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如何才能戰勝iPhone?
關于標題這事,有很多頭頭是道的理論。51CTO開發頻道也只是把那些中的一些拿出來再說一次而已。
那為什么值得你花時間看下去?
因為,本文說的不是理論,而是已經發生的事實。而且,和一般的認識不同,Android在日本銷量上擊敗iPhone,并非依靠廉價。Android手機基本上保持了和iPhone同樣的價位,甚至更貴。
逆轉
2010年 11 月,我發了一條推,預測2011年日本市場將是Android的天下。
2010年 12 月,Android手機就占據了日本手機銷售排行榜的前三名。2010年中旬,因為iPhone4 的登陸,Android的市場份額一度被壓縮到 2 成左右。但是2010年年底到2011年初,Android拿下了日本智能手機銷量的 7 成左右。短短半年就實現了大逆轉。傳統媒體在今年 3 月份帶來了更加詳細的報道。
Android為何在日本這么給力?
本地廠家
Android上演的大逆轉中,一個重要事件是2010年中旬 Sharp , 東芝等本地手機廠家宣布投入Android懷抱。
機海戰術
這些廠家真正發力要等到2010年的年末商戰。12 月前后,三大運營商一共發布了大約 10 款Android手機。2011年初緊接著還有 4 款。
雙拳難敵四手,更何況是 1 對 14 ?
本地化,差別化
這些Android手機有一大票iPhone不支持,但是日本用戶很在乎的功能。
更好的日語輸入: au IS04 支持ATOK (iPhone也有,需要付費下載,而且缺乏系統級別的支持。)
手機錢包: au IS03 等。
華麗的液晶: Docomo 的 REGZA Phone T-01C 等。
高像素: au IS04 飛快的把像素數推過了一千萬。(和華強北路那些做出 5000 毫安電池的同行一樣,日本手機廠商也善于把事情推向***。)
紅外線通訊: au IS03 等。
手機高清電視: au IS03 等。
防水: au IS04 等。
對比蘋果,本地廠家的優勢是更加了解用戶:他們常年做大量的市場調查,很清楚哪些功能iPhone沒有,卻可以擊中消費者的痛處。而且,因為使用了日本自己的標準(手機錢包,高清電視等等),iPhone幾乎無法追趕。
差異化之外,還有利基市場可以占領。Android廠家很多,這些有利可圖的邊邊角角可以照顧過來。au 發布的支持 WiMax 的Android手機。東京市內的無線網絡連接速度,理論上達到了夢幻級別的 70M/S 。Sharp 定制的Android電子雜志設備,聯合了日本平面媒體的出版社提供內容。
運營商
iPhone 綁定弱勢運營商讓蘋果讓蘋果可以獲得更好的分成,同時,也意味著自己將面對強大的敵人。隨著iPhone的領先優勢被拉近,危險的一面顯得更加明顯。
推廣費用
2010年 Softbank 的廣告投入大約是 200 億日元左右。沒有iPhone的 Docomo 和 au 每家都投入了 400 億日元左右。
因為 Docomo 和 au 都在全力推廣Android智能手機對抗iPhone,所以,一個非常粗糙的概念是:
Android的推廣費用,可能達到iPhone的 4 倍以上。
資費調整
今天無論 Docomo 還是 au ,都提供類似 Softbank 的 4410 日元流量不限的選擇了。為了云端而生的Android手機也終于可以火力全開。
運營商代繳
日本運營商 au 的Android手機可以通過運營商在谷歌的Android Market 上付費了。(au 自己的市場已支持)
運營商代繳可能是今天對抗 App Store 的***模式了。當然,中國還可以考慮支持支付寶。
運營商聲譽
Docomo , KDDI ( au ) 這兩個品牌在日本人心中的信用也不可忽視。很多日本人死守 Docomo 不是因為他們不喜歡iPhone,而是不愿意放棄 Docomo 這個運營商。
大量上市的Android手機有效的釋放了這部分人的購買力。
***的話
今年,很可能是日本市場智能手機銷量超越非智能手機的***年。Android此時上演大逆轉還不算晚。
未來的風向也開始變化,三月份左右的一個市場調查,準備入手Android手機的人數和iPhone比較,是 8 vs 2 。
蘋果獨占產業鏈絕大部分的結果,就是要與幾乎所有人為敵。日本的經驗表明,手機廠商和運營商只要能團結起來,足以在市場份額上輕松擊敗蘋果。
而蘋果面對Android的凌厲攻勢,也許應該在世界范圍內也逐步結束運營商綁定,同時,適當拓展產品線。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