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xxxxx在线视频软件_久久精品久久久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_天天色天天色_亚洲人成一区_欧美一级欧美三级在线观看

我們如何失去了自由的互聯網?

網絡
如今的廠商已經不再害怕談及隱私,反而試圖正面進攻,讓用戶產生“你要隱私有什么用”的思考。互聯網落得如此局面,一定有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的里程碑,就是歷史上那些有名有姓的產品。

小扎的心眼和李彥宏的大嘴,把互聯網年經的隱私話題再一次擺到每位網民面前。如今的廠商已經不再害怕談及隱私,反而試圖正面進攻,讓用戶產生“你要隱私有什么用”的思考。互聯網落得如此局面,一定有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的里程碑,就是歷史上那些有名有姓的產品。

我曾經寫過好幾篇和隱私相關的話題,閱讀量都不高。這不意外,沒有重大事件,通常人們不會關心這類話題。最近有幾件事被引爆了,這個話題突然重新回到了人們視野中,所以可以再寫一篇了。

[[224672]]

這幾件事分別是:Facebook數據泄漏事件,互聯網公司是否偷偷用麥克風監聽用戶,以及所謂大數據殺熟。說到根本上,這幾件事是相關的,背后指向的是同一個問題,即,人們到底出讓了多少隱私,以及用戶為什么會在不知不覺中出讓這么多隱私。

在智能手機普及之前,互聯網的功能還很有限,人們的使用時長也不長。就算是Facebook這樣的霸主,在那個時代無非也就是諸多網頁中的一個。人們沒有把那么多數據交給互聯網公司,離線和在線狀態還非常分明,遠不像今天絕大多數人實際上已經永遠在線,就算在飛機飛行途中也未必能獲得清凈。在那個時候,雖然互聯網的模式早就是免費+廣告,人們出賣的隱私數據仍然是相當有限的。然而幾年之后,事情就變成了完全不同的樣子,數據和流量變得極度集中,使得泄漏隱私和通過大數據計算給不同用戶標定不同價格成為可行。

在2010年之前,人們在互聯網上主要使用開放協議,我們用電子郵件傳遞消息,用IRC/Gtalk(XMPP)聊天,用瀏覽器上網瀏覽信息,通過鏈接把各種資源連起來。開放協議意思是每個人都可以架設自己的服務,只要按照協議規范來,就可以讓不同人架設的服務器之間正常傳遞信息。今天,區塊鏈興起之后,人們管這種模式叫做“分布式”,或者“去中心系統”,但僅僅幾年之前,互聯網本來就是去中心和分布式的,并不是像今天這樣所有數據和流量都掌握在幾家巨頭手里。這幾年到底發生了什么,什么殺死了分布式的互聯網,使之變成了商業壟斷為主?

2009年,智能手機的興起,不僅僅是提供了一種新的使用方式,同時以這種方式使得大量的傳統網絡通信協議不可用,前者被廣泛討論,后者人們往往意識不到。簡單來說,智能手機的興起至少殺死了IRC/XMPP這樣的及時通訊協議,部分消滅了HTML/URL這種互聯網基礎協議。講述這段歷史不可能跳過蘋果這家公司,在iPhone出現的年代,蘋果還是一家有特色但不重要的公司,但它幾乎是憑自己一家公司開啟了整個移動互聯網時代,沒有蘋果的一系列決策,就沒有移動設備的普及,在這個過程中,有意或者無意的,蘋果也在另外一方面推動了歷史,使得我們進入了一個壟斷更密集,更封閉,但是更方便的時代。

先說第一個問題,IRC/XMPP協議是如何被殺死以及如何改變生態的。

很多人指責微信是個封閉的花園,這個指責沒有問題。但解決方案是什么呢?這些人提供的解決方案通常是使用另外一個商業軟件(Whatsapp/Telegram/iMessage)來代替微信。這時候如果你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不使用一個開放協議,比如IRC或者XMPP來代替微信這種聊天工具,對方給出的回應通常是“那些太難用了,普通人不會用”。這個回答是錯誤的。

