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設計讓轉化率提升31%!阿里的高手是怎么做到的?
提到創新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困惑:每天都在做的項目,要在里面做創新會感到迷茫,不知從哪里下手。拿著錘子找釘子,有好的技術支持,卻難以找到合適的落地場景,無法通過設計發揮技術價值。
本文主要以商+直播項目為例,跟大家聊一下如何思考、推動與落地創新。(注:商+直播項目是服務中小企業為主的互聯網電視購物平臺,它是一種「輕電商」導購營銷模式。)
文章目錄
- 設計思路上的差異化創新
- 設計過程里的專業化創新
- 設計拓展中的智能化創新
- 總結
設計思路上的差異化創新
1. 意識的轉變引發角色的變化
商業設計師需要保持對焦公司的戰略,讓好的設計通過商業化傳播(上線),被更多的人看到、用到,去擴大設計的價值。這是對商業設計師提出的高階要求。
例如:阿里是一家「客戶第一」的公司。設計師可以通過「客戶第一」的價值觀來提醒自己到底是站在用戶視角做方案,還是站在業務視角處理問題?
再舉個例子:公司的「五新戰略」把新技術列為重要一環,在背靠達摩院實驗室等前沿技術能力支持的條件下,我們做設計的時候有沒有想著可以融入哪些新技術來助力解決問題。
設計師不能閉門造車,要關注大環境,多看前方。我們也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從過去單純接需求的執行者轉變為可以自主發起需求的產品驅動者。
2. 洞察解決用戶痛點,規模化設計方案
觀察分析用戶的痛點,解決它、優化它,將其功能化、產品化。這點相信有很多設計師已經做到了。其實,更重要的是下一步,思維上的跨越:不沉溺于設計師的小眾情懷,借助平臺的力量規模化,不只是為少數人服務,而是降低操作門檻更大范圍的幫助更多用戶。
以上是在設計之前,思路意識層面的一些轉變。接下來會結合設計過程中的方案,分享一下如何通過項目中務實的創新點去賦能業務。
設計過程里的專業化創新
專業化的創新包括:優化現有產品體驗和挖掘體驗鏈路中的創新可能性,接下來從設計驅動產品和數據化設計兩個方面去探討。
1. 設計驅動產品
這部分包含測款、點贊、消息互動三個案例,主要圍繞對用戶訴求的理解,對用戶行為的洞察展開設計。
點贊
點贊是大家熟知的一種輕量級、低互動成本的人際交流方式。最初來源于社交網絡,來自對發布者的觀點認同及關注。它可以愉悅自我,同時也是激起發布者再次表達的動力。
在泛娛樂或電商的直播場景中,點贊功能有利于直播間氛圍營造。觀眾用點贊的行為與主播進行輕互動,表達認可。而電商類直播的本質類似電視購物,除了導購以外,很像一場秀。當觀眾看秀時,到達精彩部分,會自然地通過鼓掌傳遞內心的愉悅,不會使用拇指點贊手勢來完成這個動作。所以在具體的設計中,我們將靜態的點贊ICON 換成了動態的鼓掌,點贊越多越勤,鼓掌的節奏則越快。
直播間內點贊后會有氣泡浮出。C類直播的氣泡通常使用一些輕松、卡通的元素,例如蘋果、愛心、鉆石、棒棒糖等;B類用戶對商+直播的期待是一個聚焦、專業的做生意的場景,所以元素應緊跟這樣的場景印象進行表達。例如,B類概念中的源頭生產、工廠制造、商務合作等場景,從中可抽取如原材料紡錘、名片、工廠、公務信函等強相關元素來表現。
這個案例的設計思路是設計師通過觀察思考用戶行為語義,去優化體驗。無論再小的設計點,都需緊貼產品要傳遞的主題印象去設計。當然,設計師的任務除了好的功能表達外,也需要讓人們能會心一笑,掌聲越熱烈,講解越精彩。
測款
供應商為了確保投入生產的產品,在進入市場后銷售能符合預期,避免庫存不足或積壓的情況。在前期會有樣品試水的訴求,這種行為俗稱測款。
在B類場景中,供應商是我們服務的主要客戶,供應商的一大難題就是找不到合適的測款工具。這是由于生產交易的周期過長、鏈路復雜、買家配合測試門檻高等因素,導致測款在現有場景中難以落地。這是大家都能看到的顯性機會點,卻也是很難填上的一個坑。
設計師通過對直播過程的觀察,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主播(供應商)經常會引導買家對喜歡或要下單的商品call1,于是消息互動區就會出現很多買家回復call1。這里有兩個關鍵詞:喜歡和要下單,剛好對應了上述的測款訴求。結合直播你問我答、及時回復、買家身份清晰的場景特性,恰好補充了大部分B類場景中無法及時獲取反饋、買家范圍鎖定模糊的問題。
所以直播場景是孵化測款功能的天然土壤。
我們做了什么?
