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硬剛后的第三天,TikTok一把手辭職了
本文經AI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ID: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挑戰當頭,TikTok的CEO凱文·梅耶爾(Kevin Mayer),走了。
字節跳動剛剛確認,入職不到3個月,這位字節全球COO、TikTok首席執行官,正式辭職。

而更早之前,字節跳動已經正式對特朗普政府提起訴訟,要跟美國官方硬剛到底。
但目前還不知道,這是否就是梅耶爾火速辭職的原因。
加盟不足3月,字節跳動在美國最有權勢的高管
梅耶爾入職字節跳動和全面掌舵TikTok,僅僅是在三個月之前。
當時字節跳動官方宣布,前迪士尼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官——江湖人稱的“迪士尼太子”,從6月1日起入職。
這也被解讀為TikTok在美國更好發展風向標。
梅耶爾后來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加入字節跳動是他不能錯過的一個獨特機會,“像字節跳動和 TikTok這樣的公司并不多”,并準備大干一場。
但是,計劃不如變化快,隨著TikTok的處境急轉直下,并且字節跳動決定硬剛特朗普政府,梅耶爾在炮火一線,掛印辭職。
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梅耶爾還給員工寫了內部信解釋辭職原因:
最近幾周,隨著政治環境的急劇變化,我對公司結構變革的要求,以及對我參與的全球角色的意義,進行了深入思考。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預計很快會達成一項決議,我懷著沉重的心情告訴大家,我決定離開公司。
梅耶補充說:
我明白,由于美國政府推動出售(TikTok)美國業務的行動,我簽約擔任的角色——包括在全球范圍內管理TikTok——將變得非常不同。”
至于誰來接班,在這封信件中也有所透露——瓦內薩 · 帕帕斯(Vanessa Pappas),TikTok 目前的總經理。
帕帕斯曾在Youtube服務七年,曾一手搭建起YouTube的用戶增長團隊。
她于2018年11月加入字節跳動,擔任戰略顧問,2019年1月開始擔任TikTok 美國總經理。
梅耶爾其人:迪士尼“太子”
凱文·梅耶爾1962年出生于美國加州洛杉磯,今年58歲。
本科就讀于麻省理工學院,之后在麻省理工學院、圣迭戈州立大學和哈佛商學院讀書。
1993年,他31歲的時候加入迪士尼,工作7年之后離開。2000年2月離開,加入花花公子,負責playboy.com網站。
之后他又換了2家公司,在2005年重新回到迪士尼,擔任首席戰略官和資深執行副總裁,一直工作到2020年5月。
在此期間,他參與主導了迪士尼對皮克斯工作室、漫威娛樂、盧卡斯影業和20世紀福斯等重要收購案。
2018年被任命為迪士尼直效行銷與國際部門主席,帶隊推出的Disney+,在市場上很快就獲得了成功,給迪士尼搶到了流媒體時代的船票,被稱為“迪士尼的流媒體之王”,甚至江湖人稱“迪士尼太子”、接班人。
以至于在2020年5月加入TikTok的時候,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和不可思議,但并非不能理解:
借助一位美國的CEO,來提升TikTok在美國的信譽,從而提高其在監管機構中的地位。
但事情的發展態勢,并非張一鳴和梅耶爾所預期的那樣。
梅耶爾到任之后,特朗普政府不僅沒有減緩對TikTok的打壓力度,發而在今年6月之后變本加厲了。
TikTok面臨打壓,前景不明朗
在梅耶爾加入TikTok之前,美國就已經開始了針對TikTok的圍剿行動。
先兆是有些美國共和黨國會議員,呼吁考慮TikTok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他們認為,中國可能會通過TikTok獲取美國用戶的資料。
到去年年底,力度開始加大。
一方面是美國五角大樓要求軍方人員,刪除TikTok應用。另一方面是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開始對TikTok展開調查。
到今年6月,梅耶爾到任不到一個月,特朗普政府對TikTok的敵意已經不再抑制。美國國務卿蓬皮奧公開表示,正在考慮封殺TikTok。
美國國會也通過法案,要求政府職員不得在工作手機上安裝TikTok。
7月底,特朗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給出表態:正在研究TikTok,可能會封禁,但還在尋求其他的替代方案。
在這個過程中,字節跳動及TikTok方面也一直沒有坐以待斃。
在梅耶爾的帶領下,TikTok招募了一支35人以上的游說大軍對白宮發起攻勢,但成效并不是十分顯著。
之后便傳來了TikTok賣身微軟的說法,甚至連甲骨文都要參與搶購。
經過一段時間周旋,字節跳動方面已經不再尋求其他辦法,而是在8月25日正式起訴特朗普政府。
聲明中指出,特朗普于8月6日發布的行政命令有可能剝奪TikTok社區用戶的權利,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采取這種極端行動是正當,也不符合任何正當程序。
字節跳動說:我們別無選擇,只能采取行動保護我們的權利,以及TikTok社區和雇員的權利。
但誰也沒想到,在字節跳動決定硬剛的時候,身處一線的TikTok的CEO竟然離職了……
現在,37歲的張一鳴,肩上的壓力更大了。
在確認梅耶爾離職的同時,他給出了最新的表態:
我們正在迅速采取行動,尋找解決我們在全球面臨的問題的辦法,特別是在美國和印度。 雖然我不能透露細節,但我可以向您保證,我們正在制定符合用戶、合作伙伴和員工利益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