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針對“未來、人類、人工智能”的激烈討論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層出不窮,一場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能革命正在悄然發生,人、社會、商業又一次迎來了進化拐點。未來人類進化的方向是什么?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會給社會帶來怎樣的沖擊?它會和人類和諧共處還是會取代人類?假使技術的發展使人類大規模失業,到時該如何自處?在新技術的沖擊下,未來商業形態又將會向何處演化?一系列的疑問待于得到解答。
赫拉利的“悲觀”
“未來,99%的人屬于無用階級,他們的特性和能力都是多余的;另外,1%的人則成為掌控算法、通過生物技術戰勝死亡的神人,他們是未來世界的主宰者,是人類未來進化的新物種。”尤瓦爾·赫拉利在著作《未來簡史》中這樣描述人工智能的發展對于人類未來的巨大沖擊,一語既出石破天驚。
《未來簡史》一書于2016年出版。尤瓦爾·赫拉利在書中闡述了未來社會將由以人類及人文主義主導的社會,會以算法為中心、由數據主義主導的社會轉變的觀點,并提出了由于人工智能將在大量行業中取代人類,導致數十億人將成為政治、經濟上的“無用階層”的看法。
赫拉利針對“無用階層”做了具體的闡釋,他說:“一旦那些失業的人真的無法再創造無經濟價值,無法為社會的繁榮做出任何卓有成效的貢獻的時候,他們便會淪為無用階層。而那時候,以政府為代表的精英階層也許會在他們身上放棄投資醫療和教育,他們將被整個社會系統徹底拋棄。”
每一次社會的轉型都會帶來機會與挑戰,這是毋庸置疑的。互聯網和數據正在改變時代,世界的主導力量正在由工業時代的資源品和資本向數據經濟時代的數據和算法演進。“隨著大數據的不斷積累以及計算能力的快速發展,未來人類可能會越來越多地將自身的決策權讓位給無意識的算法,讓算法替自己決定該買什么東西,應該接受什么治療以及應該和誰結婚。當權威從人類轉移到算法的同時,人工智能也會將數十億的人趕出就業市場,使得人類產生大規模失業。以自動駕駛汽車以及精準化醫療為例,生動地展現了人類在和機器競爭工作過程中的優勢和劣勢。”赫拉利面對以算法和數據為基礎的人工智能帶來對的時代變革這樣補充道。
赫拉利反復強調,人類的發展已經來到了巨變的前夜。從四十億年前地球上誕生生命直到今天,生命的演化都遵循著最基本的自然進化法則,所有的生命形態都在有機領域內變動;但是現在人類第一次有可能改變這一生命模式,進入智能制造和設計的無機領域,也就是所謂的有機生命將會被無機生命所取代。
屬于我們的“樂觀”
面對赫拉利對人類未來發展的“悲觀情緒”,作為電視節目《最強大腦》中的科學判官,Dr.魏有自己的客觀看法。Dr.魏見證了很多人類大腦表現的極限場景,例如驚人的辨識力、超級記憶力以及堪比計算機的心算、速算能力等。在他看來,人腦的各個模塊都在被人工智能追趕甚至碾壓,未來甚至可能超越,但并不認為人腦和人工智能一定是水火不相容的狀態,并對尤瓦爾的“無用階層”理論表示出了很大的疑惑。對此,筆者比較支持Dr.魏的看法,覺得比較客觀,什么是無用,什么是有用,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并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標準和界限,從侵略戰爭或者殖民戰爭的角度都可以解釋,其實很多狀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至于人類未來的前景關鍵還是在于個體的發展。
微軟在人工智能方面一直深耕細作,對于人工智能與人類的未來以及對社會的影響,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兼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基于人工智能60年的發展認為,人工智能如同人類發明的其他工具一樣,自身并不具備創造力,這是與人類的最大區別,未來的方向應是“AI+HI=SI”,即人工智能+人類智能的共進化。筆者認為,這其實也是一種人工智能與人類智能并非“相殺”的判斷。相比于簡單的判斷,洪小文將如今人工智能的發展狀態進行了形象的比喻,筆者感覺新鮮的同時傾向于如今的人工智能是一種還未發展成熟的工具。
洪小文表示,AI技術的透明化、普及化很重要,要讓更多人享用到技術紅利,這是今天大家所知道的AI可以做到的。無論是智能搜索,還是自然語音的相關產品研發,都給人類生活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但這只是局限在認知領域。這里的認知還有十分明顯的兩種區分,一種是白盒,一種是黑盒。如果把AI想象成一個黑盒,有數據進入,經過分析有算法產生并決策,得到了這個結果,但很難再去改變,相對是機械的;相反,白盒就是可以產出,還可以隨時改變其中的關系。換句話說,現在的人工智能所處的發展階段,只是可以解決what,但并不知道why,白盒所展示的因果關系以及舉一反三,是黑盒無法模仿的,最起碼現階段是這樣。
聽了這么一大圈觀點,筆者認為就像“黑盒與白盒”的理論一樣,人工智能現在所處的階段還很初級,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觀察人類一向非常善于利用新技術對自身進行變革,人工智能以及人類智能并不一定就是相互沖突的。隨著科技的發展,與其說機器會超過人類,不如說人類和機器融合的那個時間會很快到來。
關于未來商業的一點兒思考
商業進化是否也跟人類進化相似,99%的商業組織都會成為附庸或者無用?如果未來進化到中心化商業形態,由此引發的基于數據、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壟斷會比過去按照行業和地域劃分的壟斷對商業社會帶來更大的影響嗎?高度中心化的商業體系將大大降低整個商業系統的容錯和糾錯能力?不得不說人類是焦慮的,這些問題更是亟待解答。
面對這些問題,百分點集團董事長兼CEO蘇萌提出了泛中心化的商業未來,一個多中心且中心動態均衡化的商業形態,并指出未來商業組織的三點生存之道,即“3I理論”:獨立(Independence),獨立代表著企業的數據主導權、以及在充分競爭市場環境中的長尾創新;融合(Integration),指的是生產要素的連接、生產方式的協作以及業務邊界的淡化;智能(Intelligence),數據思維在引爆智能革命,未來的商業都在朝智能化方向在進化,主要體現在決策智能和運營智能上。
其實無論人類和智能如何發展,商業的中心化越來越不鮮明卻是事實,換句話說人們不會只去商場這個特定的場景買東西,只去KTV去唱歌……場景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不再局限,所以多場景、多中心的適用性成為企業追求并達成的目標,對于未來我們不得而知。
無論是人類未來的發展還是商業以后的走向,不得不承認科技的進步讓人類處于歷史上最不確定的時代,一切都在變化,盡管做不到準確的測未來,但人類可以力所能及用行動影響和改變智能。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