正確的回答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始之后,所有的傳統及時通訊協議都變得不可用了。不是因為難用,是因為在技術上不可用。

傳統的聊天協議,都包含了在線和離線狀態。用戶使用之前,首先要完成登錄,標記在線狀態,建立一條到服務器的永久鏈接,然后才可以發消息。(如果你用過MSN的話應該會比較形象理解這個過程)。移動互聯網開始之后,諾基亞S60和Android使用這些協議尚且沒問題,但iOS早期版本做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舉動,這個系統上沒有后臺進程,一個應用進入后臺或者關閉屏幕之后,所有鏈接都會被系統斷開,但是系統會接收推送消息,幫助用戶再次喚醒應用。早年諾基亞的粉絲是一直嘲笑iPhone這種設計愚蠢“一個沒有后臺進程的智能手機怎么能叫智能手機呢?”,事實的發展證明他們錯了,iPhone成功了,其他人都死了。為了待機時間和兼容當時運算能力仍然比較低的移動設備,無后臺進程,關閉鏈接,這些都是必要的優化,不然手機待機時間會快速下降,使之不可用。

但這種措施給傳統通訊協議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沒有后臺進程(以及設備在移動帶來的網絡切換造成的網絡鏈接不穩定),造成了IRC和XMPP這種有在線狀態的協議要頻繁處理上線下線,用戶體驗極差,鏈接被關閉或者網絡切換時,對于服務器表現為Session超時,在桌面互聯網上這是一種異常狀態,需要等一段時間之后才能清理掉,但在移動設備上這是頻繁發生的,這導致了服務器堆積了大量超時未釋放的Session。這使得服務器難以負荷。當時很多XMPP服務器上每天處理的鏈接請求甚至超過每天傳遞的消息數量。

這樣的服務當然不可持續下去,但是開放協議的修改效率是很低的,需要社區經過廣泛討論才能制訂出新的標準,然后各種開發者和廠商才能支持它。移動互聯網來勢兇猛,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未來,人們等不及了。

我們如何失去了自由的互聯網?

網上還能找到在Nokia Chat中使用Gtalk的截圖,不容易

誰填補了這個空白了?是那些意識到了過去的開放協議缺點,又有很好基礎的人。今天我們已經知道了最終的勝利者,他們是:基于郵件投遞模式的微信,基于短信投遞模式的whatsapp,基于大規模分發地震等緊急消息模式的Line。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基于某種大規模的消息投遞模式開發的,沒有在線和離線狀態。這個問題在后面的很多年,甚至一直到今天還有人會提出,“為什么微信沒有QQ那樣的在線狀態?” 張小龍回答過這個問題,答案是“手機是永遠在線的”。這句話是產品邏輯,同時也是技術邏輯。除了產品上用戶期待是手機持有者隨時能收到并回應,技術上也必須采用更輕型的“消息推送”類協議。這三個產品出現的時間是:

  • whatsapp: 2009年
  • 微信: 2011年
  • Line: 2011年

都是在2010這個關鍵時間點前后出現的。

蘋果消滅后臺進程的原因當然不是為了殺死傳統互聯網協議,而是為了省電和移動設備可用性。但是這種突然的轉變事實上造就了一段足夠長的真空時間,從而使得傳統開放協議更新協議的迭代模式不可持續。新的商業公司拿到MQTT這些協議包裝一下,就成了自己的私有封閉協議,他們沒有和其他產品互相鏈接的意愿也沒必要,也就不會再跟隨開放協議。蘋果以一家公司之力,通過一個小小的決策,直接改變了互聯網發展方向,造就了新的巨頭,進而這些巨頭又影響和改變了人類社會。順著這條脈絡看到今天,簡直是壯觀又可怕。

做為一個對比,IRC協議從2016年開始討論下一代標準irc v3,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移動設備需要的功能,包括無狀態鏈接,推送消息,歷史記錄……等,但到現在2018年,距離可用還頗有距離。等到有好用的客戶端產品支持不知道要到哪一年了。和微信的成長對比一下,商業公司的優勢的確太大了。

