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四種猜想:人人都是鋼鐵俠
新西蘭公司Martin Aircraft本周二宣布,航空監管部門已經向該公司發放了飛行許可,允許試飛“世界上***個實用性噴氣背包”。如果說能穿戴在身上的設備都叫可穿戴設備的話,那噴氣背包可以說是最炫的設備之一。但其15萬美元起的高昂售價目前看來不是普通消費者能玩得起的。
但是這也給我們對穿戴設備的設計提供了一種可能,那么,我們不妨先忘掉市場和增長,從一個極客的角度做幾個猜想:穿戴設備功能和設計上的幾種可能性。
猜想一:可商用的柔性屏或提早進入應用領域
可穿戴設備興起的最直接影響莫過于大大促進了相關技術的發展,不僅包括MEMS、PFC和粉末冶金,還包括柔性屏。最近有消息傳出三星即將在9月4 日的產品發布會,發布除三星Galaxy Note 3之外的另一款產品Galaxy Gear,雖不能確定真假,但至少意味著技術領域一直亟待突破的柔性屏可能由向前邁了一大步,此前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宣布該校成功研制出中國***塊彩色柔性 AMOLED顯示屏也佐證了這一點。
猜想二:NFC的普及將解放我們的錢包和鑰匙包
雖然說這個被稱作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的新玩法暫時還處于噱頭階段,并且只配備在少數高端機上,但想想看,如果出門可以不用在錢包里鼓鼓囊囊地裝滿各 種公交卡、打折卡和銀行卡,只要刷一刷智能戒指、手環或手表就完成支付了,也是件挺神奇的事。基于NFC的智能鑰匙也早就被研發出來,逐漸被應用于汽車和 民用領域,比如John McLear就將戒指嵌入了NFC系統,只要帶著NFC Ring,就可以進入類似“Lockitron”的門禁系統。
猜想三:產品個性化使山寨成本大大高于原創成本
在華強北電子城走一圈就組裝出一部手機來的現象恐怕將成為歷史,可穿戴設備由于其工藝、功能、設計和研發思路的不同,并不像手機一樣擁有標準化的零 配件和解決方案,因此山寨一款產品的成本除了能節省一點設計費之外,其他與原創一款產品基本沒什么差別,甚至有可能因為采購規模較小而成本更高,這么賠本 的買賣或許山寨廠商不會去愿意嘗試,當然這也對于光大用戶來說是好事,畢竟可能會有更多的產品種類供選擇了。
猜想四:設備可以穿戴在人體大部分位置
其實人體只要能固定物件的地方,理論上就可能成為可穿戴設備的活躍區域,就比如Glass和手表,但顯然,目前大多數可穿戴設備工作的位置和其發揮 的功能目前是一一對應的,并且發揮作用時不能脫離人體。但除了頭部和腕部,可穿戴設備還可能在哪里發揮作用呢?不放大膽猜想一下:如果考慮其他位置,有兩 種可能,一種是流動性的,即佩戴在任何地方也不允許其作用的發揮,比如可以以不同方式佩戴的“智能珠寶”,另一種是更具有針對性的,比如可以識別并具有矯 正功能的高爾夫手套?;蛟S有一天,當把全身都固定上了穿戴設備時,就真的成了鋼鐵俠。
總體來說,技術是目前穿戴設備普及的障礙之一,譬如電池想續航和安全性,工藝跟不上導致做工粗糙,但是從長期來看這都不是什么大事兒。
就好比時下火熱的微信和落寞了的米聊,一年前在大街上按著手機屏幕對著手機講話會讓很多人感覺很另類,而現如今沒有個微信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這就是顛覆用戶的力量。而可穿戴設備,很有可能會再次顛覆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