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你不了解的5G另一面
目前,國內政策主要圍繞著5G的建設和應用展開。工信部發布了《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對5G相關設備的基礎電子元件產業突破提出要求,以確保產業鏈的穩定性。商務部發布了《關于加快數字商務建設,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通知》,在政策上推動企業進一步應用5G技術,助力數字經濟發展。在國外,5G發展仍是各國政策關注的重點。各國都在加大對5G的投入力度,包括增加投資、增加頻譜供給等。其中,巴西監管機構宣布將不會排除華為中興,這對中國通信企業來說是個不錯的消息。德國電信展開5G獨立組網實驗,標志著德國正向著全面獨立組網邁進。
2020年全球通信行業的大發展,讓人們進一步注意到了這一新技術的重要價值。根據Dell'Oro的最新報告,2020年全球無線接入市場收入創下新紀錄,這無疑是5G大規模建設帶來的結果。Omedia則關注到了美國“清潔網絡”計劃對市場的傷害。報告指出,2020年的疫情使光纖框架的價值進一步凸顯,消費者需求不斷上升;但“清潔網絡”計劃正在割裂這一市場,有可能造成供應鏈的不穩定,損壞行業的長期市場前景。
馬來西亞和印度通信市場變化情況。從數據分析,馬來西亞通信市場經受了新冠疫情的考驗,且仍在推進新技術的遷移,該國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準備好了迎接5G。印度通信市場在2020年也整體平穩,但其移動和固定市場的滲透率仍在較低水平,進一步擴張受阻。從移動和固定服務的技術結構分析,印度4G份額的擴張很大程度上依賴于Jio開發的廉價網絡,其基礎設施仍有待提高。因此,印度短期內很難展開5G部署。
2020年下半年,馬來西亞和印度的行業績效分化明顯。馬來西亞通信行業績效經歷了疫情的沖擊,在二季度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其ARPU普遍先降后升,維持在10美元上方;EBITDA則整體下滑,個別運營商如Celcom Malaysia甚至出現了22.7%的大幅下滑。印度的行業績效則持續上升,三季度的ARPU上升至1.8美元。同時,主要運營商的EBITDA也大幅上漲。除了印度市場的規模效應之外,匯率因素以及主要運營商的成本控制都是促使印度市場營收快速增長的原因。
拜登上臺之后,近期中美科技博弈稍有緩和,但貿易層面的摩擦還在繼續。從1月開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就公布了多項與通信行業相關的案件。其中,ITC正式對UMTS和LTE蜂窩通信模塊及其產品啟動337調查,被告包括一家中國企業。另外,愛立信和三星之間再次爆發了專利戰,涉案專利均為通信行業的基礎性專利,值得中國企業關注。
通信市場風險需要重點關注的是:一是,美國所謂“清潔網絡”計劃仍在推進,這些政治措施將給全球通信行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二是,2021年,全球新冠疫情風險可能逐步釋放,部分國家準備擴大投資、部署5G網絡。但5G部署的成本巨大,預計可能給各國運營商帶來新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