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與大數據催生黑暗面 用戶的錯?
紐約時報這周做了一項關于網絡對于環境的影響的調查,調查的結果并不樂觀。數據中心需要幫助我們存儲和處理一切數據,包括郵件、facebook上的數據、tweets的內容、谷歌搜索以及商業交易數據,而這些就占用了2%的電力系統。不僅僅是能源密集的造紙業轉向了數字信息領域,畢竟數字世界才能創造更好的未來。
更糟糕的是,百分之九十的能源是被浪費的。麥肯錫公司的報告發現實際計算數據中心平均只有6 %到12%的電力用于真正的計算。紐約時報認為,除了真正用于計算的之外,其他的電力能源是用來保證服務器的空轉,用于在業務激增或者服務器運行緩慢的時候來應急的,從而保證高峰期業務的正常運行??偠灾瑹o論需求如何,在線公司總是全天保持他們的設備***量的運行,因為他們擔心隨時的高負載導致的網站癱瘓,紐約時報如下報道到:
為了避免隨時的電力故障,他們總是依賴于能源的過分消耗,根據文件顯示,數據中心的污染問題凸顯,很多都已違反眾多空氣質量法規。在硅谷,很多數據中心都在州政府有毒空氣污染物的名單上,甚至處在榜單靠前的位置。
對此也不必感到訝異,紐約時報發現整個行業籠罩在這樣一個氛圍下,他的報告需要一年的調查,包括上千條記錄和數百個面談。
關于此,我們能做些什么呢?當然,有些計算是非常必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或國防系統的運行都對服務器有非常高的依賴性和迫切需要。但是紐約時報也指出很多公司提供的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服務,雅虎就是其中的一個,紐約時報認為雅虎花費很多的能源存儲了一些并不重要的數據,如往期的夢幻足球聯賽。
紐約時報認為這些公司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提高能源利用率,如在過夜的時候關閉那些他們不用的服務器。諷刺的是,存儲重要數據的組織反而能源利用率高,也許因為他們采取了更為積極的措施來監視服務器的運行。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告來看,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國家能源研究科學計算中心通過精心安排和管理數據密集型工作將能源利用率提高到95%。
當然也不能將全部責任都全歸咎于這些過度使用資源的互聯網公司,在競爭激烈的現在,別說幾個小時設置是幾分鐘的宕機都會遭到公眾的嘲笑和用戶的背棄。我為我取消Twitter的頻繁宕機感到抱歉--但我們還是要面對現實,因為這就是所謂的經濟。如果我們能夠明白這樣不必要的網站服務的偶然中斷并不是世界末日,也許這些公司就會關閉那些他們用不到的機器了。
于此同時,我們是否像谷歌鼓勵的那樣利用郵件歸檔來存儲舊文件,而不是對那些不用的文件進行刪除?你試想想,此刻有多少服務器必須要運行,只是因為你四年前保存的而這輩子都不一定會看的那5M的照片?而我們當中又有多少人在網頁加載不全或者無法訪問網站時關掉那些不必要的燈光、回收那些易拉罐?
編輯手記:
也許紐約時報的論述有點偏激,但仔細想想并不無道理,作為用戶,我們追求產品的***的體驗并無錯,我們可以無法容忍網站俗氣的設計,但不能容忍網站的偶然的宕機似乎不太妥當,當然這也能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廠商不斷改善產品,但與此同時我們還是要反思我們的行為,是否真的過激了,畢竟有些網絡的宕機不會是世界末日,太陽還是照常升起,但若是我們仍堅持***的話,數據中心的污染會漸漸摧毀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
另外隨著云計算的普及,我們會將很多文件備份到云端,這時龐大的數據存儲自然需要更多的數據中心來支撐,需求的無止境帶來的是數據中心的不斷增加,除了用戶的反思,筆者覺得服務提供商更應該要注意,因為根據相關報道,污染超標的并非是政府部門,反而是那些大型的互聯網公司,如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這些公司,企業應該要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不是一味的追求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