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還要不要學編程?看完這20年的薪水曲線再決定
追蹤開發人員過去20年的薪水是一項有趣的工作。
早在2000年代初期,那時的技術和軟件還被稱為「信息技術」(IT)或「信息和通信技術」(ICT),開發人員仍被稱為「IT工人」,很少有人提到今天的公司中許多職位的名稱。
從2000年說起
在世紀之交,據CNN 財經頻道報道,一個初級程序員的平均起薪是40,800美元。
應屆畢業生的薪酬也因所持學位不同而有所不同:
計算機工程: $49,505
計算機科學: $48,740
信息科學: $38,900
管理信息系統: $41,800
由于進入技術領域的熟練工人短缺,美國 IT 畢業生的工資變得越來越有競爭力。2000年的薪水已經比前一年高出10% ,遠遠高于全國平均起薪39,824美元。
2000年的“ IT 行業”看起來與今天不同
下表顯示了2000年各行業開發人員、程序員和其他與 it 有關工作的平均年薪:
追蹤2001年至2019年美國開發人員的薪酬情況
2001年至2011年
下面的圖表顯示了2001年至2011年的中位數工資和平均工資:
引人注目的是,所有行業不同職能的中位數和平均工資之間存在巨大差異,表明不同部門的 IT 工作者的工資存在巨大差異。
僅在第一個十年,美國人就經歷了兩次巨大的經濟危機,并對美國和全球勞動力市場產生了連鎖反應。
2001年是互聯網泡沫破滅的一年。那一年,盡管互聯網泡沫破滅,但工資并沒有下降,不過有大約40萬從事 it 相關工作的美國人在2001年失去了工作。
2008年是股市崩盤的時候。與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相似,2008年的工資水平相對保持不變。然而,到2009年,大約有11.1萬在 it 相關領域工作的美國人失去了工作。
2008年也是工資開始以較慢的速度增長的年份。之前,個人工資平均每兩年增加5000美元,2008年以后,工資每兩年僅增加2000美元。
一般來說,從2001年到2011年,從事科技行業的個人工資隨著時間的推移至少增長了21% 。系統軟件工程師的工資增幅最大,達到35% 。
2001-2011年平均加薪幅度
2013年至2019年
從2013年起,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改變了對科技相關工作職能的分類。它在計算機類別中增加了更多的工作職位,反映了這一職業自2000年代初以來的演變。
2013-2019年不同職位開發者的中位數工資
2013-2019年不同職位的年平均工資
科技行業從業人員的收入仍然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與前一個時期相似,計算機和信息研究人員繼續在這個群體中獲得最大的收益。2019年,計算機科學家的平均年收入為127,460美元,比軟件開發人員和程序員高出19% 。
更少的程序員,更多的開發人員
在分析工資時,同樣重要的是查看就業數據,以便了解勞動力市場中特定技能的供求情況。
計算機程序員(Computer programmers)
20年后,我們可以看到美國計算機編程這個職位的人員數量減少了60% 。而同期的年工資則增長了47% 。
軟件開發人員(Software developers)
應用程序開發人員(Applications Developers):
從2001年到2017年,受雇從事應用程序開發的軟件開發人員數量增加了135% ,同期的年薪增加了47% 。
系統開發人員(Systems developers):
同期,系統開發人員僅增加了50% ,平均工資增加了50% 。
網絡開發者(Web developers):
對于網絡開發者來說,我們可以看到在短短的7年里,受雇的專業人員總數增加了31% 。這個職位的平均工資也增加了21% 。
開發者的工資是否停滯不前?