然后說第二個問題,HTML和URL是如何幾乎被殺死,被URL連起來的互聯網是如何變成一個個孤島的。

如果你同時使用桌面互聯網和手機互聯網,也許能感覺到這是兩個邏輯完全不同的世界。前者仍然保持著頁面+鏈接模式,后者是完全不同的一種模式,你用的是一個個App。前者你仍然可以自由的挑選組合自己需要的信息,接受來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并且組合它們。但是后者,只有一個個巨型app做為入口,接受他們提供的被排序或者沒被排序的內容。使用桌面互聯網的人,仍然在使用網址(URL)這種東西,別人通常會貼一個鏈接給你,你在瀏覽器里面打開它就可以使用了。但在移動設備上,別人給你一個鏈接,似乎沒什么地方可以貼,在這里,功能是一個個app組成的,瀏覽器在手機上不是核心位置。桌面互聯網上URL和Link使得不同的網站鏈接在一起,用戶使用互聯網的過程是通過鏈接在不同網站之間無縫跳轉的過程。但在移動互聯網上,App之間是割裂的,它們之間幾乎沒有跳轉關系。僅有的一些鏈接應用的場景,也遇到了各種商業競爭導致的干擾,中文有微信和支付寶互相干擾對方的鏈接跳轉,英文有Twitter阻斷Instagram鏈接,Facebook/Whatsapp阻斷Telegram鏈接。在移動互聯網上,不同品牌之間關系是對抗,而不是桌面互聯網的合作,當人們開始使用這種以App為核心的系統的時候,桌面互聯網的核心,瀏覽器/HTML/URL就已經死了一半了。

這到底是怎么發生的?移動互聯網和桌面互聯網都叫做被叫做“互聯網”,這是一個非常具有迷惑性的說法,它使得人們下意識認為移動互聯網是傳統互聯網的延伸,實際上不對,這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應用完全不一樣的規則。

2010年,中文和英文業內同時有過一場大爭論,叫做HTML5和原生app之爭。爭論這兩個東西哪個更有未來,2008年雖然蘋果已經在iOS中提供了App Store,但是實際上的快速增長是從2010年下半年才開始的,這場爭論不早不晚,確實是一個重要時間點。這個爭論的重要意義在于,它最終決定了傳統互聯網的html頁面+鏈接,以瀏覽器為中心的模式是否能生存下去。爭論的另外一方,原生app,提供了一個完全相反的模式,它沒有頁面,沒有鏈接,數據被封閉在app之內形成孤島,以傳統互聯網擁護者看來,這是歷史的倒退。我們本來就是從數據封閉在每個軟件之內的時代走向的頁面+鏈接的互聯網時代,怎么突然就要倒退回去了?

事實證明了人們接受了App,拋棄了HTML和瀏覽器。App Store里面,幾乎沒有什么App是顯式表達鏈接存在的,雖然數據在RESTful API這一層仍然以鏈接形式存在,但是從App這個入口內,通常沒有輸入鏈接的地方。想把App中看到的東西分享給朋友,如果這個App本身沒提供分享功能,幾乎是沒辦法的,只有截圖一條路。雖然后期iOS提供了一系列分享相關的API,但是這種模式就決定了,URL所代表的“唯一定位符”,“每一個唯一的資源對應一個URL”這種模式在app的世界里已經消失了。HTML和App之爭也很快就結束了,2012年,曾經擁護HTML5的Facebook投降認輸,重新開發原生app,最終在后面的幾年里一路猛漲成為了中文世界之外的巨頭。

