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大師告訴你這7個謊言和謬誤,逐個擊破
對很多人來說,工作效率的博客在2005年左右的快速崛起是令人費解的,這一現象是本該不應出現的,因此多半是一個驚喜。
一些產品,例如Stephen Covey 1989年***出版的《高效人士的7個習慣》(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和David Allen 2011年出版的《搞定》(Getting Things Done)系列圖書都曾在“效率博客”出現前對當時的世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人們似乎都在尋找一些特定的契機與技巧以早就偉大的時間,或者至少花費更少時間以完成更多事情。
雖然一些人會告訴你無秘訣可告訴你透露或者直接給你誤導,但本質上講,這種需求本身并未有任何錯誤之處。事實上,這種現象已經引導了很多朝拜者堅持信仰的“神圣福音”的轉義,他們不再愿意相信人類的本能能夠***我們走向未來完成基業。以下是生產力大師會誤導你的7條亙古不變的黃金法則,你將親眼見證戳穿他們謊言的過程。
1.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生產力大師會告訴你無論你是一頭“貓頭鷹”還是天生的早起者,如果你沒有在凌晨5點之前起床,那么便可以放棄或直接回家。這是他們對你進行誤導的***步驟。研究證明睡眠安排是高度私人化的。雖然這些研究是含糊其辭的,但理想的睡眠日程的確對你的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由Brain Pickings定義的“睡眠類型”(Chronotype)就像你私人的可定義的時鐘,它能夠確定你早起時或者晚起時所表現出的行為是否符合標準。這種方法可以妥善地測試每一個年齡階段的人。研究表明,當青少年們熬夜很晚而且起床很晚的話,他們能夠更加有效地作出判斷與決策。而因為學校為他們制訂了規律的課程表單,因此這么多長期疲勞者的存在并非偶然。
起早的升溫顯示出人們更早地走入了睡眠類型歸屬的選擇中,但這只是簡單的數據趨勢;每個案例都對應著不同的個人,而對于“早起者”來說,我們認為這取決于他們自身的想法,因此建議保留對個人認識的合法性。
2.早上起床***件事情絕不可以是檢查郵件?
大師們一再向你強調,早晨起床后應該將絕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重要的項目上,而將查閱郵件放在晚些時候。當然,他們還會告訴你每天僅僅需要檢查電子郵件一或兩次。
對一些人來講,這些的確都是非常具有建設性的意見。然而,這取決于你怎樣工作。對我來說,起床之后直奔郵箱能夠讓我剩余一天的生活非常充實。我與自己的工作團隊保持聯系,然后就著咖啡直接進入“工作狂”模式,之后我將能夠在大小項目之間游刃有余。對于其他人來說,這種開端將會令他們整天心神不寧。
那些勸誡你以一種規范的時間段檢查電子郵件的建議很多時候對于執行者都是大有裨益的,但同樣地,這些建議也會因人而異。作為一位專題編輯,我通常都會處理那些篇幅相當驚人的文章,因此深陷于電子郵件的回復與撰寫中將耗費我過多的精力與時間。然而,對于我其他的同事來說,有時候一封遺失的電子郵件、甚至是一條推文就可能意味著我們的讀者會因此而承擔巨大的損失。
因此,為了讓你的工作更有效率且更少誤導,你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些人能夠在早晨起床后馬上著手于處理大事件,但其他人卻需要先檢查自己的郵件以便確立方向并與團隊成員進行合作,之后再切入大事件的處理中。
當具體事例變為“視情況而定”時,大師們告訴你的建議將不會再顯得那么重要;而這正是很多問題的核心。
3.全神貫注?!
很多效率博主都在夸大性地勸告自己的讀者不要被那些通知或者其他分散注意力的東西所迷惑,但我很難相信這些博主中的大部分事實上自己便能夠做到如此,然后將所有的焦點放在一件事情上。接著,這些博主又會推薦你在面前放兩臺或者三臺帶有碩大屏幕的設備以便能夠同時處理更多事情。我相信這兩種不同的方法可能已對你造成困擾。
過去數年的研究不斷地在向我們證明多臺設備可以豐富你的視界,提升你的工作效力。但在此處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些研究都曾獲得過那些本身就制造機器的公司的贊助,有些甚至還被冠名出版過。他們說的“益處”,更多是在偏袒自己,因為更多的銷量能為這些原始設備制造商們帶來豐厚的利潤。然而,很多研究也持有與之完全相反的觀點。那么,這些持相悖觀點的家伙是對的嗎?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正如我在上節所談及,是否需要“全神貫注”的觀點仍然取決于自身的需求。到底是日間交易員還是新聞記者,取決于你對新聞取材角度的審視。如果你能夠從多樣化的角度去評論事件,那就說明你并不需要完全全神貫注。
4.每天一種辦事技巧,讓邋遢行為消失不見?
