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溪村” 共話深度轉型期之車企的數字化轉型路
經過130多年的發展,汽車這個傳統產業已走向深度轉型期。特斯拉上海車廠的量產及大幅降價、恒大新能源汽車的橫空出世,使得傳統汽車廠對這種深度轉型的緊迫感變得更為強烈。
從全球汽車產業來看,綠色、電動、智能、網聯和共享發展進程加快,這與中國汽車的整體發展不謀而合,隨著汽車產業與ICT產業的深度融合,汽車正經歷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革命,汽車產業的關鍵技術也從機械向ICT轉變。在這個背景下,車廠以及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如何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技術推動業務創新。
我們的車企,正在怎么做?近日在華為云與專注服務于CIO群體的企業網D1Net共同舉辦的“走進溪村——【秋日沉思】2020汽車CXO沙龍”活動中,我們訪談了部分車企的CIO們發現,東風、廣汽、蔚來以及我們場外訪談的大眾、寶馬、奧迪、等全球領先的汽車集團企業,在自身發展的目標上都制定了面向最終用戶的轉型規劃,將打造數字化產品和提供數字化服務定位為長期發展戰略和業務轉型的主要方向之一。
汽車行業的數字化:集中在四個維度
目前,汽車行業的數字化主要集中在四個維度,即數字化生產、數字化營銷、數字化研發與數字化服務。
數字化生產:通過物聯網、AI、VR等技術,優化生產排期、物流管理、能耗管理、安全管理、質量檢測等汽車制造環節。
數字化營銷:豐富用戶購車路徑中的數字接觸點,搭建線上線下協同的營銷體系,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獲取用戶。
數字化研發:通過融合軟件、硬件開發,實現“軟件定義汽車”;另外通過研發過程、研發知識、研發工具等數字化,實現企業內外部的協同研發,速斷新車迭代周期。
數字化服務:通過數字化平臺,提升用戶購車、用車的全過程的服務體系。未來,服務體驗的重要性將超越車本身的駕駛體驗。
各汽車廠的數字化轉型實踐進程
訪談后發現,盡管各汽車廠的數字化轉型策略會有差異,大體卻是殊途同歸,大多集中于生產、營銷、研發與服務上。
以大眾為例,通過打造數字化產品,強化“車輪上的數字化設備”的品牌形象,并轉型成為軟件驅動的汽車公司,以此應對軟件定義汽車的挑戰。在服務上,打造行業最優數字化平臺“Volkswagen We”,基于云技術,將汽車、消費者和服務過程嵌入大眾一體化生態系統中,形成了數字化客戶生態;最后通過精簡流程和整合技術平臺,在2025年前縮減30%的生產成本,達到全面數字化的數字化企業目標。
奧迪,主要集中于打造全方位的數字化體驗,使汽車駕駛更安全舒適,更個性化,使奧迪成為消費者數字化生活的一部分;同時加大了在全產業鏈方面的數字化轉型,使用新的商業模型,打造互聯汽車產品和其他數字化汽車增值服務等,目標是期望2025年營業利潤增加額能達到10億歐元,為營銷過程減少成本投入8%-10%;在服務上,建立了全面標準的數字化服務,通過建設完善的通用高效的端到端數字化整合平臺來實現在世界范圍內提供標準的數字化服務。
寶馬,通過對用戶使用數據和需求進行分析,使產品的設計、制造、交付和使用等各個方面都更貼近用戶需求,利用數字化挖掘更多市場信息,從而幫助客戶得到更好的數字化用戶體驗;采用尖端數字化技術,將價值創造過程的重點從硬件制造轉換為軟件開發和服務提升,并在規劃與控制體系、制造及物流體系等六大領域實現全面數字化。
東風,聚焦于主營業務數字化,即圍繞“持續研發數字化+網絡安全水平+IT先行技術+大數據應用”四項關鍵核心舉措,實施4+3平臺58項信息化課題(其中信息系統建設34項,IT基礎建設24項),在信息安全與網絡安全領域也進行著全方位改造。
蔚來汽車,則通過尋找靠譜的工具,完善內部應用,采用全程體驗學習型戰略,用迭代著的敏捷精益方法論,擁抱變化,消除浪費;再運用網絡型組織,授權/賦能/承諾,打造全棧基層戰隊,最大限度應對不確定性。通過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在每一個觸點為用戶創造驚喜,從而為客戶帶來超越期待的全程體驗。
廣汽集團,以產品和服務的極佳用戶體驗為最終目標,建設具有“萬物互聯、虛實融合、數據智能”的數字化能力,以推進產品數字化和業務數字化,以數據智能驅動產品創新、研發模式創新、業務能力提升,從而以基于數字化的智能、科技、時尚的產品和服務提升用戶體驗。
見微知著 從數字化營銷這一細分領域看成功轉型車企的特質
拋開這些過于宏觀的戰略層面的轉型陳述,筆者對車企CIO們在數字營銷這一細分領域進行了訪談,摘取了他們的重要觀點如下:
上汽國際CIO葉虹認為:從轉型的路上來講,數字營銷是非常重要的切入點,因為它和客戶最近。
合力叉車總信息師張孟青:研發知識產權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但營銷是我們最強的競爭力。數字營銷不止是線上營銷,還包括數字支持。
上汽通用五菱CIO黃燕清:數字化轉型包括營銷和各個領域,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我們的想像力以及真正站在用戶角度給他帶來的最大價值。
蔚來汽車CIO王勝軍:蔚來從出生就帶著數字化基因,從轉型角度而言,首先從語言上進行改變,語言可以改變思想和行為;其次要做所有的用戶觸點。
筆者發現,數字化轉型成功的車企,大都具備一定的特質,如一定是以客戶為中心,一切為了良好的用戶體驗,并通過數字化技術觸達到每位客戶和合作伙伴,技術本身卻是核心競爭力。
如何開展數字化轉型?
