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拱門使用智能語音點餐惹大禍,被控告侵犯顧客生物信息隱私,可能面臨巨額罰款!
大數據文摘出品
作者:王燁
金拱門被告了!不是關于食品安全,而是侵犯隱私。
今年四月,伊利諾伊州麥當勞的一位顧客對麥當勞提起訴訟,稱該公司在使用語音識別點餐之前沒有事先獲得批準,違反了州生物信息隱私法案。
一個賣炸雞漢堡的店,被控告生物信息隱私法案,這是怎么回事?我們來看看。
顧客控告麥當勞人工智能語音點餐違規收集生物信息
去年,一位名叫香農·卡朋特的顧客開車光顧了伊利諾伊州的一家麥當勞,經過了得來速(Drive-through)服務,他的訂單被麥當勞基于人工智能的語音輔助服務接手。
事后,卡朋特認為該項技術未經他的同意就收集了他的聲紋信息,這違反了伊利諾伊州2008年頒布的BIPA( Biometric Information Privacy Act,生物特征信息隱私法)。
于是在今年4月,卡朋特將麥當勞告上了當地的巡回法院,5月28日,麥當勞將這起訴訟移交給了伊利諾伊州北部地區的美國地方法院。
據了解,麥當勞的這項語音點餐已經在芝加哥及其周邊的10個地方進行了測試,并且一直在努力提高其準確性,以便將這種技術推廣到全國的其他餐廳。操作人員認為它是一個潛在的省力設備,使得使用一臺機器就可以接待開車來的顧客,而不是一個人類。
卡朋特的訴訟稱,這項技術違反了伊利諾伊州的生物信息隱私法案,該法案要求公司通知客戶他們正在收集他們的生物信息,包括聲紋、指紋、面部掃描、手印和掌紋掃描,但是麥當勞使用語音識別技術接受卡彭特的訂單,未經他的同意就收集了他的聲紋信息,因此違反了該法案。
并且,卡朋特還不是提出的個人訴訟,而是代表伊利諾伊州的麥當勞顧客提出的集體訴訟,考慮到在接受這樣的服務的顧客人數據大,麥當勞如果敗訴將面臨巨額的罰款。
技術出自去年收購的人工智能公司
麥當勞的這項智能語音服務并不是外包給其他公司做的,而是出自2019年麥當勞收購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Apprente。
在收購之初,麥當勞就稱,語音識別技術可以使快餐更“快”,幫助公司更及時讓客戶獲得服務,這主要針對的就是得來速(Drive-through)服務。
美國家庭幾乎人人有車,很多快餐店習慣于在一些建筑側面開辟通道,顧客開車停靠,不需下車,通過對講機與店員溝通、點餐、并拿到食物。麥當勞對語音技術非常契合的擊中了“車上點餐”這一需求。
但是麥當勞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的這項服務會被控告為侵犯客戶隱私。
卡朋特的訴訟稱,麥當勞收集顧客的聲紋生物識別技術“能夠正確解讀顧客訂單,識別回頭客,為顧客提供量身定做的體驗。”
并且,“麥當勞的人工智能語音助理不僅僅是實時的聲紋分析和識別,還融入了‘機器學習’,利用語音識別和車牌掃描技術來識別獨特的顧客,不管他們去哪個地方,并根據他們過去的訪問向他們展示特定的菜單項。”
到本周一,麥當勞還未回應記者的置評請求。
看好人工智能的麥當勞,曾一年買下三家科技公司
對于一個餐飲企業來說,麥當勞可以說是收購科技公司最積極的之一。
除了Apprente,去年3月,麥當勞還收購了專門從事個性化和決策邏輯技術的公司Dynamic Yield,緊接著又收購了其應用程序供應商Plexure 10%的股份。
Dynamic Yield是致力于個性化推薦領域的技術公司,一般與電子商務、旅游、金融和媒體等品牌合作,成立以來創造了一種被稱為亞馬遜風格的個性化在線體驗。
麥當勞表示,其將利用這項技術創建一套更加個性化程序菜單,可以根據天氣、當前餐廳流量和趨勢菜單項目進行定制。顧客開始選購餐品時,顯示器還可以根據您已選擇的內容推薦其他項目。
很顯然,麥當勞面臨的這起訴訟凸顯了使用這些技術面臨的一些挑戰。
隨著麥當勞這樣的餐飲公司越來越積極地利用這些技術從客戶那里收集信息并簡化訂單,他們遇到的隱私和其他法規問題,將可能迫使他們調整計劃甚至完全改變計劃。
【本文是51CTO專欄機構大數據文摘的原創譯文,微信公眾號“大數據文摘( id: BigDataDig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