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雙十一背后的那些IT技術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
今年雙十一依舊熱鬧,雙十一當天天貓的交易額達1207億再次創紀錄,京東也在11日下午1點就刷新了自己去年的交易額,各家電商也都紛紛宣傳著自己的雙十一戰績。熱鬧的背后,我們會發現,各家在營銷戰中也不再重點突出半價或低價的概念,天貓打時尚牌,京東則強調好物低價,亞馬遜則把海外優質商品作為營銷重點。
雙十一已經結束,這背后,不僅僅存在剁手族,還有電商平臺的工作人員與物流人員,更有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倉庫等前沿IT技術的支持與突破。隨著雙十一影響力在其全球范圍的滲透,中國有望向世界輸出一種獨特的商業價值觀。
遙想曾經的雙十一,剛剛開始兩分鐘就宕機。如今,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等IT技術的出現,不斷的技術升級,宕機情況正在減少。例如阿里的混合云架構,廣闊的覆蓋面積,強大的數據吞吐能力,保證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高峰期部分的流量還可以直接切換到阿里云的公共計算平臺上,全面支援雙十一需求。
大數據可能在很多的領域還僅僅只是噱頭,但唯獨在消費領域已大顯身手。雙十一期間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蘊藏著極高的價值,通過對這些數據加以分析,平臺可以非常清晰地知道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進而推演出其未來的走向,這對于平臺備貨、資金周轉都是大有裨益的,而在提供消費數據方面,恐怕沒有比雙十一更靠譜的了。
此外,物流體系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只有保證貨物快速的送至買家的手上才能保證他們虔誠的熱情,而且,物流也是電商從線上走向線下的核心通道,整個行業關系到國計民生,相關技術具有巨大的社會推廣價值,而雙十一期間,恐怖的物流需求,正帶給中國物流業***的發展速度。在雙十一前夕,各大電商紛紛曬出了自己的物流規劃圖,比如菜鳥物流的自動化智能倉庫、無人機送貨、高鐵助陣。面對雙十一恐怖的訂單量,在智能倉庫內,系統收到消費者的訂單之后,會自動形成一個條形碼,該條碼被貼在快遞箱上,隨后,箱子會沿著自動化軌道找到對應的商品,商品和快遞箱的條形碼,經過信息匹配之后會自動裝箱,庫管只需要核對信息,同時,這套系統也省去了人員、周轉車的通道,使得空間利用率大大提升。
雙十一的峰值需求加速了中國電商在技術、商業模式層面的不斷創新,或許平臺只是想單純地滿足消費者購物需求,但卻在不經意間帶來巨大的社會意義,比如智能倉庫或許可以推廣到現在舉步維艱的制造業,而公共資源的開放,也可能隨著“高鐵運快遞”而大范圍普及開來,就更不要提”無人機”所創造的高技術含量的工作崗位了。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
了解更多熱點新聞,請關注51CTO《科技新聞早報》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