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發星人有救了!人工毛囊首次體外培育成功,移植后生長了十個
本文經AI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 ID: 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苦惱于禿頭脫發的朋友們,好消息來了。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首次體外培育出成熟的人工毛囊,預示著一種開創性的脫發療法。
在實驗中,人工毛囊被移植到小鼠裸露的背部皮膚后,成功生長出新的毛發。
研究者福田淳二教授表示,這種毛囊不光可以用于移植,對于后續研究頭發的生長機制也有幫助。
相關論文已發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
幾十年來的新突破。
培養皿中制造人工毛囊,在過去幾十年里一直未能成功。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Kairbaan Hodivala-Dilke教授認為,難點在于不同類型的細胞需要不同的營養,同一種細胞在體外與體內需要的營養又不同。
福田淳二團隊這次的突破是發現了一種培養基制膠Matrigel的新用法,可以誘導細胞重新編程為毛囊。
這種基質膠廣泛用于各種組織的培養,通常是以水凝膠的形式包裹住干細胞。
但這次研究的新方法是保持Matrigel在足夠低的濃度,使之不會形成水凝膠,也不會組織細胞的聚集。
這種環境下,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Cells)會慢慢包圍住上皮干細胞(Epithelial Cells),組成一個聚集體。
培養兩天后,類毛囊結構會從中生長出來。第三天再將毛囊狀結構包裹在凝膠培養基中,毛干開始延直線生長延伸。
在第23天可長到3毫米長,與小鼠正常毛發的生長周期保持一致。
在隨后的移植試驗中,體外培養的毛囊顯示出強烈的再生活性,至少維持了十個月。
研究團隊認為這套培育系統也可能用于其他器官的培育,并用人工培育器官代替動物實驗。
下一步研究將使用人類皮膚干細胞重復這個實驗,并申請藥物開發和再生醫學療法許可。
論文的通訊作者福田淳二,研究再生醫學多年,本人發量充足。
2018年,他曾發現一種叫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物質非常適合用作毛囊的培養基。
PDMS除了生物實驗還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加到熱油中可以防止滴濺,麥當勞等快餐的炸薯條常用。
這項研究一度被外界誤解為吃薯條可以長頭發,也使福田淳二在學術圈外出名了一把。
當時他回應,毛囊培育技術離真正走向實用階段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從最新進展來看,這一天越來越近了。
論文地址: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d4603
參考鏈接:[1]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68166[2]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343357-hair-follicles-grown-in-the-lab-in-a-step-towards-hair-loss-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