雖然撰寫效率博客并不是每個普通人都能夠做到的,但那些以此糊口的博主還是會想盡辦法讓你返回到他們的博客中了解到更多可能挽救和提振你事業的小把戲。
我喜歡在Lifehacker進行閱讀。因為有時候我能夠從中學到很多非常有趣的東西,然后改變我做事的方式。不幸的是,這家網站并不為你提供任何有用的可以調節工作效力的點子。自制能力,專注力,良好的營養,鍛煉,充足的睡眠以及維護壓力水平的努力要比將精力放在尋找一些莫須有的應用程序上強。
如果在吃完一個漢堡后因為無法進行思考進而無法入睡而趕緊去谷歌答案,那我認為是時候重新考慮一下效率,能量和動力的基準了。
5.我能夠在一天之內適應這一切?!
很多人都會建議你為自己一天的工作制訂一張計劃表,然后預測自己每項任務平均會花費多長時間。
但我們的大腦總會在這時妨礙我們行動。侯世達定律(Hofstadter’s Law)和其他流傳已久的謬論說“做事所花費的時間總是會比預期的時間長”,但研究證明這是因為我們沒有感知時間的真實機制。
倘若是因為你已為整天的工作做好了有條不紊的準備而感到效率低下,那么請卸下這層厚厚的盔甲,并用你自己的聰明才智迎接挑戰。
6.產出不應該以時間進行衡量?
你曾遇到過那些以時間來量化你工作效率的老板嗎?
雖然這是臭名昭著的微觀管理中最經典的一種,但我相信對于那些慣性拖沓的員工們,這種制裁與限定的必要的。但這種模式因為未將“人類的大腦并不是機械”而最終宣告失敗于推崇至每個人。
在熱門美劇《廣告狂人》(Mad Men)里,Sterling Cooper Draper Pryce公司的合伙人Roger Sterling曾這樣告訴Don Draper:“我永遠不會對那些大多數時候看起來什么也沒做的事實感到適應”。對于一位廣告文員——尤其是對于很多其他從事信息行業的人來說,雖然這種回應能夠給予那些需要在生活中作出重要決定的人們一種啟示,但最終決策只是進程中的一部分。
當企業界的人們不將時間當作產出的一部分時,我們會明顯感受到不斷洶涌而來的莫名壓力。事實上,如果管理者能夠將我們休息思考的時間算進結果中去,我們將能夠更迅速地完成工作。
7.正確的作業方法可以增加我的工作時間?
效率博客稱優化作業方法及試驗和調整新的方案可以讓你的工作時間奇跡般地多出好幾個小時。真是如此嗎?
試想一下:一天有24個小時,而且我們將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睡覺上。當然,我們可以組織自己的時間,也可以使用一種作業方法。但進行組織是作業方法需要做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理解組織并不具有魔力,它僅僅能夠讓生活更加順暢。
生活中冷酷不爭的事實是,你一生中只有這么多時間,但你還需要按需進行分配。但你所需做的只是放松心情,給自己的心態一點點時間以處理事情,然后再分配一點時間以為自己的社交生活繪制新的創造性想法,然后再花費一點時間觀看電影或者鍛煉身體。
你***的效率大師無法改變這些物理定律,但他們能讓你相信“他們可以”。
事實上,一些好人會給你優秀的效率建議
不要誤解我的意思。雖然你并不需要這些“大師”中1%的人為你提供意見,仍舊有很多博主是真心實意為你籌謀劃策的。很多提供誤導信息的效率大師一開始都是抱著積極的心態坐鎮的,但這些人中只有少數幾人是具備真正能力傳授組織,時間管理與自我控制的知識給那些初學者的。
然而,驅除那些能夠引入歧途的意見,你需要盡可能找到一些很棒的建議并讓它們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然后繼續前進以學習到一些新的,與之前的東西沒有聯系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