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區塊鏈技術能夠在可持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2021年6月20日,聯合國官網發表題為《可持續解決方案還是氣候災難?加密貨幣技術的危險和前景》(Sustainability solution or climate calamity? The dangers and promise of cryptocurrency technology)的專題文章。
文章表示,近期媒體廣泛報道了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波動性也被認為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盡管如此,聯合國認為,區塊鏈在抗擊氣候危機方面可能仍然大有裨益,并有助于實現更可持續的全球經濟。
聯合國專家認為,加密貨幣和為其提供動力的技術(區塊鏈)可以在可持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改善我們對環境的管理。就聯合國而言,加密貨幣最有用的方面之一是透明度。由于該技術可以防止篡改和欺詐,因此可以提供可信且透明的交易記錄。這在機構薄弱和腐敗嚴重的地區尤為重要。聯合國最大的人道主義資金撥發機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 發現,區塊鏈可以幫助確保現金到達最需要的人手中。
區塊鏈在保護環境方面的潛力已經在聯合國和其他組織的許多其他項目中進行了測試。目前,區塊鏈主要在透明度、氣候融資和清潔能源市場三個主要領域加速氣候行動。區塊鏈解決方案可以提供一種透明、值得信賴的方式來展示各國如何采取行動減少對氣候的影響。
盡管存在這些潛在的好處,但與該技術相關的巨大能源消耗是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礙之一,該行業的許多參與者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以太坊基金會表示,通過改用PoS交易驗證模式,每筆交易的能源成本可以降低 99.95%。
對于波動性,許多金融專家認為,這些初期問題最終會得到解決,從而使加密貨幣和其他基于區塊鏈的金融工具跨入主流。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一份區塊鏈應用展望簡報的作者之一Minang Acharya表示:“聯合國應該繼續在區塊鏈領域進行試驗,實驗得越多,對這項技術的了解就越多。這可能會提高在聯合國范圍內對區塊鏈的了解,對挖礦作業的環境和社會影響的理解,并提高應對該技術未來可能帶來的任何問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