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什么人才能不失業?
馬云發表演講稱未來30年,大數據將會對新能源、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進行重新定義。
我覺得他的演講總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思考,總比那些成功的企業家強,整天教你怎么創業怎么做人,一堆心靈雞湯。馬云演講囊括了哲學科技、社會人類學各個領域,他局很大,非常喜歡對未來的預判,在職場中同樣值得去思考。
為什么職業更新迭代今天這么大?
這是科技高速發展的驅動。不是體制改革的結果,十多年前,駕駛員是一份光鮮的職業,村里如果有個開車的,職業是駕駛員,到哪里都別人都尊重,十多年后只能到流水線上工作。失業了,再過十年會無業,因為流水線上都是機械作業。所以是科技技術改變職業。
科技技術將對有技術含量的高薪工作革命
之前有位同學跟我說要辭職,因為國企工作沒啥技術含量,論資排輩非常嚴重,自己又沒過硬關系,未來也沒什么出路,我問他準備去干什么工作辭職的話?他說只有技術才不會被淘汰,學技術,要干有技術含量的工作。
他算有見識,但他不知道有技術含量的職業,也注定一樣會被淘汰。
我們村的駕駛員,他不也是非常有技術含量工作嗎?但現在這種技術已經被淘汰了。今天的程序員很多人說工資非常高,都去學習寫代碼。高工資是因為互聯網行業程序員所處的特殊位置,市場上程序員供小于求。
如果十年之后科技迅速發展,代碼簡單化了,編程人人都會了,聯網平臺各個領域都已經搭建好了,還會像今天一樣程序員那么值錢嗎?答案是否定的,都不分技術工作終將被淘汰。
職場人失業怎么辦?
今天很多職業被技術給沖擊,難以想象,職場的發展為了未來適應,職場人要關注新技術變革,十年以前的人無法想象今天,誰都不知道曾經讓人羨慕的職業今天將失業。
你應該現在就做好應對十年后變革準備
一、干自己喜歡的工作。
想把工作做好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你會把工作產品像藝術品一樣去對待,你不會輕易被淘汰在工作上,如果你為了謀生而工作,那做好工作很難,因為被動和應付。
二、使你人文藝術修養更高。
技術遲早會被取代更迭,而職場人應該去充實自己人文藝術修養,人文藝術的情懷與技術并存,是機器永遠代替不了人文藝術。
三、溝通是最重要的。
假設未來重復枯燥無味的無論體力活還是技術活,機器都做了,那人類將會回歸到人的本身的商業活動,越來越重要交流的能力將會變得。
四、保重身體。
今天很多職場人使勁加班,給未來留下病根,透支身體,多賺那么一點錢,這是得不償失的,確實很大職場人的壓力,未來一定會不斷提高物質和生活水平,越來越完善社會福利保障,未來美好的生活需要健康身體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