將理解成本較高的「call1」「測款」轉譯成更直白的表達──「看好它」,讓買家可以點擊看好有意向的商品,后臺統計數據,同步給主播,方便供應商做生產預判(備貨)、營銷決策(團批優惠價)等,買家也可以通過數據判斷該商品在下游受歡迎的程度。并且逐漸樹立用戶使用心智,產品化后無需主播反復引導。
方案輸出后,我們帶著 DEMO 進行線下實地訪談,令人興奮的是,供應商反饋非常積極,并提出更多可能會用到測款功能的場景,為我們接下來的設計提供了思路和啟發。
上述案例是設計師站在「客戶第一」的角度,洞察現象,發揮主觀能動性挖掘本質「給自己提需求」。在方案通過線下驗證后與產品合力推動上線的一個功能。設計師的角色轉變,幫助到用戶解決痛點,自身也會獲得更大的滿足感、成就感。
主播觀眾雙端差異
在使用直播間時,觀眾端和主播端的使用場景有很大差異。觀眾端:近距離的較專注的觀看瀏覽,可以輕松的邊聽邊看邊互動。主播端:一邊直播還需要一邊湊近鏡頭看觀眾的互動,對主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所以我們為主播設計了一個專注屏,除了直播本身以外全屏顯示買家消息回復,字號和間距都將放大;另外提供快速定位未讀消息功能,這一功能主要為主播的助手準備,便于查看完整清晰的買家留言及回復留言。
上述所有案例是圍繞用戶訴求與行為,通過設計師的洞察和可落地的創新,一點一滴的實現設計驅動產品進化。
2. 數據化設計
商業設計方案輸出后,最終需要通過數據來驗證價值。下面通過直播組件升級案例來跟大家聊一下數據化設計。
組件升級
舊版的組件樣式,整體內容結構簡單,點擊轉化未達到預期,用戶進入頻道后跳失率高。看電商直播的本質還是通過直播來找貨,但是舊版組件存在兩個問題:
- 這些直播和用戶的采購偏好無關。
- 用戶看到直播列表封面,不知道里面在播什么,了解一個直播的內容時間較長(平均2分鐘)。
針對問題,我們做了兩點來提高轉換率、減少流失:
- 根據買家身份做個性化推送,例如關注源頭工廠的用戶會多推送工廠直播類型。
- 提高組件信息透傳效率,將產品、價格、講解狀態、銷量、屬性提到前臺直觀展示。
最終使買家信息獲取效率,和供應商關鍵利益點透傳兩方結果都得到提升。實現精準轉換后,核心數據點擊轉化提升了31%,超出業務預期。
以上案例并非是戰略層框架和大的功能點變更,但設計師的驅動與創新正是不斷通過這些小點逐步擴展與影響,最終帶來體驗價值的最大化。
設計拓展中的智能化創新
提到智能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高大上,而我們要做的是借力新技術為用戶做實用的接地氣的創新。
1. 語音輕上架
直播是線下商家售賣場景的線上映射,其中上架商品是線上生意的重要環節,直播也是如此。商家希望在直播過程中快速上架商品,避免過去繁瑣的上架流程,讓觀眾所見即所得,實現直播間中快播快銷的目標。
目前,直播間內以頁面浮層的形式承載上架功能,有如下問題:
- 獨立操作障礙。主播無法做到一個人上架商品,需要主播和助手的配合。
- 操作時間長。上架一個商品大約2-3分鐘的時間,會打斷直播講解的連續性。
我們的產品需要不打斷直播的流暢操作,在直播中輕量快速的上架商品。因此,設計中采用多輪引導式語音對話的方式,滿足主播在直播上架商品訴求。如圖所示,主播只需根據引導,語音錄入對應商品內容即可完成商品上架。這樣縮短了上架的操作時間,并解決了遠距離交互問題,使主播能輕量、獨立上架商品。
2. 智能短視頻
目前大部分短視頻的生成是精細化制作,只有少數有能力的商家才能做到,且需花費大量時間、成本,不易形成規模化。而商+直播本身就有大量的視頻內容,可通過一定規則將直播低成本、規模化自動生成短視頻,為商家去做多渠道分發,如發放到抖音、美拍等平臺。
對短視頻而言:
- 直播是一個天然的視頻源素材生產基地,直播即內容來源。
- 直播內容也是每個商品的專業講解,商品即專業內容。
- 輕量化智能截取直播中每一段視頻片段,智能切片即短視頻。
在站外部分,對應不同的平臺將同一視頻智能剪輯成不同時長版本,進行分發,如朋友圈10秒版本、抖音15秒版本等。其視頻內容考慮到時長限制及分發的效率,主要以多個商品集合透出,吸引觀眾。在視頻呈現的精致度上,通過模版的優化與設計,最終呈現品質可達到商家找機構拍攝的中檔(500元/條)水準。
總結
作為設計師一方面需要關注不同行業,整合多種新資訊。另一方面,未來不僅僅考核設計師的視覺表達,而是更多維度的發展。面對這些設計挑戰,我們也要發展轉型:通過設計創新的商業化落地,讓設計結果形成規模為更多用戶所使用;結合新技術拓展設計能力邊界,做更有價值的創新。所以,我們的創新設計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