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國企數字化轉型六大挑戰如何應對?中國信通院 IOMM 方法論給出六大對策
原創央國企在我國經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發展與穩定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當前,我國正大力推進數字中國戰略,數字化轉型可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央國企作為國家經濟的支柱,加快其數字化轉型步伐,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發展,對數字中國戰略的實施意義重大。
一、央國企數字化轉型趨勢
2023年4月27日,國資委發布了《2023年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十大趨勢》,包括:
理念革新,傳統管理方式和體系正在革新,企業數字化轉型提檔加速;
素養提升,數字化人才隊伍加速建設,激發企業創新動力活力;
數據激活,新要素價值體系逐步構建,加速數據資產化進程;
場景創新,連點成線、聚線成面,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
產業互聯,數字化加速融通發展,不斷拓展產業協同新生態;
同頻共振,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融合,數字化賦能綠色低碳;
數實融合,催生出一批產業驅動的數科公司走上舞臺,大大豐富了數字化供給能力;
強基賦能,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規?;瘧眉涌?,數字經濟底座更加堅實;
智能引領,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不斷開創數字技術創新新局面;
安全護航,網絡防護體系強化可信可控,筑牢數字空間安全屏障。
可以看出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正在全方位的發展和推進,從發展理念到人才素養,從場景創新到與產業的協同融合,從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到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都在持續發力與推進中。
二、央國企數字化轉型的6大挑戰
當然,央國企在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挑戰,主要表現為以下6方面:
第一,轉型治理體系不完善。表現為缺乏清晰的轉型愿景和頂層設計,轉型步驟不明確,數字化戰略與業務戰略脫鉤以及數字化人才建設和組織配套的支撐體系(如:文化、資金、機制、組織架構等)滯后,進而無法保障轉型戰略有效落地實施。
第二,生產經營與管理的數字化水平不高。表現為數字技術和數字工具(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孿生等)與生產經營環節及管理過程還未有效結合,業技融合程度較低,進而無法提升管理效率和運營水平。
第三,數據要素的打通與價值挖掘不足。表現為企業各環節的數據未有效的采集、管理和打通,且由于數據的質量不高,難以挖掘數據價值進而對組織的運營決策、業務管理和生產優化等提供有力支撐。
第四,數字技術平臺建設與技術創新不夠。表現為底層數字基礎設施的云化程度不高,技術平臺體系(如:研運體系、技術中臺、數據中臺、業務中臺、低/無代碼平臺等)建設落后,難以為技術創新賦能加速,進而無法構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第五,生態協同與聚合能力不強。表現為企業與供應鏈上下游、用戶、技術和服務提供商等合作伙伴之間的資源、能力和業務合作等還未有效的協同與聚合,進而無法發揮出生態資源優勢互補,能力協同共享的效應。
第六,轉型價值與評估體系不健全。表現為企業未針對數字化轉型的價值與成效構建起全方位、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無法有效的衡量轉型的投入與產出效率,無法合理評估轉型所處階段,進而影響企業對于數字化轉型戰略實施的信心和后續投入。
三、央國企數字化轉型6大對策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基于對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的深入研究與洞察,結合央國企特點及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數字化轉型體系(IOMM,企業數字化能力成熟度模型),可有效的解決央國企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從頂層設計到運營管理體系建設,從數據價值挖掘到技術平臺落地選型,從生態價值體系構建到轉型價值評估,可為央國企數字化轉型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建議。
3.1 完善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
2023年1月9日,在中國信通院主辦的“2023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上,發布了《企業數字化成熟度模型IOMM標準》(企業整體視角)。該模型可為央國企數字化轉型的頂層設計提供有效指導。模型涵蓋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6大核心能力建設,6大價值評估和5級成熟度模型。
6大能力包括戰略全域化、管理精益化、業技融合化、數據價值化、平臺云智化和生態聚合化;6大價值包括管理模式優化、業務運營提升、市場價值增強、生態鏈接拓展、發展動能強韌和商業內核升級;5級成熟度分別是積極探索級、單元實踐級、領域創新級、全面轉型級和鼎新引領級。
3.2 提升生產經營與管理數字化水平
針對央國企生產經營與管理數字化所涉及的業務應用、流程平臺、業務中臺、服務管理平臺等環節,中國信通院制定了相關標準,一方面對相關數字化服務商的產品能力和服務水平進行約束,另一方面為企業從架構變革、業務流程重塑、業務應用建設三個方面提供價值。并針對“數字原生”的全新命題,持續深化研究,擴大產業影響力,推動數字原生理念發展,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目前在該方向提供的標準與評估包括:數字原生架構、流程治理、流程挖掘、智慧ERP、智慧采購、智慧供應鏈、智慧客服、智慧辦公、業財一體化等。
3.3 加快數字技術應用與技術平臺建設
央國企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應用新興數字技術為業務賦能,將企業的各項能力沉淀固化到各類云化、智能化的平臺上,正在成為企業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幫助企業實現業務敏捷化,深刻把握客戶需求、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助力企業不斷提升運營水平。中國信通院圍繞數字技術應用與數字技術平臺建設推出了智慧中臺、智慧大腦、低代碼無代碼、組裝式、數字化安全生產、數字化運維運營、數字基礎設施一體化云平臺等方面的標準與評估體系,可以幫助企業更快的完成數字技術平臺的建設與規劃,進而為企業的創新打好平臺基礎。
3.4 推進信創與數字基礎設施升級
作為新一代基礎設施的云計算,正在成為央國企數字化轉型的基座,因此企業開啟數字化轉型步伐往往從上云、用云開始;同時,央國企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組織,對信息技術、網絡及數據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肩負有推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以下簡稱“信創”)發展的重要使命。因此為推動央國企高質量上云、用云,幫助其盡快完成信創體系的規劃和升級,中國信通院研究發布包括分布式云、邊緣計算、AIoT等數字基礎設施標準體系,以及數字中臺、數字應用等全信創系統架構綜合集成服務,全棧信創適配遷移等信創專項服務,支撐行業重點央國企加快上云、用云,并點亮全架構自主的數字技術藍圖。
3.5 完善數字化轉型價值成效評估體系
隨著央國企數字化轉型工作的不斷推進和深化,轉型為企業帶來的價值也將會逐步顯現并釋放出來。從短期、中期和長期價值來看,企業將會逐步實現自體優化、外化擴展以及戰略升維的價值演進,為最終的商業成功提供持續的動能。為幫助企業更好的評估其數字化轉型成效,明確發展所處的階段,中國信通院立足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同階段,從多領域、多維度、多視角,以點、線、面、體的顆粒度,覆蓋了企業從早期探索、單元實踐,到中期領域創新、全面轉型以及后期數字原生引領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并給出面向轉型發展下一階段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向。
3.6 拓展數字化生態體系
在企業發展與轉型的整個過程中,會不斷與產業、行業上下游、用戶、技術和服務提供商等合作伙伴及利益相關方進行互動與協同,通過構建基于數字要素的技術平臺、流程與資源協作平臺及行業共建共享平臺等生態體系,將會為企業的發展與創新提供強大的支撐。中國信通院為切實推動企業數字化落地,成立了國內首個“企業數字化發展共建共享平臺”,并通過構建不同維度推進中心、推進計劃(如:企業架構推進中心、業務中臺推進中心、數字化生態適配中心、數字化可信服務委員會、低/無代碼推進中心、政企信創促進中心)等打造企業數字化發展溝通與合作平臺。同時通過開展“鼎新杯”數字化轉型應用征集大賽及發布數字化相關白皮書、調研報告等樹立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標桿,并推動優秀轉型實踐經驗的推廣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