看看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開發人員的工資并沒有以過去的速度增長。隨著我們進入2013年到2019年,開發人員和程序員的年平均工資從92,820美元增加到106,980美元,與前十年21% 的驚人增長相比,僅僅增長了15% 。
增長速度較慢的原因之一是,數據沒有顯示基于資歷和經驗的工資。如今,與本世紀初相比,有更多的初級職位和初級職位可供選擇,而且有更多的人能夠勝任這些職位。
有趣的是,在2015年,Stack Overflow 報告說,42% 的開發人員表示他們是自學的,而在2019年,63% 的開發人員表示他們主修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工程或軟件工程,86% 的受訪者報告說他們自學了一門新的語言、框架或工具,而沒有參加正式的課程。
另一項調查顯示,盡管從業不到兩年的開發者的工資水平有所下降,但三年后工資水平有所回升。與其他工作類似,開發人員積累的經驗越多,薪水也越高。
隨著自動化取代了對“基本”編程工作的需求,未來甚至現在還不存在的職業將需要新的技能或技能的組合。對領域專家和真正的問題解決者的需求永遠不會消失,關鍵是要隨著新技術的出現而適應和學習。
中國的情況如何?CV最賺錢但卻「人才慌慌」
在中國,現在計算機領域哪行最賺錢?
根據清華大學數據顯示,在諸多人工智能技術方向中,計算機視覺(Computer Vision)是中國市場規模最大的應用方向,在整體中國人工智能市場應用中占比為 34.9%。
近期,《中國計算機視覺人才調研報告》出爐,讓我們以此為例,來看看這個行業的現狀與前景。
回顧2020 年,CV領域一大波成功的技術涌現,DETR、ViT、SimCLR,MoCo、AutoML 系列(EfficientDet),實時目標檢測(YOLOv4/v5),生成對抗 GAN 系列(StarGAN,MSG-GAN),生物蛋白質預測 AlphaFold 等等。
大熱的CV領域余溫還在繼續,但相比于上述模型誕生的歐美國家,我國在CV領域還是出現了「人才荒」的問題。
我們知道,北上廣是人才的聚集地,那么除了這些地方,還有哪些城市備受CV人才青睞呢?
人才主要分布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超過 50%的人才聚集在前八名城市
除北上廣深外,南京、武漢、杭州、成都作為新一線城市的代表,也擁有大量本領域人才。
這八座城市擁有的計算機視覺人才總和超過全國的 50%。
這份調研報告顯示,計算機視覺算法研究員在 2020 年度平均薪資為 328,977 元,算法工程師為 348,507 元,研發工程師為 294,271 元,AI 產品經理為 274,265 元;四類崗位的平均年薪差距在 7.5 萬元以內。
結合工作年限來看,工作經驗 5 年以內的算法崗人才(包含算法研究員與算法工程師)與研發工程師的平均年薪相差不大。
但是,工作經驗 5-10 年的算法崗人才平均年薪比同等經驗的研發工程師高出 14 萬元;對于 10 年工作經驗以上的人才,兩類崗位年薪差距為 12 萬。
對于學生求職來說,CV領域畢業生就業期望年薪普遍不低于 18 萬,不同學歷之間有明顯差異:
本科學歷學生中,83%希望畢業后年薪不低于 18 萬,56%希望年薪不低于 24 萬;
碩士研究生學生中,88%希望畢業后年薪不低于 18 萬,64%希望年薪不低于 24 萬;
博士研究生學生中,86%希望年薪不低于 24 萬,68%希望年薪不低于 30 萬,54%希望年薪不低于 36 萬,12%希望年薪不低于 60 萬。
相比之下,在職人員全部期望年薪在 20 萬以上,不同工作年限人員期望有顯著差異:
對于 1-3 年工作經驗的人員,72%希望年薪不低于 30 萬;
對于3-5 年工作經驗的人員,67%希望年薪不低于 40 萬;
對于 5-10 年工作經驗的人員,76%希望年薪不低于 40 萬;
對于 10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79%希望年薪不低于 40 萬,49%希望年薪不低于 50 萬。
可以發現,大部分在職計算機視覺人才希望自己的年薪不低于本領域同等工作經驗人才的平均薪資。
對于需要求職的學生和需要轉行的在職人員,這份報告也給出了職業的發展瓶頸: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調研報告全文:
https://www2.deloitte.com/content/dam/Deloitte/cn/Documents/innovation/deloitte-cn-iddc-2020-china-computer-vision-talent-survey-report-zh-210220.pdf
調研報告聯合出品方:極市平臺、中國圖像圖形學學會、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