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智慧校園” 高校IT“新”變革
“十二五”以來,“三通兩平臺”是教育行業信息化建設領域的重點。在這個大框架下,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紛紛開展了大量建設實踐。同時,近幾年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大量普及,為校園IT應用發展,帶來了許多新的契機。尤其是信息化水平相對前沿的高校,在校園信息化應用領域展開了許多新的探索。
近日,在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管理信息化專業委員會與杭州華三通信聯合舉辦的 “創造校園IT新價值——2014年高校信息化建設研討會”上,業內專家指出,當前的教育應用創新層出不窮,信息化建設正從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轉變,校園IT系統也面臨著新的變革。
高校信息化的下一步
“當前高校信息化建設的硬件水平已經很高,下一步關鍵是應用與融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助理、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信息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劉學民,在談到未來高校信息化建設重點時指出,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新的IT技術,學校在應用層面可以開展更多創新,而且更可以將已有的應用進行深度的融合,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和校園管理的水平。
與傳統的校園信息化系統不同的是,這些新的應用往往更具人性化,離師生們的日常教學生活更加密切。例如通過學生上網給食堂菜品點贊來提高食堂服務水平,借助無線終端定位實現課堂自動點名等等,都屬于這一類。
而從技術上來說,這些應用無疑都需要依靠新IT技術、應用、管理等多個層面的深度融合。就拿上面所舉出的應用為例,就涉及到移動APP與后勤管理系統融合,無線網絡管理與教學管理系統融合等。
從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
對于校園信息化的變革趨勢,業內專家一直在提一個概念,“智慧校園”。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信息化分會理事長蔣東興指出,“智慧校園”是高校信息化進入高級階段的表現形式,比“數字校園”更先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應該更深入。
蔣東興認為,“數字校園”建設中,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數據中心的建設,以及教學教務、一卡通等系統的集成。而隨著移動智能指端的普及和網絡帶寬的飛增,促使了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的轉變。他指出,高校“智慧校園”應該具以下特征:互聯網絡高速泛在,智能終端廣泛應用;團隊協作便利充分,集體知識共生共榮;業務應用智能融合,外部智慧融會貫通。在技術上,智慧校園更多地采用了智能技術、移動互聯、物聯網、云計算、數據挖掘、知識管理、社交網絡等新的IT技術,在數字校園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信息資源的價值,強調知識的創造與利用,實現智能化的推送,促進知識與智慧的傳播與分享。
同樣,在高校層面,智慧校園建設目前也正是潮流,構建安全、穩定、節能、環保的智慧校園,已成為眾多高校發展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學校開展積極嘗試,并把保證應用和數據的融合,作為了具體IT建設中的考慮重點。
從實際應用上來看,“智慧校園”也能給高校的教學和管理帶來許多新的變化。以浙江大學無線網絡建設為例,在實現了全覆蓋的泛在無線校園網之后,浙江大學開始嘗試將大數據概念與無線校園網緊密融合,構筑一個無線網大數據平臺,未來能給學校和師生帶來的新應用體驗將極為豐富。教務部門能借助它實現課堂自動點到、統計教室利用率,學工部門能通過其統計學生上網行為,查詢學生活動軌跡,保衛部門可實現保衛巡更、遺失手機查詢,學生們可通過手機進行校園導航、尋找空閑教室、查找附近同學、接受課程講座信息推送等等。毫無疑問,智慧校園將給校園IT應用帶來***的改變。
新IT架構應對變革挑戰
智慧校園的建設,對師生們來說受益匪淺,而對于CIO們來說,卻意味著更大的挑戰。
各種新應用的大量部署,勢必需要足夠的IT基礎設施來支撐。諸如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對IT資源的消耗最為明顯。另一方面,很多應用自身的特性,也會帶來IT資源需求的壓力。例如學生選課/查分系統,在短短數天內,學生要通過各種終端接入到系統中進行操作;在重大體育比賽時間,視頻流量也會激增。如果事先準備不足,這種“潮汐”式應用的壓力,會讓高校IT部門疲于應對。
參與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杭州華三通信認為,傳統的高校IT基礎設施不易于上層應用隨需而動,難以因業務壓力而自動部署和彈性擴展。面對未來發展,高校IT系統架構需要向可適應、自定義的“新IT”方向變革,實現IT基礎設施資源的隨需而變、動態平衡。不僅應用上實現融合,在IT基礎架構上同樣要實現融合,來滿足彈性、快速的“智慧校園”個性化業務部署。對此,華三推出了Dynamic Resource Expand彈性資源擴展架構,并發布了云數據中心、校園網等相關解決方案來進行具體支撐。
同時,無論是專家還是廠商,都一致強調了無線網絡在未來的智慧校園部署中的重要性。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無論是個性化的應用,還是大數據分析,都需要依托無線網絡來最重實現。對此廠商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華三傅強強調,業務的交互界面是應用,IT基礎資源與應用的無縫對接才能夠實現IT能力的***化。對此華三的優勢就在于,能從多個層面提供面向智慧校園業務的應用整合交付。在系統架構方面,由于大數據、零存儲、分布式存儲、高性能計算等應用與硬件的關系十分緊密無法分離,華三將集成業界優秀的系統軟件合作伙伴來提供解決整合交付;在大型云平臺、BYOD等層面,華三的整合交付則是通過基于云平臺的開放、行業應用的合作聯盟構建開放合作的價值生態鏈來實現;在應用整合方面,華三則是借助與合作伙伴的應用聯盟,通過H3C cloud pack Iaas+Saas(如:電子書包、大課堂、云網盤等),為用戶提供一箱即云、開箱即應用的服務,來實現應用統一交付。所有這些的目的,就在于用同一種架構來支撐校園信息化的變革與創新。
建設智慧校園將是未來10-20年高校信息化的主要任務,在未來的IT建設中,勢必將有更多的新技術、新應用出現。構建更具彈性、更加融合的新IT架構,支撐更加豐富的應用,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迎接智慧教育時代,信息化與教育大融合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