一片質疑聲,因為在2000年和2001年時,網絡發展不太景氣,亞馬遜結合自身網絡銷售的復雜特征,把業務拓展至其他領域,如軟件、珠寶、服裝、運動產品及汽車零部件等。當其確立互聯網頂級零售商的地位,并成為其他銷售商淘貨的主要平臺時,亞馬遜又把自身重新定位為一家通用技術公司,在亞馬遜網絡服務平臺銷售云計算設施,并且提供廉價實用的電子設置,如 Kindle電子閱讀器和平板電腦。
我們自認為了解亞馬遜的成長史,但我們真正了解的是那些神話,那些新聞發布會、演講以及采訪中的臺詞,因為杰夫·貝佐斯(Jeff Bezos)沒有刪掉這些。
亞馬遜在西雅圖聯合湖以南擁有12座普通的辦公樓,由內河航道連接著一小片清澈的冰湖,以西是普吉特海峽,以東是華盛頓湖。這個地區離一家鋸木廠很近,19世紀以前,這里是美國土著人的聚居地。昔日的田園風光已經不再,新興的生物化學基地、一家癌癥研究中心和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大樓分布在人口稠密的街區。
放眼望去,亞馬遜低矮的現代辦公區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當你步入位于北部的“一日游”廠區的時候,亞馬遜最高統帥的辦公地就坐落于此,它位于特里大道和共和黨大街上,迎接你的是掛在墻上的亞馬遜微笑的標識,前面是用來接待來訪者的長條桌子。桌子的一側擺著一碗寵物餅干,用來招待員工攜帶的狗狗(對于一家要求員工支付停車費和飯費的公司來說,這是一項罕見的員工福利)。附近立著一面黑板,上面用白字提醒來訪者,他們已經進入了哲學家式的CEO 的領地。上面寫道:
有這么多需要創造的東西。
有這么多新生事物會發生。
人們不知道互聯網會發展到何種程度,這就是廠區“一日游”的意義所在。
——杰夫·貝佐斯
貝佐斯花了幾分鐘默讀了我的稿子,我們探討了出版此書的目的——這是第一次深刻解讀亞馬遜的成長經歷,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華爾街的初創階段到今日的輝煌。我們的談話持續了一個小時。還談到了其他商業出版物,如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 )撰寫的《史蒂夫·喬布斯傳》,在喬布斯英年早逝后出版,這些出版物為業界樹立了榜樣。
過去十年中,我找貝佐斯談話不下十幾次,我們的談話碰撞出很多火花,氣氛很融洽,時不時被他那如轟鳴般的笑聲打斷。他非常專注,有時帶點神經質,精力充沛。(當你在走廊里碰見他時,他會毫不遲疑地告訴你,他從不坐公司的電梯,而是爬樓梯。)他對談話全身心投入,不像其他CEO ,他從來不讓你感覺到時間緊迫,他為人漫不經心——但對跑題卻非常計較,從不偏離談話要點。杰夫的這些箴言已經爛熟于心,有人甚至把它稱為杰夫主義思想。有些話語甚至用了十多年。
1994年,產生亞馬遜的最初構想誕生于紐約城中心摩天大樓的40層樓上。將近20年以后,現在公司擁有9萬多名員工,成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企業之一,它不斷制定新策略來吸引顧客,如提供的商品一應俱全、超低的價格、上乘的服務,同時重新定位行業的發展走向,并讓世界上一些品牌企業的管理層叫苦不迭。描述這個過程將會頗費周章。這個過程中僅采訪現任和前任高管及員工就達300多次,包括這些年來與貝佐斯的多次面談,雖然他認為現在評價亞馬遜還 “為時尚早”,但還是鼎力支持這項出版計劃,還是允許采訪他的高管、家人和朋友,為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謝。我還從《新聞周刊》、《紐約時報》和《彭博商業周刊》長達15年來的報道中摘錄了很多內容。
