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4o「吉卜力風」一夜爆火,奧特曼連夜換頭像!宮崎駿痛批AI侮辱生命
估計連OpenAI也沒想到,GPT-4o原生圖像出道即頂流!
過去一天,全網被吉卜力風格的AI圖片淹沒,甚至有網友戲稱AGI,就是All Ghibli Images。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網紅表情包、名人惡搞、經典名場面,甚至是每個人生活照, 全沒逃過「吉卜力化」。
由于太過火爆,奧特曼直言,GPU快被烤化了,不得不限制生圖速率。
免費用戶的體驗延期一周,每天可生成3次圖片
更令人驚喜的是,OpenAI凌晨又雙叒更新了GPT-4o,并發布了13頁技術報告。
圖片
技術報告:https://cdn.openai.com/11998be9-5319-4302-bfbf-1167e093f1fb/Native_Image_Generation_System_Card.pdf
新模型沖進LMSYS排行榜第二,一舉超越Grok 3以及自家的GPT 4.5,更新亮點如下:
- 更擅長遵循詳細的指令,尤其是包含多個請求的提示
- 提高了解決復雜技術問題和編程問題的能力
- 直覺和創造力大幅提升
- 更少的表情符號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GPT-4o這波火熱程度難以想象,曾經穩坐AI圖像王座的Midjourney、FLUX,如今也幾乎被人們遺忘在角落。
甚至,AI生圖超進化,對于創意工作者、動畫設計師來說,也是另一個巨大的沖擊。
畢竟,動動嘴皮子一鍵就完成的創作,誰還愿意為人力買單?
老牌AI生圖模型,被拍在沙灘上
Midjourney的CEO,似乎已經急了。
有人透露,他正在Midjourney的賬號上表示:GPT-4o的圖像生成速度慢、效果差,OpenAI只是為了籌集資金,而且是在以有害的方式參與競爭。
總之,GPT-4o只是玩梗強大,并非創意工具,一周后就會無人討論。
圖片
有人分析說,或許是因為GPT-4o實在太強大,讓他失去理智了。
畢竟4o在許多普通人都關心的事情上都非常出色,要知道,大多數人并沒有那么關心美學,而是會更要求一致性。
圖片
的確,Midjourney的獨特賣點,在于美學性和在線圖像編輯器,但在許多創意工作中,這些用例仍然比較有限。
總之,吉卜力風如今確實像海嘯一樣席卷了所有AI生圖應用。而Midjourney這樣的老牌生圖模型,其實已經沉寂許久,擴散模型如今似乎已經飽和了。
據稱,下周一Midjourney帶著最新V7版要殺回來了
爆了!當GPT-4o原生圖像邂逅吉卜力風格,全網玩瘋
而現在,不論是家庭合照、個人頭像,還是經典影視作品、社會標志事件,或者更多有梗的Meme照片,都被吉卜力風格重寫。
就連奧特曼也將自己的社交媒體頭像換成了「吉卜力風格」。
圖片
另一邊,他還不忘挑釁谷歌,「我的整個時間線都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圖片」!
圖片
OpenAI首席研究官Mark Chen,也對此做了宣傳。
圖片
5000億星際之門官宣照、老黃顯卡發布會、馬斯克指尖把玩餐具等經典名場面,全部吉卜力化。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人們紛紛曬出了個人生活照,以及自家的貓主子。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還有各種經典表情包。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影視中畫面,也被吉卜力化了,比如哈利波特、奧本海默、泰坦尼克等。
圖片
圖片
圖片
甚至還有《基地》的海報。
圖片
整個ComfyUI工作流程,都變成了一個簡單的文本提示。
只要打開GPT-4o,簡單說一句「把我們變成Roblox/GTA-3/Minecraft/ 吉卜力工作室角色」,就能立馬得到滿意的圖像。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當然,雖然在社交媒體上走紅的是吉卜力風格,但GPT-4o可以做的并不僅限于此。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它還可以完成JoJo風格、One Piece風格、鬼滅之刃風格。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而且,反向吉卜力也是很厲害的。
圖片
圖片
《千與千尋》中湯婆婆、千尋和無臉男共桌的一幕。
千尋和白龍,高清還原,而且與上圖中人物保持了高度一致性。
圖片