華為云中國區總裁洪方明指出:“以客戶為中心,怎么樣觸達到客戶?這是今天數字化要解決的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
國際著名咨詢機構安永咨詢大中華區合伙人尹學鋒的建議是:“國內汽車企業需要在戰略與組織層面開展數字化變革,建議從創新模式、敏捷組織、卓越流程、數字平臺開展數字化轉型。”
德勤咨詢合伙人季剛則呼吁車企一定要重視汽車的未來發展方向,季剛認為:“汽車正加速成為一個移動的智能終端,中國智能網聯的發展正在從關注車輛信息、人機交互,向未來的‘人-車-路’多維協同演進。“
實際上,在企業與客戶之間的所有流轉與連接環節,均存在數字化轉型的痛點與需求。在這方面,華為自身便是先行者。華為云咨詢與客戶服務總裁韓曉表示:“從華為自身三十余年IT的發展歷程,特別是近年來的數字化探索和實踐中,可以清楚地認識到,數字化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企業面對轉型,一是要有戰略決心,上下同欲;二是業務和技術要雙輪驅動;三是眼高手低,對準價值,既大處著眼,又小處著手;四是雙模IT,立而不破,既擁抱未來又適應過去。”
數字化轉型 其實質是為了推動業務創新
韓曉總結的華為四大數字化探索和實踐經驗,為與會車企CIO們提供了一個更加清晰的思路,經過討論,車企CIO得到了一個較為趨同的結論:實現企業精益生產,這是所有車廠共同的目標,在做好企業精益生產這一目標下,可以有模式的創新、技術的創新。但無論是模式創新還是技術創新,其實質都是為了推動業務創新。
而大的業務創新一定會基于企業新的基礎技術能力才能實現。華為云Marketing與生態總裁陳亮認為:連接、大數據及人工智能這三大技術應是支撐車企整個業務創新的核心支柱。將車和數據進行打通連接,并將各種大數據技術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生產、制造、研發、銷售等各種場景,才能真正創造出一些新的能力。
華為云助力車企實現智能升級
經過多年積累,華為云圍繞汽車行業全場景業務,提供完備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車企創造新能力,實現智能升能。
具體來說,華為云通過面向公有云、混合云、邊緣計算三種場景,聚焦三個平臺能力,即應用使能平臺、AI使能平臺、智能數據服務平臺能力,最終向上協同支撐車企的各種應用場景。
其中,應用使能平臺能讓企業軟件更敏捷,從而幫助客戶更有效應對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和業務提出的需求。
AI使能平臺則提供三個能力:第一是基于開發訓練的開發平臺,可支持企業面向自身的人工智能訓練場景進行模型開發以及訓練;第二是ModelArts平臺,可把行業通用場景做到界面友好化,讓企業IT人員能夠面向實際場景進行簡單的訓練;第三是AI行業算法與模型平臺,可為客戶提供具體的場景和算法的解決方案。
智能數據服務平臺也提供了三個能力,即統一的數據存儲能力;基于大數據分析平臺的數據分析能力以及基于數據治理的能力。
總體而言,華為將從芯片到硬件到軟硬件協同到軟件棧全棧的技術能力,云、AI、5G協同的創新能力、中立可信的安全能力以及共創共享共贏的生態能力,通過圍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售后服務等等,可對汽車仿真、測試、MES執行、數字化營銷等典型場景進行業務創新,與合作伙伴一起助力車企實現著智能升級。。
以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華為等科技公司的合作為例,中國一汽將原有的應用和華為產品進行了匹配,并且基于華為GaussDB和鯤鵬生態重新打造產品,將軟硬件產品結合在一起,強化生態發展。中國一汽圍繞“數據驅動美妙出行”為主題,將核心業務的數字化、價值化、創新化等內容,搬到企業內部的數字化平臺。數字平臺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引擎,結合最新的技術趨勢,從后臺到前臺,由以下四層組成:一是融合公有云和私有云、網絡、存儲等IT基礎設施的混合云平臺;二是以云技術為基礎、敏捷化的技術開發平臺及工具鏈,支撐應用開發的快速迭代;三是以中臺為核心的數字化應用服務平臺;四是面向用戶的,研發、制造、全業務鏈的業務應用系統和數據應用場景。
未來,汽車可能不再只是代步工具,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這些更智能的應用距離汽車消費者的生活將不再遙遠,這背后,有多少汽車人以及以華為云及合作伙伴等為代表的汽車上下游供應鏈企業在為此付出努力!但智能汽車的前景,卻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