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不可能取代“中間商”,未來10年,中間商依然很賺錢
據統計在2020年,有70%的實體店都面臨倒閉危機。傳統實體店的大量倒閉,會導致整個商業生態發生巨變,讓大量傳統的中間商消失。
不過當傳統中間商倒閉后,會迎來新一批中間商和新一輪賺錢機會。
1
當智能手機成為每個人必備的工具,物流完成最后一公里的建設,人們的購買方式將逐漸從線下轉移到線上。
以前只是在網上購買服裝,但隨著各種電商的興起,人們的生活所需都將會去線上購買(柴米油鹽、果蔬、手機、汽車),未來去實體店消費的機會越來越小。
在時代大變局下,市場的供需關系將徹底改變。
過去廠家產品下沉需要通過經銷、批發、再到終端店,而如今所有的廠家都能通過B2B、B2C、S2B2C等模式,依附于互聯網與消費者直連。
因此,傳統的市場形態,將被徹底打破,實體店、中間商、甚至廠家都會在這次洗禮中被新的物種取代。
目前各大互聯網平臺,為了吸引更多用戶,都在以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作為噱頭。
但現實并非如此,互聯網平臺雖然取代了中間商,可他們自己就是最大的中間商。
用被告的視角看待這個問題,傳統商家或許很迷茫,如果用樂觀的態度去對待這個問題,則可以重開一片天地,搶占新的商機。
2
互聯網時代下,不是沒有中間商了,而是中間商變成了新的一種形態,形成了各自供應鏈+平臺模式。
同時,在互聯網的賦能下,整個市場的供需結構,也將發生巨大變化。
在近幾年一個做二手車的平臺,每天都打著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旗號,去推廣自己的平臺與服務。
其實這個平臺取代了中間商(全國二手車市場),自己變成了最大的中間商,而且賺取的中間差價比賣二手車的市場還要多。
除此之外,杭州馬一直大談電子商務、新零售、強調中間商未來會消失。
但杭州馬、甚至騰、近兩年推出的社區團購模式,依然是中間商賺差價的模式。
由此可見,未來10年,最賺錢的模式依然是中間商,只不過這個中間商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而是供應鏈平臺。
從目前來看社區團購模式,價格低福利多,這些都是表面現象。
當社區團購這類供應鏈平臺,掌握了C端市場需求,擁有用戶即大數據后,就會對C端漲價、壓榨上游供應商。
從人性的角度去看,這些新興的中間商是貪婪的,但從市場角度去分析,供應鏈平臺其實是更有市場競爭力與盈利能力的。
隨著人們的消費方式、購物決策的改變,就會孕育出更多新的商業模式,帶來新的機會。
就如,現在的網紅、直播帶貨、內容電商、興趣電商越來越多了,就會改變原有的商業模式與供需關系。
原來人們都在線下購買商品,中間商、終端店是最賺錢的。
現在人們都在直播、短視頻平臺購物,網紅、大V成為了最大的流量入口。
所以傳統的中間商就變成了供應鏈公司,賦能創業的平臺,專門賦能網紅、大V,借助新個體的流量去賺錢。
3
面對時代變局,傳統的中間商不想被淘汰,必須也要借助互聯網賦能打造屬于屬于自己的平臺。
當然,我們說的這個打造平臺,并非像巨頭那樣擁有一個數億用戶,而是基于巨頭的生態平臺,打造自己的小平臺。
傳統中間商可以依托S2B2C模式,打造社交化零售創業平臺,直接與消費者直連,并賦能消費者參與創業。
當所有的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正在從線下向線上轉移,在直播、社交、社群場景消費。
中間商就要跳過實體店,直接與消費者連接,依托消費者資本的邏輯,讓所有用戶參與到銷售活動中,與其共享銷售環節中的利潤。
相當于把推廣費讓利給了消費者,讓消費者作為流量入口與經營體,基于社交媒體平臺去傳播推廣,實現邊賺錢邊花錢。
打造S2B2C模式,可以基于深圳騰的私域平臺,借助用戶的社交關系鏈,實現傳播裂變。
也可以基于字節張,搜索宏的平臺,在公域平臺搭建小店,并把所有上傳小店的商品設置分潤比例。
這樣不僅消費者可以通過內容信息流,在短視頻、直播的入口去購物,自媒體作者也能通過內容種草的方式去做分銷賺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