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病毒疫情”的同時,也要守住這場“信息疫情”戰
自新冠病毒疫情傳播以來,網絡上就出現了很多防疫謠言:民間偏方大蒜水、麻油滴鼻法;獨家秘方鹽水漱口能防病毒;吸煙、喝酒能夠抵抗病毒;開空調暖氣能殺死病毒……新聞報道,官方辟謠也是數不勝數,然而這些謠言卻依舊此起彼伏,難以消停。
疫情信息過度泛濫,未知的真相仍然很多。
2月3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加強信息化支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強調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工作。2月4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已采取措施防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引發的虛假信息泛濫,防止社交媒體出現“信息疫情”。由此可見,對于疫情相關的網絡虛假信息的防控打擊工作亦是至關重要。
多類虛假信息甚囂塵上
防疫謠言造成物價哄抬,形成搶購風波。1月30日各大媒體廣泛報道的一則消息:“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雙黃連口服液因此遭到瘋搶,各大藥店賣到斷貨。在這場搶購風波中,網上連獸用雙黃連也被人買到下架。回想之前SARS期間的板藍根、白醋搶購風波,這種手法似乎如出一轍。對于此次搶購的雙黃連的實際效果,專家表示,雙黃連是否抑毒沒有檢驗程序,藥效無從談起。由此可見,網絡虛假信息容易引發市場混亂,極具危害性。
謠傳疫情嚴重程度,造成民眾恐慌。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期間,這類謠言案件公安打擊的較多,各省市都有,處理方式多為教育訓誡、行政拘留為主。謠傳的內容多為新增死亡病例、染病病例等,這類虛假信息容更容易造成恐慌,擾亂社會秩序。
以口罩為餌,趁火打劫,進行金錢詐騙。比如,2月5日,公安局查獲的一起涉嫌通過網絡虛假販賣口罩案件,詐騙分子利用手機微信,說自己有大量口罩現貨可以販賣。當受害人一轉錢后,便拉黑受害人,涉嫌詐騙金額1.2萬元。在嚴峻的疫情面前,以稀缺的物資為餌,利用人們恐懼的心理,進行詐騙,謠言變現的案例數不勝數。
依法防控虛假信息
打擊謠言,法律不可缺席。傳謠、造謠除了教育訓誡、行政拘留,造成后果嚴重者也可構成刑事犯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91條之一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此外,國家網信辦、衛健委、各地公安部門等對于網絡信息安全也高度重視,各地公安機構嚴控造謠者、傳謠者,可謂“打地鼠”式地守衛這場“信息疫情”,出現一例打擊一例。2月6日,國家網信辦指導有關地方網信辦,依法查處“皮皮搞笑”、百度、“網易財經”等違法違規網站平臺及賬號。政府部門和網絡平臺攜手共同打擊網絡虛假信息,維護疫情之下的輿論凈土。
社交媒體把關“信息疫情”
社交媒體也對新冠病毒虛假信息“宣戰”。據平臺數據顯示,辟謠平臺分布為微信輿情信息占比34.69%,微博輿情信息占比22.52%;其次是APP和網頁,分別占比17.74%、10.67%。
開展謠言治理工作勢在必行。比如,抖音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謠言的清理專項,對涉及傳播虛假疫情信息、野生動物保護、各類病毒謠言等內容進行清理,同時,依據社區規則分別對這些視頻和賬號,進行下架、禁言和封禁等不同程度處罰。
不僅僅是國內媒體,自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來,國外社交媒體也開始打擊疫情謠言。比如,Facebook宣布將刪除包含“與疫情相關的不實信息”的帖子。TikTok也表示將刪除與疫情事實不符的短視頻。一個推特賬號也因散播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謠言被封號。
各大社交媒體開始辟謠,引導網民訪問可靠的信息來源。但是,要挖出每一條虛假信息并不容易,視頻等內容也更容易被忽略。因此,這場新冠病毒“信息疫情”戰仍需各個平臺、組織的努力。
若謠言是病毒,疫苗則是教育
嚴峻的疫情形勢是虛假信息產生的溫床,而網絡的便捷助長了虛假信息的傳播氣焰。人們對疫情的恐懼、疫情信息的不對稱、互聯網的傳播速度是網絡虛假信息泛濫的原因。
疫情相關的網絡虛假信息的獨特之處在于,恐懼中的人們會更快地相信虛假信息,減少求證的過程。在這個各種信息轟炸的時代,人們無法一一求證各類信息。心理學家認為,對于大腦來說,提取最近呈現的材料更加省力,而進一步批判性地分析所見內容則麻煩得多。況且,個體的學識、思維、面對突發疫情的反應等差異也在影響著虛假信息的傳播,而恐懼只會加劇傳播速度。
一面是人們對于虛假信息的判斷能力不足,另一面則是真實信息的缺席,或者說是趕不上虛假信息傳播的速度。面對疫情,當兩種信息失衡,就會造成信息不對稱,相信虛假信息的人群多于相信官方報道的人群,而以“沉默的螺旋”理論來說,容易造成的后果就是越來越多的人相信虛假信息。
任何社會事件都無法跳脫大環境、大背景,網絡時代、社交媒體的性質無一不影響著虛假信息的傳播,網絡的便捷降低了傳播的門檻,時間成本、金錢成本等已然不再是阻礙。而社交媒體的優勢更在于個體發聲,微博、微信等媒體的傳播范圍、效率、互動等都會更強,但是真假難辨,傳統媒介用來核實真相的時間,社交媒體早已“炸開了鍋”。
新冠病毒的防治措施是讓人們少出門、少聚會、延遲復工、延遲開學等,切斷一切蔓延的可能性,然而,網絡上的病毒卻仍在盛行,網絡虛假信息切斷傳播源卻無從下手。政府、媒體對于虛假信息的打擊和把控十分重要,但是根源還在于對公眾的教育,提高公眾不傳謠、不信謠的意識,主動地判斷信息的真實性以及注意傳播源。對于身邊的信息更要提高警惕,注意辨別。此次疫情各省或多或少都會傳出謠言,或死亡病例或防疫偏方,人們在面對這一類的信息時,不應該輕易相信并傳播,而是提高警惕,做好病毒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