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愛屋吉屋鄧薇:2016年 打打看唄
二手房中介之間的競爭從來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同行是冤家,這一點在中介行業似乎體現的更為明顯。而這一切因為互聯網中介的加入變得更加引人關注。從大幅下調二手房傭金,到提高經紀人底薪和提傭;從不設門店,到一對一服務,互聯網中介這只獨狼攪動了這個已經固化多年的行業。
愛屋吉屋,作為一個完全由“圈外人”組建的團隊,無疑是那只最兇猛的獨狼。2015年,愛屋吉屋在中介行業鬧出了不少大動靜。二手房傭金1%,租房上海傭金全免、北京傭金減半,經紀人6130元/月底薪……作為“圈外人”,愛屋吉屋進入中介行業的姿態顯得有些不同,憑借這些手段也迅速的獲得了市場份額。迅速擴張的同時,愛屋吉屋也適中處在輿論漩渦的中心,“燒錢”、“欠薪降薪”等一系列質疑也不絕于耳。對于各方對愛屋吉屋的評判,其聯合創始人鄧薇態度很坦然,沒有宏大的目標和長遠規劃,繼續追求效率和服務,活下來,再打打看就是目標。
“互聯網只是個工具我們只是善用這個工具”
提到愛屋吉屋,在標簽上與其他中介最為不同的一個就是“互聯網”。但談到愛屋吉屋的互聯網思維,鄧薇的回答與其他站在風口上的互聯網創業者的回答截然不同。
在鄧薇看來,互聯網首先就是個工具。因為有了這個工具,很多從前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后,相當于每個人可以隨時隨地隨身攜帶一個計算能力特別強并且可上網的電腦。而愛屋吉屋要做的就是利用互聯網這個工具來提升中介行業的效率,做出一家不同的中介公司。
鄧薇表示,由于充分發揮互聯網工具的作用,愛屋吉屋可以通過APP搜集一萬多名經紀人每天的行動軌跡,并進行可量化的管理。因為善用工具,愛屋吉屋可以有更好的成本結構,這些可以讓愛屋吉屋設計一個新的商業模式,以用戶為導向的商業模式。
“選擇中介這個行業,就是源于互聯網能夠支持人力密集型的這樣一個服務型行業整個管理模型的升級”,鄧薇表示,空談互聯網企業太虛幻,不是有個網站、有個微信公眾號就是互聯網企業了,如果這樣也算,那人人都是互聯網企業。
不過作為互聯網行業二十年的從業者,對互聯網,鄧薇并不吝嗇她的贊美。“互聯網是中國唯一一個真的是以用戶喜為喜,以用戶憂為憂的一個比較陽光、干凈的行業”,互聯網創業的浪潮也是在改造傳統業態,推出新的服務形態。中國在這一點上,已經領先于硅谷,互聯網為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度。愛屋吉屋正在在利用互聯網改變房地產中介的服務,不過“距離***還很遠”。
永遠強調效率和服務經紀人收入結構、用戶成本雙向調整
采訪鄧薇時,最常聽到的詞匯就是“效率和服務”,在她看來,這是愛屋吉屋的***特點也是制勝之道。
鄧薇表示,如果是五年前重新開始創業,她一定不會進入房地產中介這個行業。在決定做愛屋吉屋前,她和團隊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發現這個行業的效率極其低下。“很多門店里,大量的經紀人沒有事做,只是在上網、聊天、打牌。”對于客戶,經紀人的態度同樣也有很大區別。鄧薇認為,房地產已經告別了暴利時代,進入了理性剛需的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用戶變得重要了,效率和服務才有人看重。
在經歷了一年的快速成長期后,愛屋吉屋也開始遭遇這個傳統行業的挑戰,最近最常被提及的就是經紀人的“降薪門”。對于調整經紀人的收入,鄧薇并不回避。她表示,愛屋吉屋的經紀人收入,必須是行業里***的,但隨著企業的發展,一定會去調整。在調整前,他們對標了市場上***的幾家經紀公司,在北京,比照同業者平均薪酬的兩倍去設計經紀人工資。
鄧薇介紹,此輪愛屋吉屋調整經紀人收入,主要是調整了收入的組成比例。把統一的一個高底薪,調成了三級底薪,***的30%的員工底薪不變,提成比例比以前還要高。
鄧薇坦言,這個政策就是鼓勵勤奮的人再多賺一點兒錢,吸引更好的經紀人可以來到公司。愛屋吉屋剛進入這個行業時,如果不給個高底薪,根本連人都招不到,因為沒有人相信他們能做出來,但現在已經不同了。如果高底薪一直存在,就會吸引一批人來,先混一兩個月,這對于整個團隊都是不利的。
除了調整經紀人收入結構外,愛屋吉屋用戶付出的成本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在1%的傭金基礎上,12月,愛屋吉屋二手房的收費上又增加了一項,0.5%的交易保障費。所謂交易保障費提供的服務包括“四險一支持”,含簽前查封險、漏水保固險、高壓輻射險、物業交割險和免費法律支持。對此,鄧薇表示,愛屋吉屋能做的就是明碼實價,把服務明確的展示和客戶。“而且,我們的收費水平在行業中還是很低的。”

“2016年,活下來,打打看”
從成立到現在,一年三個月,愛屋吉屋已經完成了五輪融資,累計融資額達到3.5億美金,業務已經鋪到北上廣深等十個城市,成長發展速度讓人側目。
2016年,愛屋吉屋的目標又是什么?
對于未來,鄧薇的態度不同于很多創業者。鄧薇表示,2016年,愛屋吉屋首先要做的是活下去。另外,要從最會花錢的公司變成最會賺錢的公司。保持現有的效率,拉升人均的單產,同時開發新的服務,繼續在市場上拼效率和服務。
作為一個創業的老兵,鄧薇深知創業會遇上的各種問題,她表示,從0到1的創業過程中,怎么讓自己活下來,以什么樣的速度,以多少比例的容錯率讓自己活下來,什么樣的節奏,什么樣的資源投入,哪怕知道這么走下去,在一段時間里會有副作用,也要走下去,所以活下來始終是一個企業***年第二年要考慮的。
當公司整個運作到一個臨界點的時候,所有能想到的好事情和想不到的好事情,錦上添花的所有事情,它都會自動來找你的,所以并不急于在現在去想這些東西。我們每天都在考慮怎么才能讓自己活下來,然后怎么樣能夠在競爭里面更加有力,未來的局勢會是怎么樣,什么事情要在現在開始準備。團隊里出現的問題,哪一些問題是可以睜只眼閉只眼哪一些是無法退讓,必須要解決。如果現在談計劃明年、后年干什么,也是騙你的,我們不想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