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或顛覆傳統高等教育
每一新的技術革命都在不斷縮短我們培養未來企業領導人以應對未來變革所需的而時間。我們即將進入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時代,則意味著更大變革的到來。
讓新一代領導人和員工準備好在新時代實現蓬勃發展,需要我們的教育體系和業務模式快速調整進行適應,否則就會不可避免地面臨創造性破壞的風險。
物聯網是一個囊括了無數“智能”物體的全球性網絡,其中包括機器、汽車、建筑物、家用電器、電網、醫療設備、智能手機、超級計算機、機器人乃至人,所有這一切都嵌入有傳感器、軟件、控制器以及能收發數據的通信芯片。與之前每次革***蒸汽、電力以及計算機最終改變了商業和日常生活一樣,物聯網也會帶來巨大變革,只不過這次變革會發生得更快。
能夠挖掘這種***的“大數據”流,形成實時深刻洞察的企業不僅能提高生產能力與效率,而且還將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場上獲得優勢。蓬勃發展的企業應能夠通過分析來自客戶的即時反饋,創建全新的產品與服務。
所有業務都可能將成為技術型業務,認識不到這一點的企業無疑將陷入困境。大學以及大專院校當然也是一種業務,他們將面臨自身獨有的考驗。
物聯網將為學術管理人員帶來兩大挑戰:一方面他們要對學校進行調整,從而能夠把握機遇;另一方面則必須調整課程和教學方法,培養新一代領導人。
新時代最受贊譽的領導才能將是:能適應持續變革、能跨學科進行協調,以及能根據大量實時數據流快速決策。
除了教授這些技能之外,教育工作者也必須不斷學習。
我們先來看看即將入學的學生。今年秋天入學的大學新生根本就沒有經歷過沒有萬維網的時代。他們從小花在社交網絡上的時間就比花在課堂上的時間多。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時候他們都擔心因沒有網絡連接而無法與人交流。他們希望獲得即時反饋。
Facebook、Snapchat 和 Google對他們的了解要比其他人多得多,這些公司能根據算法密切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意愿,并據此為其提供相關信息。
此外,物聯網還可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機會,可通過適當的許可和策略收集有關學生缺勤、教師技能、課程教材、功課進度、測驗以及優缺點等的實時數據及反饋。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教師可為每個學生設計更好的教學方法。
與此同時,這些入學新生對科技的了解可能遠遠超過了很多人。他們期待科技的日新月異,期待科技的變化和提高。他們熟悉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OOCS)和其它以非常專業的形式提供的“隨時隨地”的學習機遇,比如Coursera與Khan Academy等新型教育機構乃至YouTube提供的內容。如果出現更好的東西,學生們會率先發現,甚至自己就能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