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云總裁王育林: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金山云總裁 王育林
前段時間,金山云服務平臺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挖礦。很多人看到“挖礦”這個詞首先會想到比特幣,你猜的沒錯,我們在“天蝎”高性能彈性計算集群云主機上放置了一個挖比特幣的應用,這個挖礦的應用基于金山云尚未發布的RDS和CACHE服務,可以供用戶去體驗。
用金山云“挖礦”,相信我們的做法會招來一些人的嘲笑:云計算挖比特幣的效率不高,你們這么做只是一個噱頭。這句話我只承認前面一半。
從技術原理上來說,挖礦是一種對哈希函數的計算,其依賴多線程的計算方式。在這一方面,多線程、邏輯能力不強的GPU通用計算要比線程少、邏輯計算能力強的CPU更為合適。在運算中,GPU不會像CPU一樣將更多的晶體管投入到數據緩存和流量控制,而是將絕大多數晶體管用于數據處理。實際上,GPU這種大量小粒度流處理器的結構特別適合高運算密度并行計算,多個流處理器在解決問題時獨立并行高速處理,降低對復雜的流量控制要求,可以大大降低運算復雜度。
極高的內存帶寬驅動多核處理器可以提供極高的并行計算能力。近年GPU的浮點處理能力和內存帶寬的增長很快,約相當于同級別CPU的10倍左右,高浮點運算能力和高帶寬使GPU在應用于高性能計算方面具有CPU無法比擬的先天優勢。而如今大多數云計算數據中心服務器都是以CPU性能見長。很多服務器甚至只具有基本的VGA顯示能力。因此,在比特幣這一方面,GPU通用計算要比CPU更為合適。而如今大多數云計算數據中心服務器都是以CPU性能見長。
綜上所述,在技術層面,云主機確實是個“門外漢”。但是,金山云的“挖礦”應用真的是噱頭嗎?
做云計算服務?不是所有人都行
我不認為將云計算與比特幣牽扯到一起就是什么“噱頭”。相反,用云計算“挖礦”給予了普通人一種低成本、低門檻“親密接觸”比特幣的機會。這些用戶,有的可能只是對比特幣好奇,有的確實想賺點外快但又不想投入太多,讓大家花幾千塊甚至幾萬、幾十萬去買“礦機”,并不現實。
這就是云計算。其以合理的成本,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以彈性的架構,支撐了多元化的應用。時至今日,云計算已經不再是話題或者產業階段,而成為了實實在在的應用和服務模式。我們推出“挖礦”應用的真實目的,就是希望用戶借此理解云計算服務的真正意義。
金山、阿里、騰訊這樣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在這方面更具優勢。他們親近用戶,擁有用戶資源,了解用戶需求,甚至于自己就是自己的用戶,同時還具有烙下了互聯網印跡的創新思維和技術領先性。這使得用戶很容易的就可以“領略”到云計算服務的優勢。就以開發者云計算服務來說,為什么有的公司就能做到部署、測試、上線、推廣、運營的一條龍服務,有的公司卻連界面都設計的“反人類”呢?
相比起互聯網公司,傳統IDC運營商、系統方案解決供應商和創業公司都不適合在云計算服務這個圈子里生存。市場環境和長期的運營模式,已經賦予了前兩者僵化的思維方式和冗長的組織結構。而對于創業者來說,云計算服務運營的燒錢速度是無法想像的。
手機行業是對互聯網精神的***詮釋。無論“中華酷聯”等國內傳統手機廠商,還是三星、HTC等海外廠商,都不得不承認,小米互聯網式經營模式的殺傷力。
亞馬遜很強,但是不一定懂中國市場
云計算服務屬于一種“有人可為,有人不可為”的市場。盡管這樣,由于市場的發展機會巨大,還是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公司進入了這一領域。這中間有國內企業,也有微軟、亞馬遜這些國際性的大公司。“怎么為”,這成為大家都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亞馬遜AWS近期的入華,使得業界對于云計算服務的關注度飆升到了***點。國內云計算供應商多少都會有些“狼來了”的感覺。外有追兵內有堵截,一些廠商開始祭出“價格戰”這個***法寶。
我肯定地說,這在云計算服務上是行不通的。對于企業應用而言,用戶更加關注性價比,而不僅是價格這一個屬性。很少有企業用戶會拿經營數據開玩笑。這就是為什么,賽門鐵克BE、NBU備份軟件的算號器滿天飛,但真正敢在生產系統上用盜版的幾乎沒有。
與此相對應的是,企業用戶對于性價比卻極為關注。同樣的價格區間,誰的I/O性能***,誰的前端設計最友好,誰提供了完整的產業鏈,這些才是用戶所關注的。
亞馬遜其實就是***的例子,在國外,他的價格不便宜,不過從性能、體驗和資源方面,其給予了用戶***的服務性價比。
但是,我并不看好亞馬遜AWS在國內的發展情況。拋開數據安全和保密性不說,其根本不能真正適應國內的市場發展情況。在這方面,本地化資源成為了左右戰局的“勝負手”。說到底,云計算服務是一種資源整合的快速反應能力。這些資源包括了用戶資源和產業資源。在中國,實踐證明金山云的開發者資源、阿里云的金融資源已經強大到足以助推整個平臺的發展。在金山云,為用戶和應用服務,成為了金山云的安身立命之本。部署、測試、上線、推廣、運營,金山云服務平臺早在運營前就已經建好了這個開發者生態鏈。反過來看,因為缺乏本地化資源支持,國際巨頭在中國折戟的例子屢見不鮮。
金山云服務平臺的“挖礦”應用,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面對熱點事件的應用快速發布考驗,這種考驗從技術開發橫貫到市場營銷。而對于用戶來說,這個應用印證了云計算的無限可能性。現在大家都在談“中國夢”,其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是每個人的夢。那么我需要說的是,也許云計算服務,就是你夢開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