2014年,Facebook收購了聊天工具Whatsapp,人們相當恐慌,所有的數據都集中在一個巨頭手里這還了得?少部分人轉投Telegram,這個事件在Telegram用戶增長歷史曲線圖上清晰可見,是早期Telegram獲得的最大一波用戶增長。人們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在PC互聯網上,廠商獲取的信息少很多,那個時代最準確的廣告投放方式,是Google提供的基于關鍵詞的廣告,因為搜索關鍵詞透露了用戶明確的意圖。但移動時代到來之后,通過App獲取的用戶數據種類就多得太多了。同樣也是2014年,Facebook發布了跨應用廣告網絡,號稱可以跨越應用,從網站到手機App來統一完成用戶畫像,2012年Facebook收購的照片應用Instagram,使得Facebook在移動平臺上可以獲得更多的用戶和數據,其他廠商沒有這種優勢。

Telegram Geek網站做的用戶歷史數量統計圖

Telegram Geek網站做的用戶歷史數量統計圖,注意2014年4月份的用戶數量,2月份的時候Whatsapp被收購

之后Facebook逐年增長的廣告收入告訴了其他廠商,這樣做是對的。社交關系+最大限度獲取用戶日常活躍數據,最終可以轉換成巨額廣告收入。于是所有廠商都沿用這個模式,用盡辦法去獲取能獲取的每一條用戶信息,無論是否之前被認為是用戶隱私。由此帶來的一系列“應用濫用權限”,是最終用戶能感受到的表面現象,背后的原因,就是這個盡量多的獲取數據,轉換成廣告盈利的模式相當有效。

到了這兩年,廣告網絡已經準確到前所未有的狀況,某些情況下已經不是廣告追著人走,而是廣告先于人一步出現。這一套用戶畫像模式威力巨大,不僅可以準確投放商業廣告,還可以投放政治宣傳,最終影響人的社會行為。Facebook數據泄漏影響了美國大選,這不是競選失敗的一方找理由,這就是真實發生的情況。同樣的道理,廣告準確到這種程度的時候,普通用戶已經難以理解背后發生了什么,干脆按照奧卡姆剃刀原則,找了一個最簡單的解釋:這些科技廠商在監聽我。

不采用這一套模式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差不多都死了。今天流行的這些App,無論是Facebook/Instagram,還是中國的微信/微博/頭條/抖音/快手…都有一個共同的形容詞:“刷的停不下來”。這種停不下來的背后,是這些App吞噬了用戶的使用時長。在手機的小屏幕上,通常情況App之間是零和競爭,被這個App搶走了,別的App就沒了。于是拿走用戶數據越多,越準確的App就會占領更多的時間,獲得更多的盈利同時順便擠死對手。這里不再有互相鏈接的互聯網了,每個App本身就是世界的一部分。

如果回到2010年,回到HTML5和App之爭的時間點看,還有其他可能性嗎?其實仍然是有的。2012年Facebook宣布放棄HTML5 app的時候,說過理由:“瀏覽器性能太差了,無法負擔應用的需要。并且還說了希望各廠商改進瀏覽器”。理想情況下瀏覽器廠商會競爭,推出性能更好的瀏覽器,但現實情況很悲慘,蘋果很長一段時間內iOS系統上不允許使用其他瀏覽器內核,必須只能使用iOS自帶的Webkit內核和js解析器,并且在iOS9之前第三方瀏覽器不能使用JIT引擎,所以效率永遠比Safari低一個級別。后來這種限制稍微放寬了一點,性能上可以和Safari一樣了,但安全模型仍然不同,功能上還有很多限制。這些限制都導致了第三方瀏覽器不可能在iOS平臺上有所做為,只能跟著蘋果緩慢殘缺的步驟走。盡管在PC市場上Chrome高效的V8引擎已經徹底改變了瀏覽器市場的局面,使得一系列W3C標準可以落實被用戶使用,但在iOS上仍然是沒有辦法的。

