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數十個熱門 APP后,我來告訴你如何設計好「點贊」功能
毫不夸張地說,「點贊」是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時代最熱門的交互方式。
「點贊」可以快速簡單地評價好友發布的內容,幫助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的交流變得頻繁親密,同時用戶為了贏得更多的「贊」,發布的內容精挑細選提高了平臺內容的優質性。
產品中增加「點贊」有什么意義?
送出和收獲的贊的多少、贊的給予偏好等,在某種程度能反映出你是怎樣的人以及處于何種狀態。點贊的背后其實反映出你自己。
早在2009年2月10日,Facebook 上線了「點贊」功能,顯著提高了用戶留存量,發帖數量和質量都隨之提升,約 30% 的用戶每天都會多次點贊。
「點贊」的發展歷史
視頻共享網站 Vimeo 認為他們最先開啟了「點贊」大門。當時 Vimeo 副總裁 Andrew Pile 認為社交新聞聚合器 Diggs 中用戶按「Digg」把內容頂上去的概念很棒,所以他們得到了讓用戶可以按「喜歡」的靈感。
而 2007 年,FriendFeed 才真正將「Like」 按鈕作為一項新功能發布并推廣,2009 年 Facebook 收購了 FriendFeed 后,這項功能也正式整合到 Facebook 中,它掀起了更盛大的一場社交浪潮。
在 Facebook 之后,各大社交媒體網站如 Tumblr、Instagram、Twitter 都開始使用這一功能,有「星星」「愛心」「笑臉」等各種符號出現,點贊成為了社交網絡中的一種通用貨幣。
一個必要功能的出現,也意味著它承載著人們必要的需求。點贊滿足的是人們「被關注、被看見、被認同」的底層需求。
如何設計好用有趣的「點贊」方式
嘗試從點贊前、點贊時、點贊后分析「點贊」的交互設計。
1. 點贊前
APP 產品性質,以什么方式展示內容,所展示內容和點贊如何相關聯。
大部分 APP 的點贊圖標是大拇指或桃心,還有一些 APP 為了突出產品特性或增加點贊的樂趣,針對點贊做一些特別的設計。
Keep
Keep 為社區內的用戶動態點贊圖標是小喇叭,放大了加油和號召的感覺。keep 社區默認按熱度排行,用戶瀏覽的往往都是一段時間最熱門的動態。小喇叭的圖標就像是號召著用戶參與進來,開始鍛煉。
即刻
即刻 APP 是年輕人的同好社區,為熱門的主題圈子設計了專屬的點贊圖標。一般即刻點贊的圖標都是大拇指,而關于愛情的主題圈子下的點贊圖標是桃心,關于籃球的主題圈子下的點贊圖標是籃球,關于貓的主題圈子下的點贊圖標是魚干,有趣的是點擊后魚干就變成了魚刺。
Facebook 將點贊設計為可選擇更多的表情符號來表達自己的心情。Facebook 的月活用戶數達到 23.8 億,日活用戶數 15.6 億。
「Like」是一款不完美的工具,用戶需要表達很多復雜的情感。所以 Facebook 采用怒、心碎、哇(WOW)、笑趴、大愛提供給用戶點贊時的更多選擇。
扎克伯格貼文說:設計可表達自己情緒圖樣的新款按鈕,因并非當下分享的都是令人開心的,有時候也想表達沮喪和挫折。至于網友期待許久,不同于贊的「遜」按鈕,并非是要告訴親朋好友,有多么不喜歡對方的貼文,而是要表達同理心,并以適宜的方式分享各種不同的情緒。
微信讀書
當用戶瀏覽讀書時長排行榜,可以為本周堅持讀書的好友點贊,也可以選擇「戳一戳」喚醒本周沒有堅持讀書的好友。「戳一戳」的目的是提醒好友本周仍未讀書,督促好友盡快開始讀書。讀書需要點贊鼓勵,也需要好友提醒和督促自己。
2. 點贊時
點贊不是簡單的交互,很多優秀的產品在點贊過程中為用戶設計了獨特的交互體驗。
如使用 QQ 為朋友動態點贊,點贊操作可觸發自定義特效,還能累積獲得「點贊」的次數。點贊次數觸發需保持一定高速的頻率,數字可一直累積下去。
QQ 主要受眾為年輕的 00 后群體,點贊的特效符合用戶喜好。點贊次數累加效果,持續傳遞給用戶反饋激勵與贊賞,用戶得到足夠的滿足感,鼓勵用戶更多的點贊社交。
馬蜂窩
為游記類型動態點贊時,會觸發可自選品牌表情符號的點贊特效,同時疊加點贊次數。重新設計為游記點贊的新玩法,甚至有種打游戲的使用體驗,達到讓用戶用得爽還很好玩的目的。
嗶哩嗶哩
長按點贊按鈕素質三連:自動點贊+投幣+收藏。每個 UP主都是 B站的重要資源,UP主通常會在視頻中提醒用戶「點贊投幣關注」。B站作為視頻平臺設計一鍵三連的交互,為用戶節省時間,增加點贊投幣收藏的幾率,幫助 UP主提高人氣。
另外在嗶哩嗶哩內為視頻點贊時,會觸發嗶哩嗶哩品牌形象動畫特效。
????
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 APP 在點贊的時候除了可以累加次數外,每一次點擊都會迸發出和煙花一樣的表情符號,大大提高了用戶點贊的趣味性。
3. 點贊后
用戶點贊后,不意味著點贊這項交互行為的結束,點贊后的很多小細節也可以打動用戶。
小紅書
用戶使用小紅書 APP 為喜歡的內容點贊后,會觸發特別的文案。「感謝你真誠的贊」、「感覺對,繼續贊」等等。
簡單的一句文案設計比「點贊成功」帶給用戶的感情共鳴更深刻。點贊不光對創作者是一種激勵,對于點贊的用戶本身更需要鼓勵或認可。
基于產品屬性有很多小細節設置了點贊的交互,如果用戶發現的話很容易給用戶帶來驚喜的感受。
即刻
即刻 APP,可以為用戶頭像點贊。即刻 APP 是年輕人的同好社區。用戶挑選的頭像其實花了很多心思,當被其他人點贊的時候,更容易獲得特別的認同感。
微信朋友圈封面點贊的互動方式也是同樣的意義。
總結
目前貼吧、簡書和知乎都設置了「踩」的功能,但是「踩」的按鈕都不表明數量。根據產品性質來看,這三類 APP 都屬于 UGC 內容性產品,或許平臺希望除了贊的數量做篩選機制外,增加「踩」的維度來提高內容優質排行的作用吧。
在 2016 年 Facebook 也考慮加入「不喜歡」按鈕。Facebook 當時的替代方案就是增加表情符號提供給用戶,從而幫助用戶對內容表達更復雜的情緒。
目前看來,如果真的推出,那么「踩」按鈕將被限制在公開內容中,作為一種方式幫助用戶自行控制想要查看哪些評論。加入「踩」按鈕也可以幫助 Facebook 收集數據,深入了解用戶對哪些討論更感興趣。這也可以幫助 Facebook 更好地了解置頂評論以及被「踩」評論的調性和內容,從而讓 Facebook 更好地促進「有意義的」互動。
互聯網集結了現實生活中孤立的人們,而點贊連接了人們之間的情感。社交媒體是表達自我、建立關系的空間,我們離不開點贊。關于點贊的交互從來都是需要好好設計的,因為它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