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拐點已至,行業如何破局?
據《重慶商報》相關報道稱,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數據泄漏的紀錄達到310億條,超過了過去15年的總和。今年3月,電腦巨頭宏碁遭到勒索攻擊,黑客開出了高額的贖金,約合人民幣3.25億元。
網絡攻擊已成為大國間對抗的熱點話題。在日前召開的第九屆互聯網安全大會(ISC 2021)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隨著產業數字化的推進,新安全問題帶來的后果更為嚴重,急需采用新的戰略思路來全面增強網絡安全的防護能力。
在日前召開的第九屆互聯網安全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隨著產業數字化的推進,新安全問題帶來的后果更為嚴重,需要采用新的戰略思路來全面增強網絡安全的防護能力。
新型安全市場進入加速增長期
7月3日,瑞典最大的連鎖超市Coop支付系統遭到黑客襲擊,全國800多家店鋪被迫停業;美國軟件開發商 Kaseya Ltd遭受勒索攻擊,并索要價值7000萬美元的比特幣贖金……在數字大潮涌動之時,網絡安全威脅風險日益增加,網絡安全挑戰迭出。
一邊是不斷出現的網絡安全新挑戰,一邊是日益增長的網絡安全新需求,網絡安全發展正迎來新“拐點”。在日前召開的第九屆互聯網安全大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共有4500多家公司開展網絡安全業務,相比上年增加了23.1%。
另外,工信部日前發布的《網絡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3年,網絡安全產業規模超過2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5%。
網絡安全面臨新挑戰
當前,5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為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帶來效率的大幅提升,催生出很多新模式、新業態,同時也使得網絡安全風險陡增。
在數字化建設大潮席卷而來的當下,網絡安全和風險問題更為突出。對于企業而言,網絡攻擊已經成為吞噬企業利潤的最大潛在威脅,加強網絡安全保護成為其發展的重中之重。
“網絡安全風險向實體經濟滲透趨勢更加明顯,網絡攻擊、數據泄露、網絡詐騙此起彼伏,全球網絡空間安全形勢嚴峻復雜,網絡安全保障的基礎性、關鍵性作用更加突出。”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副局長陶青在第九屆互聯網安全大會上表示。
這是由于網絡安全威脅將超越傳統的安全威脅,成為數字化時代的最大威脅。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表示:“未來整個城市所有的運轉,所有數字化的場景里邊,大數據是核心,這種情況下數據安全變得非常重要,數據本身被損毀、數據被污染、數據被丟失和被盜竊、數據的泄露都會帶來比網絡攻擊更嚴重的問題。因此,網絡安全需要一套新戰法和新框架。”
網絡安全發展需要新思路
伴隨著激增的網絡安全新挑戰和不斷增加的網絡安全新需求,網絡安全發展正處于一個“拐點”,亟需新的思路和戰略來提升網絡安全能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要提升網絡安全,首先是要提升網絡安全意識,互聯網企業通常是大數據企業,基于大量的用戶數據和所服務的企業數據開展業務。這些數據不僅包含了用戶隱私,也涉及國家安全。但一些企業在數據保護方面做得不夠,給國家安全帶來巨大風險,互聯網治理的重要方面是規范數據的使用和安全保護,為整個互聯網營造更好的發展生態。因此,互聯網企業在發展中一定要增強保護國家安全、數據安全、網民利益的意識。
同時,網絡安全需要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共享情報,建立協同聯動的聯防聯控機制,從靜態、被動防護轉變為動態、主動防護,實現一體化、自動化,提升防攻擊、防泄露、防竊取的監測、預警、控制和應急處置能力,從而確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