為什么是吉卜力?「模型即產品」的隱喻和個體「視覺表達權」
可以確定的是,吉卜力工作室,這個因《千與千尋》和《龍貓》等經典動畫電影而享譽全球的名字,早已在全球范圍內擁有一批忠實的粉絲。
借助GPT-4o的強大功能,用戶可以將任何圖像上傳,并請求AI用吉卜力風格再創作。
這一便捷的操作,完美的出圖效果,無疑加速了這場網絡潮流的蔓延。
不止奧特曼加入了這場狂歡,甚至很多品牌也在「跟風」,比如食品配送APP Zomato就對此配文「ChatGPT cooked」。
圖片
吉卜力本身的魅力和粉絲基礎
首先不得不提到的是吉卜力工作室及其作品所擁有的持久魅力和深厚的粉絲基礎。
吉卜力創造的影片在全球范圍內都擁有著無數粉絲。
圖片
這些作品往往散發著寧靜和懷舊的氣息,觸動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
對于許多人來說,吉卜力的電影不僅僅是動畫片,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和童年記憶的象征。
「模型即產品」
其次,GPT-4o原生圖像生成功能的便捷性和易用性是這場潮流得以迅速蔓延的關鍵因素。
OpenAI允許用戶直接在ChatGPT界面中上傳圖片,并簡單地輸入指令,例如「將這張照片轉換成吉卜力動畫風格」,模型便能快速生成相應的作品。
圖片
圖片
圖片
這種零門檻的方式,讓沒有任何專業技能的用戶也能輕松參與其中,將自己喜愛的照片變成夢幻般的吉卜力風格。
這項功能直接集成在GPT-4o模型中,無需跳轉到其他應用或使用復雜的工具,進一步降低了使用門檻。
這一現象再一次讓人們想起關于AI智能體和「模型即產品」路線之爭的討論。
有些用戶感嘆,GPT-4o這項能力讓他之前所學的Stable Diffusion的工作流程淪為廢紙。
也許OpenAI這一步是對的,相比各種復雜的Agent流程,「模型即產品」更靠近人們對未來社會科幻般的憧憬。
「吉卜力熱」的爆火也許對大模型公司的內卷是一場啟示,專注于模型底層能力或許是正確的道路。
個體的「視覺表達權」
隨著「吉卜力熱」進入人們視野的另一個詞語叫做「視覺表達權」。
這也是AI賦能普通人的一種表現。
比如網友將《星際穿越》用吉卜力風格進行再創造。
圖片
《指環王:護戒使者》吉卜力風格切片,足以讓人震撼。
網友@PJaccetturo選取了原來的102個切片鏡頭,肝了9個小時,將其變成吉卜力風格的畫面。
圖片
用不了多久,電影就會以這種風格,自動動畫化。
圖片
老爺子痛批AI作畫,4o一夜統治藝術圈
英偉達高級科學家Jim Fan昨日感慨道:今天,就是創意產業隨著「計算能力擴展」的日子。
很快,好萊塢在預算時將不再考慮手工勞動的小時數,而是考慮運行和推理的計算小時數。AI時代的藝術家們通過提示創作原始靈感,然后讓AI填補其余部分。
圖片
稍微有些諷刺的是,宮崎駿本人對于AI作畫其實深惡痛絕。
2016年,在觀看了一場關于AI創作動畫的內部演示后,他嚴肅地表示,「如果你們想做這種令人作嘔的東西,這是你們的自由,但我絕不會和它扯上任何關系」。
圖片
他措辭犀利地評價說,「這是對生命的極大侮辱」。
圖片
結果,連這一批判性的場面,也被做出了吉卜力表情包。
圖片
雖然那場幾乎10年前演示的動畫效果確實很糟糕,和如今的AI生成效果相去甚遠。
他感到AI創作是對生命本身的侮辱,甚至感覺世界末日快要到了,因為人類已經失去了創作的自信。
另一個觀點是,Ilya在2023年說過,如果你懷有「只有人類創作才算數」的信念,那么你恐怕要在新時代里吃苦頭了。
圖片
要知道,宮崎駿和團隊為一部電影動畫,付出驚人努力是難以想象的。
每部作品通常包含6萬至7萬幀畫面,而這些畫面全部由動畫師一筆一畫手繪完成,再用水彩精心上色。
沒有電腦特效,沒有流水線式的批量生產,每一幀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如下這段出自《起風了》4秒的鏡頭,便耗費了一位動畫師15個月的時間。
技術在進步,AI在發展,或許今天網友們自發創作的「吉卜力風格」作品會改變宮崎駿10年前的看法。
當然即使今天依然有人希望未來仍然按照「老的方式」做事,不借助AI進行創作,完全依靠手繪。
或許這正是AI時代創作生態的寫照——傳統與新生并存、抵觸與擁抱交織。
有人懷念過去的筆觸,有人擁抱未來的算法。
但無論立場如何,「吉卜力風格」被網友們玩瘋說明了一個趨勢:每個人渴望「創作的權力」。
這場由AI點燃的「吉卜力」之夢,或許僅僅只是開始。
圖片
參考鏈接:
https://x.com/sama/status/1904921537884676398
https://x.com/Mascobot/status/190495947949577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