當然,Chrome還是接受了這種羞辱,在iOS上使用和Safari一樣的內核,受更多的限制,但是即使如此,Chrome仍然表現比Safari更出色。憑借對Google相關服務支持更好,勉強也在iOS上獲得了足夠的用戶。但是其他獨立瀏覽器廠商,比如Firefox可就悲慘了,蘋果即使后來放寬了這個限制,也只允許使用WebKit內核,不允許使用Firefox自己的內核,Firefox就沒存在價值了。當然過了很多年,Firefox也上了一個使用WebKit內核的版本勉強在iOS上占了個位置,但這有什么用呢?在Android和PC上,Firefox的獨立引擎性能是能和Chrome這種怪物抗衡的,在iOS上不存在性能的競爭,大家都受一樣的限制。存在一個獨立的瀏覽器引擎可以保證整個行業是中立和標準的,Firefox標準化的更好,在瀏覽器里面加入廠商專有內容的動力更小,考慮到微軟專屬的IE4曾經如何拖累了整個行業,保持Firefox獨立瀏覽器占據足夠的份額,是保持整個互聯網世界開放的重要基礎。

很難說蘋果刻意殺死了瀏覽器廠商,但客觀上,蘋果的限制,以及很長時間內iOS自帶的webkit內核和JS引擎效率低下(比同時期Chrome內核低幾個數量級),使得HTML5 app難以獲得流暢的用戶體驗,最終結果就是導致HTML在移動平臺應用競爭中失敗,Web app成了一個不可行的想法。蘋果確立了以App和App Store分發為基礎的移動設備事實上的標準,其他廠商也都紛紛跟進。再也沒有人想在移動設備上復制更開放的傳統互聯網了。

獨立瀏覽器引擎只剩下了Firefox憑借龐大的歷史積累的粉絲群體,勉強抗到了今天。2013年,我在給紐約時報做技術顧問的時候,曾經和他們討論過是否可以以Web app做為移動設備的核心,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它的App必然沒法在中國地區通過App Store分發,當時ft.com主推Web,在瀏覽器里面實現全部功能(2011年FT和蘋果因為訂閱用戶發生了糾紛,就此FT放棄原生app,有點類似公眾號打賞分成之爭),但再三比較之后,我們最后還是在Web和App之間選擇了App。原因和Facebook一樣,Web應用難以滿足需求。這件事最尷尬的地方在于,Android上瀏覽器體驗不錯,有好的多性能也高的多的瀏覽器,但Android上分發app限制不大,就算不通過Store分發,仍然可以自己下載apk安裝,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為了情懷,傾向Web app的動力不足。iOS上只能通過Store分發,在這里使用Web app可以繞開分發的限制,但同時瀏覽器體驗非常差,幾乎是不可用的,開發Web app意義不大…

ft.com還一直維護著一個如何開發HTML5 web app的教程…可惜沒多少人真的和他們一樣這樣做

Web app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到了最近微信倒是給出了一個證據:微信小程序就是HTML5 app。歷史繞了一圈之后,它在另外一個巨頭的圍墻內復活了……盡管微信小程序的模式仍然是需要審核上架的Store模式,但是,它畢竟是HTML5 app,這足以說明如果有合適的條件,HTML5App曾經是有可能戰勝原生App的,如果HTML5勝利了,今天的移動互聯網理應比我們現在看到的開放的多。

和前面所說的移動互聯網殺死聊天協議最終導致改變了人類社會一樣,以蘋果為主要推動者的移動互聯網,嚴重傾斜于App模式,有意或無意的使得基于頁面和鏈接的傳統互聯網模式在移動平臺上消亡,從而推動了收集更多數據的廣告商業模式發展,形成了幾大超級App,在吞噬傳統互聯網的同時,也順便改變了人類社會。