本書的目的是講述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這是繼山姆·沃爾頓(Sam Walton)后最偉大的創業成就之一。當時山姆乘坐一架兩座直升機,橫穿美國南部來開拓沃爾瑪未來的商鋪。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天才兒童如何蛻化成一位內心強大且多才多藝的CEO ,描述了他的家人和朋友如何對互聯網這一具有顛覆性的網絡奇想寄予厚望,以及如何憧憬一站式購物的壯觀場面。
#p#
《改變從消費模式開始》
作者:桑原晃彌,自由撰稿人
譯者:李泊霆 、段博惠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年5月
如果提起亞馬遜肯定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對其創建者——杰夫·貝佐斯,這個名字可能很少有人耳聞吧。
杰夫·貝佐斯在開創amazon.com不足二十年的時間里,將其經營成為今天如此之大的規模,《東洋經濟周刊》評價其為“新流通業怪杰”。
貝佐斯于1964年1月12日出生在美國新墨西哥州。他的母親杰姬當時年僅17歲,開始嫁給北歐的青年男子,不久便離婚,而后又和古巴難民米蓋爾·貝佐斯結婚。
無獨有偶,史蒂夫·喬布斯出生后不久也成為了養子,這件事也對喬布斯早期性格產生了一些影響。貝佐斯則不然,他覺得自己在養父的養育之下度過了非常愉快的童年。他曾十分坦率地表達對養父的感激之情:“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去了解我的親生父親,因為我的父親就是將我養育成人的人。”
貝佐斯從孩提時代開始便對制作東西十分感興趣,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專業選的也是計算機科學技術和電氣工程。當時他曾經夢想過要成為創業家,但是他并沒有像喬布斯那樣畢業之后就開始創業,而是為了學習貿易輾轉進入紐約的投資公司。作為程序猿的貝佐斯盡情展現了其精英員工的一面。
這個精英員工察覺到網絡和網站擁有巨大的潛能是1994年——他在德劭基金(D.E Shaw)工作期間。當時,他就想到要創辦世界最大的網上零售店。最初,他曾考慮在德劭基金公司開始這項工作,卻被公司的領導者大衛·肖駁回。貝佐斯馬上就遞交了辭呈,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多數成功創業者的共同特點是在發現機會后便立刻采取行動,貝佐斯也毫不例外。在那個書籍銷售商們還不了解電子商務巨大潛能的時代,貝佐斯能夠在意識到電子商務存在巨大潛能的同時立刻采取行動,他的決斷力是驚人的。更令人佩服的,想必應該是貝佐斯能夠腳踏實地堅守亞馬遜的原則。亞馬遜的成功原則被稱為“造就原動力的三原則”。
- 以顧客為中心。
- 堅持發明。
- 以長遠的眼光思考問題。
貝佐斯不喜歡用夾雜著數字的方法詳細談論未來的發展趨勢。他說到無論著手何種業務,公司都必須遵守這三個原則。
不難理解這三個原則對一個公司的重要程度,但是對一個公司來說,能夠始終貫徹這三個原則卻是非常難的。有人曾說過:“堅持做人們認為理所應當的事,這件事本身就是很困難的。”但是貝佐斯是一位有著堅韌毅力的經營者。正如他所提到過的那樣,為了堅持以顧客為中心,他會反復進行“一次又一次的發明”,直到提供更好的服務。
貝佐斯在不足20年的時間里創造了能夠改變世界般的傳奇。我們可以向他學習什么呢?
很多人在面臨機遇的時候可能會畏首畏尾,貝佐斯卻具備在機會面前毫不猶豫抓住機會的決斷力,以及在產品達到標準之前堅持發明的堅忍不拔的精神。希望讀者能夠將這些作為成功的啟示牢記心間。通過閱讀貝佐斯的成功經歷,不僅可以了解網絡如何改變人們的心理,還可以了解顧客服務以及經營方式等。
本書整合了貝佐斯的語錄,這其中不乏一些會讓人覺得是常識的語句。但是有所耳聞目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去實踐,知道卻從不實踐是沒有絲毫意義的。貝佐斯的語錄體現著對人類智慧和技術堅定的信念。如果讀者能夠從貝佐斯的話語中獲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