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的市場主導性不容忽視
試點城市公布后,三網融合的方案似乎就真的要上綱上線了。各地申報的積極性有多大?媒體的前后報道口徑并不一致。然而,不論有線運營商是否真的“爭奪”試點機會,可以明確的是市場主導性對運營商而言是考慮的核心問題,如果市政府的支持力度沒有或者說很小,那么是很難對三網融合試點工作抱有十分的信心的。
三網融合的市場主導性不容忽視
記者采訪一些地區的有線運營商時了解到,在試點方案公布之前,對寬帶服務等可以雙向接入的新業務,各地的積極性并不如記者早先預想的那樣。運營商目前普遍認為,在政策尚不明確的情況下,還是需要將自身視聽服務做好,網絡建設和節目建設仍然是關鍵。而談到寬帶接入時則表示并沒有具體的規劃,只是有開展的可能性。“在寬帶用戶的爭奪上廣電并不占優勢,因為電信的寬帶已經發展很多年了。”
專家侯自強同時為廣電運營商提了這樣的一個醒:“播控權已經明確掌握在電視臺手中,那么有線運營商就跟電信運營商一樣,只是負責傳輸的服務商。而衛視節目之前是在向有線運營商繳納落地費的,一個中等省的上星衛視一年全國落地費近億元。IPTV業務在節目方面并不靠收取落地費來運營,那么IPTV就可能更多地集成上星節目。這在內容資源上對有線電視是一個挑戰。從本質上來講也是廣電內部利益的矛盾,如何協調對廣電而言是一個課題。”
針對這樣的隱患,一位省有線運營商的工作人員說,IPTV主要依靠的是廣告嵌入等業務,這樣的模式對有線而言并不是不能夠借鑒的。如果落地費帶來競爭威脅,那么有線運營商也可以考慮廣告嵌入等手段。
從有線運營商的態度上看,為迎接市場挑戰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應對策略大部分都是順應市場需求。也就是說,即便IPTV等為廣電帶來競爭壓力,但是并不會盲目進入新的領域,在成本投入與回收不成比,或者運營商承受能力有限的時候,他們會選擇不做新的業務。
記者曾對三屏無縫切換、節目實時互動等新業態服務向某有線運營商提問,對方的回答是,從技術的角度而言這些都并不是難題,其實都可以得到解決,問題是投入市場之后能夠帶來多少收益,用戶為這些新服務買單的意愿有多少。所以說所有的業務都是有條件開展的,只是進入市場的時間是否合適需要仔細定奪。
市場主導性的問題近日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專家侯自強在微博中提到:“三網融合試點方案要求試點地區2012年用戶寬帶接入能力達每秒100兆比特。為此建設和運營成本都將很高。這將產生兩個問題。一是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才能發揮網絡的性能,用戶歡迎,愿意付費。二是用戶是否消費的起。試點的目的是建立可持續發展,拉動消費推進產業發展的模式。而不是做一個樣子工程。”
一些媒體也稱“三網融合要讓市場和用戶做決定”、“三網融合是節約還是浪費?”、“試點方案出爐,不應成形象工程”等,從市場發展程度上提出了一些質疑。
從目前來看,有線運營商的市場意識增強,如果一些條件并不成熟的地區要開展三網融合的試點工作,那么必然需要政府有大力的支持,而這又面臨著“形象工程”的質疑。三網融合長期發展利國利民,但是短期急功求利卻也是不智之舉。如何評估試點城市,不僅僅需要城市申報,國家層面上也需對試點進行甄選,才能更多地避免“形象工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