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歷史,就是人類社會放棄隱私的歷史。安全,方便,隱私,體驗這些概念本身都是沖突的,這些年互聯網的發展,是充分使用了人類“懶惰”(此處無貶義)這種特質,形成了今天這樣的商業模式,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特征,難以被打破。前面說了很多蘋果在這個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但這并不是蘋果的錯,蘋果所有的做法在那個時代都是正確的,這些辦法綜合起來讓體驗和耗電量達到了平衡,使得移動設備變得可用。Push喚醒App、力推App模式打壓瀏覽器、殺死Flash…如果沒有這些極端的辦法,我們到今天可能還在使用黑莓,移動互聯網時代也難以開啟。整個過程中,Android雖然更加開放,但在開始的幾年里面Android性能和體驗慘不忍睹,用戶和整個行業一起站在了蘋果模式這邊,我們現在看到的更封閉,更集中的移動互聯網世界,是人們自己選擇的結果。歷史一次又一次證明了,人們在方便和隱私之間,大多數人會選擇方便,李彥宏說的中國人會如此選擇,這有點片面了,事實證明全世界人都會這么選。不信你看,這邊Facebook鬧出這么大風波,另外一邊各種智能音箱的銷量還在上漲,似乎沒人覺得有問題,智能音箱就是一種出賣更多隱私,換取一點點方便的產品,我不否認市場上存在非常注意保護隱私的語音助理類設備和軟件,但無論廠商多注意隱私保護,它為了換取方便而導致了更多用戶數據離開自己的控制,這是毫無疑問的,人們不在乎。

2010年是移動互聯網興起的年代,可惜實際結果是把互聯網切成了幾個小塊。2010年同時還是比特幣興起的年代,那個時候它開始脫離創始人的那個小圈子,被更多普通人所知,但仍然沒引起廣泛注意,但到了最近,區塊鏈的熱潮已經難以阻擋了,即使最近幣價下跌不少,仍然是不可阻擋的熱潮。區塊鏈是這些年來除了BT下載之外應用最廣泛的分布式應用,在幾年之前,所有P2P系統都難逃被冠以“黑暗”,“犯罪”之名,很難成為大眾話題,更難以讓普通人嘗試,但區塊鏈通過資產增值的預期竟然做到了這一點,人們開始談論它,嘗試它,并且親身投入這個領域。盡管這個領域仍然非常早期,充滿了風險,但也必須看到另外一個角度,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一個人們如此在乎產品體驗的時代,區塊鏈應用使得人們愿意嘗試和接受各種非常早期、不成熟的產品,重新開啟了競爭,這就是未來的希望所在。

責任編輯:趙寧寧 來源: 今日頭條
相關推薦

2015-10-26 13:16:06

KDE桌面環境Linux

2019-01-04 11:19:14

微辦IEEdge

2012-09-20 14:36:02

Hyper-V微軟

2012-09-24 10:10:56

虛擬化

2016-12-06 16:51:11

互聯網時代IT技術

2024-09-05 08:04:16

ReactuseState()工具

2013-06-26 09:34:59

互聯網棱鏡計劃

2020-12-14 09:33:32

互聯網數據技術

2015-06-24 15:35:54

2020-04-15 11:10:11

谷歌互聯網計算機

2015-05-28 16:11:07

互聯網+

2024-01-05 19:45:25

2015-10-26 11:39:54

互聯網架構設計分布式

2015-11-11 09:27:15

互聯網+

2018-08-15 09:02:59

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物聯網

2010-05-06 10:17:19

Adobe CTO蘋果

2014-01-15 14:35:35

云計算

2017-08-03 16:37:35

互聯網法院司法

2019-05-21 15:20:42

谷歌Android開發者

2015-10-08 15:20:34

互聯網物聯網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四区 | 福利视频一二区 | 欧美日韩成人影院 | 91一区二区三区 | www精品美女久久久tv |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 | 久久精品色欧美aⅴ一区二区 | 免费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 怡红院成人在线视频 | 91精品亚洲 | www.一级片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 亚洲91视频 | 天天久久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 | 精品国产欧美日韩不卡在线观看 | www.欧美视频 | 黄色大片免费观看 | 少妇性l交大片免费一 | 免费亚洲视频 | 国产区精品 | 黄色毛片视频 | 91免费看片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亚洲精品色 | 国产二区在线播放 | 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精品在线 | 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在线播放 | 美女高潮网站 | 亚洲成人免费视频在线 | 人人射人人插 | 欧美精品在线一区 | 九九综合 |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在线成人免费视频 | 波多野结衣电影一区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吃奶 | 久草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