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賺錢的方式和方法都很多,我們把它一一理出來:
第一、炒幣。炒幣是區塊鏈賺錢門檻最低的一種方式。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比特幣。比特幣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漲了四萬倍。除了比特幣,還有很多數字貨幣,例如以太幣等等。 炒幣分一級市場(ICO)和二級市場(交易所)。一級市場就像為某個項目的天使輪投資,一般是行家玩的;二級市場就是到交易所買幣,像買股票一樣,低入高出。
第二、商販。區塊鏈是全球性的市場。每個幣種在每個平臺每個時間段的價格不一樣。很多人可以像小商販一樣,從價格低的平臺搬到價格高的平臺去賣,賺差價。這種區塊鏈賺錢方式的門檻較低。不過現在出現團隊化商販,利用軟件來操作,快狠準。
第三、推廣賺傭金。這種方式就像淘寶客,把淘寶的商品鏈接推廣出去,成交了就可以分傭金。區塊鏈的做法是,首先注冊交易所賬號,生成自己的邀請鏈接,然后推廣,有人通過你的鏈接注冊了交易所并產生交易的話,你就有傭金。這種區塊鏈賺錢方式門檻也比較低。
第四、挖礦。比特幣中的“挖礦”就是記賬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搶,搶到記賬權機會就有獎勵,獎勵的東西是比特幣。這個行為就是“挖礦”。挖礦需要設備,專業的礦機。這種區塊鏈賺錢方式門檻稍微高一些。
第五、技術支持。給一些團隊和企業提供區塊鏈技術支持。這種區塊鏈賺錢方式門檻高,需要有技術基礎。
第六、開交易所(交易網站)。開交易網站,讓大家來交易,收取手續費。門檻高。
第七、開發錢包。錢包是區塊鏈的基礎設施,就像區塊鏈的“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主要經營流量。門檻高。
第八、做區塊鏈項目。比如發幣。例如以太坊。以太坊基金會募集了1800萬美金啟動資金,然后自己留了1000萬以太幣。他們的玩法是這樣的,首先把募集資金花掉,主要是給開發人員。等開發人員開發出核心技術之后,以太幣就升值。然后就消費以太幣,花掉900萬個以太幣,以太幣就流通起來了。剩下100萬個以太幣估值1億美元;B、研究區塊鏈應用。這種區塊鏈賺錢方式門檻很高。
第九、基礎設備供應商。區塊鏈火起來,不管是挖礦還是其他,都需要設備。例如生產礦機和芯片。例如生產硬件和軟件的比特大陸,一年收入幾十億美金。這種區塊鏈賺錢方式門檻太高。
但是區塊鏈項目雖火,但是騙局也十分多。這些騙局往往用一些較為夸張的誘人手段吸引投資者加入,使得大眾上當受騙,那我們要如何預防被騙呢?
第一、不要亂投ICO
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ICO橫空出世,早期投資者不可避免地落入了亂投ICO的坑里。2013年至2014年間,曾出現過許多瘋狂的區塊鏈項目成功的啟動了ICO,它們的代幣價格都出現過瘋漲,不幸的是這些ICO項目最后都死在炒作過程中或者直接成為騙局,這個坑確實坑害了無數人,包括很多幣圈大佬在內。
第二、不要變相ICO
IFO被業內認為是一種新的虛擬貨幣融資手段,在“幣圈”,第一次IFO被認為是比特幣分叉產生BCH(比特幣現金)的過程。2018年1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指出,以發行迅雷“鏈克”為代表,一種名為“以礦機為核心發行虛擬數字資產”(IMO)的模式值得警惕,存在風險隱患。并呼吁廣大消費者和投資者應認清相關模式的本質,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第三、不要輕信“大佬”
剛入場的投資者被收智商稅無可避免,損失幾百塊是小事,但跟著操作,被套割肉,甚至被跑路,這些即使是去報警都不一定管用的?,F在區塊鏈行業的普遍玩法是:行業大佬給項目方站臺,項目方分代幣給大佬。項目做成了,分多點;項目做不成,分少點;項目做砸了,大佬聲明和項目無關。
第四、非法傳銷
關于以“區塊鏈”為名的非法傳銷,江蘇省互聯網金融協會指出,珍寶幣、百川幣、馬克幣、暗黑幣等等,都是披著或者疑似披著數字貨幣的外衣進行非法傳銷的項目。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負責人李旭陽介紹說,“最近利用所謂的區塊鏈概念搞的代幣、虛擬幣這一塊,我們發現非?;钴S的這種代幣有2000多種,這種傳銷平臺已經超過3000多家,這類犯罪因為涉案金額非常大,所以危害很大。”
總體而言,目前區塊鏈尚處于萌芽期,很多項目尚未落地,只有在尊重成長規律的前提下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培育才能使其逐漸成熟。技術是中性的,但決定技術的方向和結局的還是人性,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未來會如何發展,取決于操控者的價值觀和文明程度。
區塊鏈能夠讓你在這個行業賺到錢也能夠讓你傾家蕩產,所以小編在這還是提醒廣大用戶,投資需謹慎,不要錢沒掙著反而把自己給搭進去了,得不償失。還有就是區塊鏈騙局也是比較多的,咱們也是要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