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去中心化人工智能賦予制造業能量
從居家新型虛擬助手到將我們郵箱內的垃圾郵件一掃而光的垃圾郵件過濾器,人工智能(AI)已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人工智能算法及驅動它們的計算能力日臻完善,它們在積極改變人類家園方面的能力不容置疑。事實上,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能可為全球經濟貢獻高達15.7萬億美元。
事實上,在最近調查的1,000家美國組織中,有五分之一(20%)計劃于2019年在企業內部實施AI。普華永道的研究還揭示了企業如何在生產過程的核心,越來越多地啟用AI模型,以加強運營決策,為企業各個職能部門提供前瞻性情報。
對許多人而言,這一有關AI的舉措并不意外。畢竟,多年來,機器人已在多個制造學科中發揮重大作用,因此AI的進一步發展似乎合情合理。不管怎樣,人類的未來是一個人和機器在不斷規范的管理下協同發展的未來,這一點毋庸置疑。
懸而未決的問題
人工智能是一項重大業務——在2018年前三個季度,有關AI的美國風險資本投資就達到66億美元,而前年同期水平也高達39億美元。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公司已然成為極具吸引力的收購目標;到目前為止,收購數量已達到了創紀錄的35家公司,總價值高達38億美元。
盡管前途一片光明,但仍存在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人們一直都在關注人工智能對隱私、網絡安全、就業、社會不平等和環境的影響 。客戶、員工、董事會、監管機構和企業合作伙伴都在問同一個問題:我們可以信任AI嗎?
信任要素
鑒于AI越來越多地受到少數擁有基于云的AI和API的大公司的控制,信任問題就甚囂塵上,引發人們對AI去中心化的呼吁。對于制造商而言,他們主要擔憂的是,集中模式將導致人工智能市場被壟斷,進而引發不公平定價并扼殺創新。
去中心化人工智能——誕生于區塊鏈、設備內置AI和物聯網(IoT)技術的交叉口——其有助于攻克這一挑戰并提高透明度。此外,它還能確保互操作性,并鼓勵無數AI公司開展創新。類似于SingularityNET這樣的生態系統正促進全球去中心化AI社區之間更廣泛的合作——這是一個有關數字安全的案例。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市場可確保AI在進入大眾市場時,其實際控制人為貢獻者和技術用戶,而非一些強大實體。這是共同利益派的一次思想聚會,有點類似于蒂姆·伯納斯-李爵士最初對互聯網的期盼。
對互操作性和去中心化AI的推動,將開創一個可賦予制造商能量的AGI(人工通用智能)時代。舉例而言,通過幫助制造商檢測異常并生成可用于企業資源規劃(ERP)的預測,他們就能有效改進未來流程。
新出現的監管問題
鑒于其他原因,去中心化人工智能勢在必行。因各國對跨境數據流的限制,嚴格的數據隱私法規正影響著人工智能并限制其發展。
舉例而言,歐洲在去年推出的通用數據保護法(GDPR)和加州即將實施的消費者隱私法案(CCPA)規定,個人有權查看和控制組織收集和使用個人數據的方法。如果消費者個人數據遭受任何方式的侵害,這兩個監管框架均有權對企業開出巨額罰款。AI不僅僅是一個智能問題,也是數據問題。去中心化人工智能生態系統可幫助企業將數據庫存儲在國境內,從而確保合規性,并快速、輕松地響應跨地區法規的變化。
保持增長和競爭優勢
許多企業已開始利用AI改善運營并增強客戶體驗。由于企業領導已意識到,在整個企業內部署AI可創造最大價值,于是AI應用率在2019年有所增長;這兩者密切相關,因為AI在與其他技術(如分析工具、ERP,物聯網和區塊鏈)整合后,功能將進一步增強。
在整個供應鏈中部署人工智能可使企業免去大量在過去須人工操作的任務。然而,構建去中心化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遏制了某種可支持自然地變化、競爭、適應和選擇流程的潛在方法。
去中心化人工智能有助于解決這一極具挑戰的問題,營造一個開發者社區可構建創新算法和解決方案的環境,從而確保制造商發展和保持—— 甚至是獲得——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