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韓柳燕:SPN進展符合預期,已形成“健壯”產業鏈
導語:5G傳輸,承載先行并不僅僅是一個口號。當前5G承載網的部署時間已經十分緊迫,中國移動作為創新推出SPN(切片分組網)技術的運營商,肩負著更重要的使用,因此中國移動正加班加點,只爭朝夕,不斷推動5G承載網的商用進程。
日前,中國移動研究院網絡與IT技術研究所項目經理韓柳燕在接受移動Labs采訪時表示,目前SPN進展順利,符合預期。中國移動已推動SPN形成了“健壯”的產業鏈,為2019年預商用以及后續規模商用做好了準備。
01、SPN形成“健壯”產業鏈,推出超20款商用設備
5G新場景給傳輸網帶來新挑戰,5G傳輸網的基礎資源、架構、帶寬、時延、同步等需求發生很大變化,對傳輸帶來多方面挑戰,在組網架構方面的挑戰有5G RAN需要CU/DU分離,5G core云化核心網、UP下沉,網元設備之間的聯接變為云之間的互聯組網。因此5G傳輸網的基礎資源、架構、帶寬、時延、同步等需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需要重構。
中國移動對5G業務需求以及技術發展做了深入的研究,對5G承載網提出了三個10倍的需求:容量提升10倍、性能提升10倍、每bit/s成本降低掃現在的1/10。
針對中國移動的網絡現狀,SPN是優選方案。韓柳燕表示,“SPN是中國移動提出的面向5G承載的創新傳送網技術,具有低時延、大帶寬、超高精度同步、靈活管控、網絡切片等優勢,除eMBB業務外,還能充分滿足uRLLC及mMTC業務的需求。”
據韓柳燕介紹,SPN具備四大關鍵技術:
- 一是面向連接的L3分段路由技術(SR-TP),實現三層到邊緣,滿足靈活組網需求;
- 二是切片低時延鏈路層技術G.mtn:將TDM復用和統計復用融合,實現網絡切片和低時延轉發;
- 三是支持WDM和簡化的ROADM技術,實現帶寬擴展及光層靈活組網;四是基于SDN的管控,實現網絡的靈活性和開放性。
網絡轉型與5G,無論是在技術能力層面,還是在管理運營模式層面,都給運營商帶來了極大挑戰。中國移動在選擇合適自身網絡特性、發展規劃的技術SPN的同時,也積極參與引導產業鏈,聯合推動相關技術的應用。
韓柳燕表示,“中國移動通過制定技術方案和標準、開展實驗室測試和現網試點等,已推動SPN形成了健壯的產業鏈,目前共有五大廠商超過20款的商用SPN設備推出,SPN核心芯片和光模塊完成國內自主研發,測試儀表已經具備針對SPN OAM等的測試能力,為2019年預商用以及后續規模商用做好了準備。”
眾所周知,一個技術只有朋友圈不斷壯大才能形成行業影響力。韓柳燕透露,“為了更好的滿足前傳、回傳各個場景的需求,中國移動擬聯合業界進一步推動前回傳光模塊、SPN WDM光層組網等的規范和發展。”
02、SPN進展符合預期,為商用提供依據
全球5G競賽已經開始,各大通信運營商都在努力爭取5G話語權,但要在短期內從標準到實現商用絕非易事。
按照中國移動此前規劃,2018年下半年具備SPN規模測試條件,力爭2019年下半年具備商用能力。在談到SPN***進展時,韓柳燕強調,“目前SPN進展順利,符合預期。”
資料顯示,從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中國移動完成SPN實驗室測試環節。2018年下半年,SPN已經從實驗測試轉向規模試驗的測試。2018年Q4開始,整個實驗室測試會轉向SPN傳輸的現網城市,在廣州、杭州、上海、武漢、蘇州五大地市進行測試。
韓柳燕指出,“五大城市的現網試點測試驗證了5G南北向及東西向接口承載能力、時延性能、切片能力、綜合業務承載能力、管控能力、同步能力等六大能力,并測試了前傳場景以及核心網集中化之后的干線傳輸場景,SPN技術在業務轉發時延/抖動、業務隔離、L3靈活轉發、高精度時鐘、新管控一體平臺等方面的測試結果體現了其優勢,為后續的試商用提供了依據。”
在通信領域,一個標準只有成為全球性的標準才能獲得市場。在推動SPN成為全球5G承載標準方面,中國移動更是不遺余力,在國際標準ITU-T、行業標準CCSA、企業標準推進5G傳輸SPN,在ITU-T、CCSA立項SPN,并完成制定5G傳輸技術規范、測試規范。
在2018年10月召開的“ITU-T SG15”全會上,中國移動牽頭提出的SPN技術通過ITU標準立項,作為G.mtn “Interfaces for a metro transport network”。SPN在ITU立項, 是傳送網技術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獲得了國內外全球重要產業伙伴的廣泛支持,表明在傳輸領域中國產業鏈的創新模式開始進入新的原始創新階段。。
“中國移動很早就開始進行5G承載技術的研究和布局,提出SPN的全新技術體系和概念,并通過其技術優勢,贏得了產業界對這一技術方向的認可和支持。”韓柳燕透露,“在標準化推動過程中,中國移動在ITU-T團結產業鏈各方,主導進行了大量的推動工作,在SPN提出立項請求到獲批的2年過程中,SPN產業鏈各成員共提交了100多篇技術文稿,全方位解答了各類技術問題。不僅在大會和中間會議中發揮影響力,更重要的在會下與主席和報告人進行充分溝通,解決了ITU管理層對SPN關鍵技術的疑問,最終促成了SPN成為5G承載的國際標準。”
【本文為51CTO專欄作者“移動Labs”原創稿件,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