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真的來了!全國七地打響第一槍
隨著汽車市場的日益發展,各種所謂的“黑科技”愈加層出不窮地刺激車主們敏感的神經。但是話說回來,相當一部分被廠商吹得天上有地上無的技術,往往只是比較新奇有趣,還真算不上多有技術含量。近些年來,唯一毫無爭議被視為汽車行業具有變革意義的新技術,估計只有自動駕駛了。無人駕駛技術如果可以得到全面普及,將會大大節約人類生產生活的時間成本,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會讓駕駛行為變得更加安全。
目前在我國,已經有七個城市將無人駕駛的研發和測試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去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規范》”),其中對無人駕駛技術的測試流程以及審核流程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求。北京、上海、重慶、福建平潭、長春、長沙、廣州南沙區等7個城市和地區分別根據規范要求,率先頒發道路測試號牌,實現了智能網聯汽車上路測試,同時開放了好幾段道路來支持無人駕駛。
上海
2018年3月,上海率先發放“無人駕駛”道路測試號牌,并且在嘉定區劃定了安全性高、風險等級低的5.6公里道路,作為***階段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

獲得測試資格的蔚來汽車在進行測試↓
測試路段可以模擬多種場景,用以測試自動駕駛車輛遇到行人和非機動車能否及時避讓、能否識別變化多端的限速、能否及時識別前方車輛變更車道以及能否準確識別信號燈等。
北京
與上海保持同步,2018 年3月22日,北京下發無人駕駛測試牌照,百度是***獲得在京測試資格的企業,共得到5張T3級別的測試牌照。截至目前,百度的5輛測試車已經在實際道路完成超過15000公里的測試。
第二批獲得牌照的北汽新能源、蔚來汽車等也均已開展了超過5000公里的自動駕駛日常訓練工作。
重慶
百度、長安、一汽、東風、廣汽、吉利、北汽福田等七家車企是重慶市首批自動駕駛測試試驗用臨時號牌的獲得企業。在獲得牌照之前,這些企業的自動駕駛車輛已經參與了重慶市組織的路測考試。
今年年初,重慶***臺5G無人駕駛巴士在該公司內部開始試運行,標志著重慶無人駕駛巴士正式投入測試。
長沙
作為繼上海北京之后第三個啟動無人駕駛相關測試的城市,長沙2018年6月發放的牌照種類是目前全國發放種類最多的一批,涵蓋智慧公交、智能駕駛乘用車、智能駕駛環衛作業車、自動駕駛重卡4種類型的道路測試號牌。不僅搭建了占地1200畝的專屬測試園區,還率先出臺了城市道路無人駕駛測試相關細則。
對于無人駕駛來說,最受關注、也是目前來看最容易落地的場景應該是在公共交通領域的應用。比如無人駕駛的出租車、公交車等。目前除了重慶對自動駕駛公交車展開測試外,深圳裝載有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系統的公交車已經正式上路了。
雖然無人駕駛級別僅在Lv2-Lv3之間徘徊,雖然不能完全沒有駕駛員的干預,但現在的嘗試都是對未來自動駕駛普及的基礎。
此外,無人駕駛貨車與無人駕駛景區旅游車也逐漸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無人貨車編隊行駛的主要應用場景在高速公路。雖然高速公路上不確定性因素眾多,但作為封閉式交通場景,相對國道、省道等路線來說,顯然高速公路更合適編隊行駛。頭車做出指令后,后方跟隨車輛將做到瞬時反應,大幅降低后車追尾機率,并保障車隊可以非常小的距離安全跟隨行駛。
而國內的景區、產業園區、物流園區、港口等封閉場景內均已出現無人駕駛車的落地,比如杭州湘湖國家旅游度假區管委會與中國移動杭州分公司聯合進行了國內***在景區開放道路上5G智能網聯無人駕駛的應用,2019年4月24日,無人駕駛巴士駛上張家界“世界***玻璃橋”。
據5月15日消息,工信部印發2019年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將全面開展自動駕駛相關標準研制。其中重點指出為配合目前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要加快基礎通用和行業急需標準制定,配合做好道路基礎設施、智能交通管理平臺等相關標準制定,協同推進車聯網標準體系建設。同時,穩步推動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標準制定,全面開展自動駕駛相關標準研制,有序推進汽車信息安全標準制定。
在政策與研發的雙重保障下,無人駕駛似乎離我們真的越來越近了。而且從目前的測試情況來看,雖然偶有發生小狀況,但整體上測試成果都是積極的。除了無人駕駛小轎車和小型SUV等車輛以外,現在在測試區域陸續開始投放無人駕駛公交車和無人駕駛客車。
雖然每個城市路況的復雜程度、細分市場的場景要求不同,各個自動駕駛程序供應商的商業模式也不一樣,自動駕駛的技術方案每一家都不一樣,現在還沒有一個絕對統一的、主流的駕駛方向出現。但無爭議的是,自動駕駛將成為汽車行業一個***的轉折點,也是人類科技進程中不可忽視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