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發展趨勢系列之一(2018)
2017年我們介紹了判斷物聯網發展趨勢的方法以及物聯網發展的一些趨勢,而2018年物聯網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多!
技術熱與應用多時間上不同步
去年介紹判斷物聯網發展趨勢的時候,最開始介紹的方法就是用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判斷物聯網發展的趨勢。通過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可以直觀看出來一個新技術,當行業熱的時候,行業發展并不成熟;而當行業應用多的時候,概念卻不一定熱。
看一下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技術分為觸發期、期望膨脹期,幻滅期、復蘇期,成熟期。一般行業最熱的時候,技術處于期望膨脹期,但行業應用不多;而進入復蘇期,這個技術通常就開始有實際應用,到了成熟期,行業應用開始普及。
大部分技術的技術熱與應用多在時間上并不同步。但也有例外。
當然有些技術可以有兩個熱點,一個是期望膨脹期的熱點,一個會是成熟期的熱點,在***個環節雖然行業熱,但應用并不多;在成熟期也是應用爆發期。比如互聯網internet,在2000年處于期望膨脹期,那個時候互聯網熱,但很多互聯網的網站用戶量并不高,在互聯網泡沫之后,很多互聯網網站倒閉;而在2010年以后,互聯網進入成熟期,應用越來越多,互聯網形成了第二波熱點,這一輪的應用多與熱度高就是同步的。
物聯網技術的特殊性
根據物聯網技術的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發現物聯網經過了三波的技術熱。
物聯網的發展經歷了2009年、2014年、2016年三輪熱點;其實如果算上2005年的RFID熱的話,物聯網已經經歷了四波熱點,物聯網技術的成熟期在哪里?
別的技術,一般經歷一次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的期望膨脹期,就會向成熟期過度,為什么物聯網經歷了這么多次期望膨脹期,卻還沒有進入成熟期?
物聯網其實是一個融合的技術(不是單純的一個技術),涉及到傳感技術、射頻ID技術、通訊技術、互聯網技術、云計算計算、大數據技術、自動化技術、嵌入式編程、行業相關應用軟件技術等等各種技術。對于物聯網的某些重要技術的突破,都會形成一波熱點,形成一次期望膨脹期。所以物聯網技術會形成一輪技術熱點。
比如最早2005年的RFID熱(物聯網概念有幾個來源,其中一個來源是因為RFID技術),是RFID技術進入期望膨脹期;2009年是因為云計算、大數據技術以及無線傳感技術(包括MEMS,RFID)進入技術期望膨脹期;2014年是因為硬件與互聯網結合的技術(無線通訊技術應用于終端消費品行業,并借助互聯網實現服務功能)進入期望膨脹期;而2016年是因為工業互聯網平臺,NB-IOT,邊緣計算進入期望膨脹期。
每一個技術在期望膨脹期都會帶動物聯網熱。
苦逼的物聯網技術
因為物聯網技術無所不包,主要特點是有傳感(或執行能力)的硬件(或裝備)聯網,可以實時獲取數據上傳到云平臺上(實時獲得數據處理后上傳到云平臺上),借助于大數據,將決策發到相關的處理硬件上(或者提供到軟件上)。只要符合這個特點的都屬于物聯網技術。
主要技術包括:硬件聯網、硬件增加感知功能、云計算、大數據、通訊、和行業應用軟件(手機App,或者PC端應用)。
正式因為物聯網技術無所不包,所以很多應用在沒名氣的時候,借助于物聯網的概念;而當應用成熟了,這個應用又不叫物聯網技術了。
RFID技術在2005年非常流行,2009年的物聯網熱,也有一部分原因是RFID技術;那個時候很多人把RFID技術應用就叫物聯網應用。不過這個時候RFID技術不成熟;而在2012年RFID技術成熟后,已經有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在服裝行業,物流行業、智能制造領域,RFID技術非常普及了,但RFID技術已經不單純叫物聯網技術了。
在比如導航系統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出行習慣(以前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一定先查地圖,并帶著地圖),現在只要有導航,在哪里都可以方便出行。導航系統就是一個物聯網應用:終端有位置感知功能的GPS,實時獲得位置信息;位置信息上傳到后臺大數據系統,會根據設定的路徑和當前位置,實時提示行駛建議;如果有擁堵還會建議修改行駛路線。這是多么典型的物聯網應用,可惜導航系統太成功了,這個應用有自己的名字,大眾卻不知道這是物聯網的應用。
物聯網技術是融合的技術,在其中某個領域的應用成熟之后,就會有成熟的應用,而不再被稱為物聯網技術。所以物聯網技術其實早已經由虛入實,但成熟的物聯網應用,不再被劃入物聯網而已。除了導航技術、現在的共享單車已經非常成熟,并且是典型的物聯網應用,還有智能音箱、智能鎖現在都有規模普及的態勢,但這些應用都有自己的應用名字。
物聯網技術是一個通用概念,物聯網工具將改變傳統所有產業;當物聯網在所有行業普及之后,物聯網這個詞就會消亡!
B2B所有的產業互聯網將來都需要物聯網技術做為支撐,但傳統B2B應用領域,產業互聯網的概念要比物聯網的概念要響亮的多。
比如3月31日參觀鮮易網,現在所有冷鏈環節都需要物聯網技術,但鮮易網卻歸到產業互聯網領域。最近是B2B電子商務非常熱的時代,每一個B2B平臺都會是基于物聯網技術的,但產業特性強,意味著這這些平臺都會以產業命名而不會以物聯網命名。當產業互聯網成熟了,物聯網的概念就會接近消亡。不是說物聯網技術不行,而是物聯網技術已經普及,這個產業會更加突出產業特性而已。就像是在智能手機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智能手機與手機還有區隔,當所有手機都是智能手機之后,智能手機這個概念就被邊緣化,手機默認指代智能手機;而非智能手機的老年機才會有新的名詞來與智能手機做區隔。物聯網技術也是一樣,當物聯網技術普及的時候,物聯網這個概念也會被邊緣化。
現在的產業互聯網應用,絕大部分是融入了物聯網技術的,所以很多物聯網應用已經進入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