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wear路在何方?
原創谷歌從2014年的I/O大會發布Android wear 之后便在其官網上時不時的會發布一些有關Android wear的消息,讓其持續活動在各大網站的顯眼位置。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細節的公布,關于它的非議和褒獎也不絕于耳。在可穿戴設備領域還是一片尚未開墾的荒地之時,谷歌眼鏡就宣告谷歌注定要成為一名拓荒者,雖然谷歌并非首家進入這個領域的公司,然而隨著Android wear 以及其準備推出的SDK的一系列動作來看,谷歌似乎是想在可穿戴領域中建立某種秩序。
褒獎
Android wear系統是一個全新的系統,因此我們非常有必要了解用戶能用它做什么,如何加以使用。所謂智能手表的作用是在你最需要的時刻,把最有用的信息提供給你,在你動動舌頭說出問題后,把最直接的答案提供給你,檢測你的健康,輔助你的健身,幫助你輕松應對這個‘多屏世界’。然而就這四點而言Android wear與Android系統無縫連接,使其進入已有的Android 成熟的生態系統,而在檢測身體健康,輔助健身方面,谷歌自身強大的數據處理數據分析能力會讓Android wear在戰略上對于其他競爭者有不可逆轉的優勢。在同步方面,wear 和智能手機的同步時雙向的,我們在手表上進行任何操作都會反映在手機之上,無需任何笨拙的額外同步過程。
最重要的一點,Android wear所配備的語音識別是目前最好的之一,而且糾正聽錯話的“no I said”功能,非常自然,而且也便于用戶使用。
非議
目前來看智能手表最大的敵人來自我們的觀念,我們依然固執的使用傳統手表原因何在?第一,目前來看智能手表還沒有發展到讓人眼前一亮的程度,而革新性也不如安卓對于塞班顛覆。第二自身情感。我們更加愿意佩戴傳統手表而并非智能,這是沒有原因的,只有情感存在,而情感恰恰是人和機器最大的區別之一。
在技術方面,無論是哪種智能設備。電池續航永遠是不可回避的軟肋,同樣Android wear在電池續航方面也不那么盡如人意。在對Android wear續航的測評報告中顯示,設備在啟動多款軟件服務后便會產生電力損耗加速的現象,在一般使用頻率下電量大約可維持一整天,即使在與特定App連接后,也還能維持一整天的使用,但如果同時開啟多款軟件,并啟動消息提醒,電池的電量就會消耗的非常快速, 兩天一充甚至一天一充電的表現在傳統手表面前更是完全被踩在腳下的。如果沒有好的續航解決方案,難道我們要左右手各佩戴一塊智能手表么?
對于智能手表,我們必須要有一個非常清晰,明確的定位。這塊手表式用來做什么的?它不是一個能戴在手上屏幕小一點的手機,所以它不需要奇怪的輸入法,奇怪的游戲APP,你能想象一個食指占據了近一半的屏幕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相反APP應該更加注重于生活應用方面,例如對在一個跑步愛好者,必須有心率監控,GPS軌跡定位。對于不怎么運動的普通人,睡眠記錄,集成公交卡或者銀行卡等電子支付手段,錄音筆,定位 朋友的位置(比如顯示朋友方位和距離),握手的時候自動交換電子名片等。對于關注健康的人,監控心率,血壓,血糖,儲存并可讀取隨身病歷。對于生活場景, 集成防盜門鑰匙,車門鑰匙等功能。
可能有人會關心谷歌推出中國市場,作為我們這些在墻內的人,如何使用?作為一部可穿戴設備,注定是不能插電話卡的,也就是說所有的通知推送都是通過藍牙連接手機,從手機上拉取數據。于是我們就能很簡單的解決這個google now的問題,手機翻墻了,手表自然在墻外。這不是我們需要擔心的。真正需要擔心的在下面。
google now的實用之處在于不用我們主動搜索,系統就會自動推薦我們可能會感興趣的東西,而目前國內并不支持這些功能,所以這才是我們最需要擔心的是服務。
你能想象當你用英文說出地名,商店名,飯店名而google now無法識別時候的尷尬嗎?你能想到把所有通訊錄里的聯系人改成英文名而牢記于心的無奈嗎?國內買一個android wear,只能看看時間,看看溫度,看看比分,弄個提醒之類的,真正實用的,少之又少的時候,你還會買么?
路在這里
當我們聽到“嗶”的一聲,接下來要怎么做?過去,我們需要馬上翻騰自己的口袋、撈出自己的智能手機、啟動屏幕、解鎖手機、拉下通知面板并查看“嗶”聲究竟源自何處。大家對于Wear設備的評價其實取決于各位每需要忍受多少次前面提到的這一系列流程:如果每天需要搞上幾百次,那這個過程足以讓人抓狂,在這種情況下Wear將成為一款令人興奮的技術杰作。
可穿戴式設備并不是技術領域中的“根本性”組成部分,而這也不應該成為我們評判此類方案的標準——智能手表確實是一款奢侈品,需要與我們
的智能手機相對接而且根本無法帶來任何真正的新功能。不過一款優秀的可穿戴式設備要做的并不是帶來顛覆,它只需要幫助用戶以更快、更輕松的方式實現本來需要通過智能手機完成的任務,從這個角度來看Wear確實是一類極具實用性的產品。翻口袋、瞎摸索、解鎖并查看手機的日子即將過去,現在我們在聽到那要命的“嗶”聲后,只需要微微一笑、抬起自己的手腕——沒錯,就是這么從容。
可以肯定地講,大家不可能在自己的手表上100%重現正常智能手機的各類操作。我們可以通過它查看通知信息、刪除無聊的郵件并快速發送文本回復;此外,大家還可以利用谷歌搜索查看部分結果信息。就是這些,智能手表只有這么大的能耐。我認為這對于可穿戴式設備已經足夠了,而Wear也將在我未來的生活中牢牢占據技術裝備中的重要位置。但換個角度,如果大家希望依靠一塊手表讓智能手機徹底滾出自己的生活——真的很抱歉,這種產品還不存在。而且我相信谷歌的野心絕不僅僅止于這么一塊手表,難道谷歌的野心起于手表也止于手表?在I/O大會上發布的Android Auto車載系統、Android TV電視應用、Google Fit健康管理平臺。更像是一個對于生活生態系統的全方位布局的棋子,如果是這樣,手機將會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大腦,而目前的智能手表更像是說話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