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高質量的數據庫加持,大模型只是 “空中樓閣”
原創2023年,ChatGPT的橫空出世讓全球驚嘆于大模型的智能水平。自此,國內也掀起了新一輪的大模型熱潮,首先,百度發布了文心一言,緊接著,阿里、騰訊、華為、京東等大廠先后入局,更值得一提的是,大模型熱度的居高不下,也吸引了不少創業公司的加入,零一萬物、Kimi、面壁智能....
隨著兩年時間的發展,如今大模型的智能水平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從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實現與人類流暢對話,到在圖像視頻領域精準識別各類物體,從最初簡單的問答,到快速且精準地解決生活、工作、學習等在各場景中遇到的問題,大模型的表現也在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
然而,這些卓越表現并非憑空而來,大模型的強大背后,離不開高質量數據庫的堅實支撐。如果把大模型比作一座摩天大樓,那么數據庫就是地基。沒有經過嚴格治理的數據,再先進的模型也只會生成錯誤、偏見甚至荒謬的結果。
大模型時代,數據庫的含金量仍在上升
AI大模型時代,數據到底有多重要?曾有多位頭部企業和明星創業公司的創始人曾這樣描述:
“GPU是大模型的計算引擎,但數據庫才是它的記憶體和知識庫——沒有組織良好的數據,再強大的算力也是徒勞;”
“大語言模型之戰,表面是算法之爭,實質是數據之爭。誰擁有更優質的結構化數據庫,誰就能訓練出更聰明的AI;”
“當前大模型的局限性,50%源于數據庫的局限性。未來的突破將來自新型神經數據庫架構;”
“垂直領域大模型的機會,本質上是對行業專屬數據庫的爭奪戰。醫療、法律、金融數據庫就是新時代的石油。”
可以說,從AI大模型橫空出世至今,數據庫之于大模型的含金量仍在持續上升。
但大模型需要的數據,不僅是海量的數量,更需要豐富的種類。不同類型的數據從不同維度為大模型的學習提供支撐,共同提升大模型的能力。
首先是結構化數據,它在大模型訓練中扮演著提供精準知識的角色。它具有明確的格式和組織形式,像關系型數據庫中的表格數據就是典型代表。在金融領域,結構化的交易數據、客戶信息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例如,結構化的交易數據、客戶信息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模型可以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學習,精準地進行風險評估,判斷每一筆交易存在的風險系數,
在電商領域,結構化的商品信息和用戶訂單數據,能讓大模型精準把握市場需求,為商家提供庫存管理建議和營銷策略支持,比如當某類商品的訂單量持續上升且庫存不足時,模型會提醒商家及時補貨。
其次,非結構化數據對于大模型的訓練也尤為重要,其能極大地豐富了大模型的認知。它涵蓋了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類型,格式靈活但處理難度較大。
大量的文本數據,包括書籍、文章、社交媒體內容等,讓大模型能夠深入理解人類語言的語義和語境,從而實現與人類的順暢交流,不僅能準確回答問題,還能進行情感分析,理解人類表達的喜怒哀樂。
豐富的圖像數據,使大模型具備了強大的圖像識別能力,能夠準確分辨出不同的物體、場景,甚至能識別圖像中的細微差異;而音頻數據讓大模型在語音識別、語音合成、音樂分類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視頻數據,則結合了圖像和音頻的特點,通過對視頻的分析,大模型能夠理解視頻中的動態內容、情節發展,甚至能進行視頻摘要生成和行為識別。
拋棄低質量,高質量才是大模型的生命線
數據質量對于大模型而言,就像一把 “雙刃劍”,“高質量” 是大模型得以持續發展的生命線。
高質量的數據能夠讓模型的輸出更加準確、可靠,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服務,而低質量的數據則會給模型帶來諸多問題,輕則影響模型的性能,重則導致模型做出錯誤決策,造成嚴重的后果。
其一,數據錯誤會使模型在學習過程中吸收錯誤的信息,進而導致輸出結果失真。這種錯誤可能源于數據采集過程中的失誤,如傳感器故障導致的數值偏差,也可能是數據錄入時的人為錯誤,如輸入數字時的筆誤。
比如在醫療領域,如果用于訓練大模型的病例數據存在錯誤,如將患者的血壓值記錄錯誤、診斷結果標注錯誤等,那么大模型給出的診斷建議很可能出現偏差,這種偏差可能會延誤治療時機,嚴重時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其二,數據偏見會讓模型產生歧視性的輸出,影響模型的公正性。數據偏見往往源于社會中存在的固有偏見,當這些偏見被帶入到訓練數據中時,大模型就會在學習過程中習得這些偏見。
例如,若訓練數據中存在對某類群體的偏見信息,如在招聘相關的訓練數據中,對女性求職者的評價普遍低于男性,即使兩者的能力相當,大模型在處理與該群體相關的招聘問題時,可能會帶有同樣的偏見,在篩選簡歷時做出不公正的判斷。
其三,數據不完整會限制模型的認知范圍,降低模型的泛化能力。當模型僅接觸到部分不完整的數據時,它對事物的理解會有局限,無法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例如,在進行疾病診斷模型訓練時,如果訓練數據中只包含了某一類疾病的部分癥狀數據,而缺少其他關鍵癥狀信息,那么模型在面對具有完整癥狀的患者時,就可能無法準確診斷。
由此可見,大模型需要海量數據的加持才能使其智能水平持續攀升,但是其需要的是高質量的數據,而非低質量的。
構建高質量數據庫,知易行難
構建高質量數據庫并非易事,面臨著諸多挑戰。數據來源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得數據收集工作困難重重。不同行業的數據格式、標準各異,要將這些數據整合起來,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當然,數據隱私和安全問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在獲取數據的過程中,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和企業機密,是大模型必須解決的難題。一旦數據泄露,對個人和企業帶來損失將不可估量。
此外,數據標注的成本高、效率低,尤其是一些專業領域的數據。專業領域的數據往往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標注,這不僅增加了標注的成本,而且標注效率也難以提高。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大部分企業往往會在數據收集和數據標注方面下足功夫。
數據收集方面,采用合法合規的數據收集渠道,與數據提供方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確保數據的來源可靠、合法。在數據隱私和安全保護上,運用數據加密、匿名化等技術手段,對數據進行處理,防止數據泄露。
數據標注方面,引入自動化標注工具,結合人工審核,既能提高標注效率,又能保證標注質量,降低標注成本。
高質量數據庫之于大模型發展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沒有它,大模型難以發揮其真正價值。隨著大模型技術的不斷發展,對高質量數據庫的需求將更加迫切,數據治理和管理也將成為大模型發展道路上的重要課題。只有不斷完善和優化高質量數據庫,才能讓大模型在科技的浪潮中穩步前行,創造出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