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重磅開源Gemini CLI:免費AI工具,居然要干掉GitHub Copilot?
先說說我的第一印象
6月25日那天,谷歌悄無聲息地放出了Gemini CLI,Apache 2.0許可證,完全免費。我當時就想,谷歌這是要和OpenAI正面剛了?
當Cursor靠著Claude 3.5在開發者群體里風生水起,GitHub Copilot還在那里慢悠悠地更新模型支持時,谷歌這招確實有點狠。直接把頂級AI模型免費扔給開發者,簡單粗暴,但很有效。
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不只是在終端里加個AI那么簡單
剛開始我以為這就是個ChatGPT的命令行版本,但試用后發現完全不是那回事。谷歌工程師Taylor Mullen說得很對:"對開發者來說,CLI不僅是個工具,而是家。"這句話我很認同。
我們這些天天敲代碼的人,真的是和終端朝夕相處。如果AI能在這個最熟悉的環境里幫到我們,那確實是件大事。
舉個例子,我在調試一個復雜的JavaScript項目,之前需要在多個文件間跳轉、查找問題。現在我直接問:"這個TypeError是怎么回事,能幫我分析一下調用鏈嗎?"它不僅找出了問題,還給出了三種不同的修復方案。
再比如說,我需要給一個老項目寫文檔,直接說:"分析這個項目架構,生成一份技術文檔。"結果生成的文檔比我自己寫的還詳細。當然,我還是檢查了一遍,畢竟AI有時候會"腦補"一些不存在的功能。
100萬token是個什么概念?
這個數字聽起來很厲害,實際用起來確實有差別。我測試了一個包含20多個文件的Spring Boot項目,Gemini CLI能完整理解整個項目結構,提出的重構建議涉及多個模塊,而且邏輯是通的。相比之下,GitHub Copilot經常只能看到當前文件的上下文。
不過說實話,有時候上下文太長也不一定是好事。偶爾會發現它過度分析了一些不重要的代碼,給出的建議有點"用力過猛"。這可能需要我們在使用時更精確地描述需求。
免費這件事,真的讓人意外
谷歌這次的免費額度確實給力:每分鐘60次請求,每天1000次。對于個人開發者來說,這個量基本夠用了。我連續幾天重度使用,也沒碰到限額。
算筆賬你就知道這有多狠了:GitHub Copilot個人版每月10美元,企業版每月19美元。Claude Pro也要每月20美元。而Gemini CLI完全免費,還能用到最新的Gemini 2.5 Pro模型。
這不是打價格戰,這是直接掀桌子。
當然,我也有點擔心這個免費政策能持續多久。畢竟谷歌也不是慈善機構,等用戶量上來了,會不會開始收費?這個我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多模態功能倒是個驚喜
除了寫代碼,Gemini CLI還能生成圖片、處理視頻,甚至接入Google搜索。我試著讓它為一個項目生成一些界面原型圖,效果還不錯,雖然不能直接用,但作為靈感來源挺有價值的。
不過這些功能對開發者來說可能不是剛需。我們主要還是需要它幫忙寫代碼、調試問題。其他功能更像是加分項。
和其他工具比起來怎么樣?
我之前一直在用Cursor,說實話Claude 3.7的代碼質量非常好。但你知道問題在哪嗎?
Cursor Pro每月20美元,一年下來就是240美元。而Gemini CLI完全免費,代碼質量也不差。
GitHub Copilot我也用過一段時間,但它有個老毛病:只能看到當前文件的有限上下文。你想讓它重構一個復雜的多文件項目?基本上是在瞎猜。Gemini CLI的100萬token上下文就不一樣了,它能"看到"整個項目的全貌。
當然,每個工具都有自己的特點。Claude的代碼風格我比較喜歡,Copilot和IDE的集成做得很好。Gemini CLI的優勢主要是免費和強大的上下文理解能力。
開發者反應比較分化
我在技術群里問了一圈,大家的反應挺不一樣的:
支持的人主要是被免費吸引,還有就是覺得谷歌的AI生態比較完整。有個朋友說:"反正免費,不用白不用。"
但也有人比較謹慎,主要擔心谷歌會不會突然改變政策,或者擔心數據安全問題。畢竟把代碼發送到云端,總是有點顧慮的。
還有一些技術大佬仍然偏好Claude,認為代碼質量更高。這個我覺得看具體場景,簡單的功能實現差別不大,復雜的算法邏輯確實各有優劣。
技術實現挺有意思
Gemini CLI采用了雙包架構,一個負責界面交互,一個處理核心邏輯。這種設計挺聰明的,既保證了用戶體驗,又方便擴展功能。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MCP(模型上下文協議)的集成。這個協議讓Gemini CLI可以連接各種外部工具和數據源,比如數據庫、API服務、文件系統等。我試著連接了一個Postgres數據庫,可以直接用自然語言查詢數據,生成報表,這種體驗確實很棒。
工具系統的可擴展性設計也很巧妙,第三方開發者可以很容易地開發自己的工具插件。雖然現在生態還不夠豐富,但這種開放性設計的潛力是巨大的。
我覺得可能帶來的變化
短期內肯定會影響競爭格局
免費這招對付費產品確實有沖擊。如果我是GitHub Copilot的用戶,現在可能會考慮換到Gemini CLI,至少試用一段時間。
不過各家產品的差異化還是挺明顯的,Cursor的界面體驗,Copilot的IDE集成,都有自己的價值。關鍵是看用戶更看重什么。
長期來看,可能會推動整個行業
AI編程工具的普及肯定是大趨勢。Gemini CLI的免費策略可能會加速這個過程,讓更多開發者嘗試AI輔助編程。
不過我覺得AI不會替代程序員,更多是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以后可能更多時間花在需求分析、架構設計上,具體的代碼實現交給AI處理。
實際使用建議
如果你想試試Gemini CLI,建議先從簡單任務開始:
npm install -g @google/gemini-cli gemini
首次運行需要Google賬號認證,挺簡單的。
然后可以試試這些場景:代碼review、bug分析、重構建議。復雜的項目架構修改建議先謹慎一點,畢竟AI有時候會想當然。
我做了個簡單的對比測試:
同樣是重構一個1500行的Node.js項目,Gemini CLI用時3分鐘生成了完整的重構方案,GitHub Copilot需要我逐個文件操作,花了20多分鐘。Cursor表現不錯,但那20美元的月費讓人肉疼。
我的經驗是,給AI的指令越具體越好。比如不要說"優化這個函數",而是說"這個函數的性能瓶頸在哪里,如何優化時間復雜度"。
最后的想法
Gemini CLI確實是個不錯的工具,特別是考慮到它免費。但我覺得現在就說它要"顛覆"什么還為時過早。
AI工具的發展速度確實很快,但真正改變開發者的工作方式,還需要時間。就像當年從手寫代碼到IDE,從本地開發到云開發,都是漸進的過程。
不過有一點確定的是,不擁抱AI的開發者可能會逐漸落后。與其擔心AI搶飯碗,不如早點學會和AI協作。
Gemini CLI已經在GitHub上開源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試試。反正免費,試試又不會懷孕。
項目地址:https://github.com/google-gemini/gemini-c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