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13省市27項政策涉及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落地成果和場景范圍逐步擴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省市加入發展區塊鏈的陣營。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據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13個地方省市出臺27項相關政策,提出要促進區塊鏈技術發展,占領技術高地。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相關政策密集出臺,但多是“一筆帶過”,對于區塊鏈專項政策依然匱乏,缺少技術配套設施規劃。
粵魯兩省成為
出臺區塊鏈政策集中地
相較往年而言,今年來一系列與區塊鏈有關的政策密集出臺,體現出地方政府對區塊鏈技術的重視程度提高。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地方政府發布1項區塊鏈相關政策;2017年上半年這一數據為23項;2018年上半年為46項。而在2019年全國兩會時間,各地代表委員所提相關“區塊鏈”的提案、觀點多達34條,充分說明了人們對于區塊鏈技術的關注。
《證券日報》記者觀察到,從地域來看,今年上半年廣東、山東兩地出臺的政策提及區塊鏈最多,均為4項,是對區塊鏈發展最為熱衷的區域。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具體來看,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數字山東發展規劃(2018-2022年)》、山東省淄博市政府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的若干政策》、山東省司法廳發布的《全省“智慧矯正”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以及煙臺市政府發布的《關于加強我市數字政府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中提出將區塊鏈技術作為發展方向;廣東省也在《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文件中也重點關注到區塊鏈技術,創新技術領域、行業領域、應用領域發展。
與此同時,借助政策的扶持,地方政府推進區塊鏈技術落地進程加快。賽迪區塊鏈研究院在《2019年上半年中國區塊鏈發展現狀與展望》中指出,河北省雄安新區2019年1月份出臺《雄安新區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要求建設以大數據和區塊鏈為基礎的企業和個人誠信評價體系,實時公布各方主體信用信息及信用評價指數;2019年2月份發布《雄安新區南拒馬河防洪治理工程(容城段)施工圖設計及施工招標公告》指出,項目建設內容需充分考慮數字化、智能化的相關要求,要以大數據和區塊鏈為基礎。
另外,廣州市人民政府2019年2月份發布《廣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在商事制度方面運用區塊鏈技術推進商事登記確認制、“區塊鏈+商事服務”、“全容缺+信用增值審批”三項改革試點。
專項政策支持較少
內容仍處于探索階段
關于地方扶持政策對于區塊鏈發展的作用,火幣大學校長、原工信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于佳寧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一方面,通過肯定區塊鏈價值,可以增強區塊鏈創業者的信心,提升其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處于早期發展階段,某些地方給予區塊鏈項目真金白銀的政策激勵,對于新興公司,前期資金支持對區塊鏈落地成果推進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再次,加速產品落地進程。地方政策的支持,有助于開放區塊鏈應用場景,幫助傳統企業加深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打消對于區塊鏈技術的顧慮,進而也對區塊鏈項目打通產業鏈有積極作用。
不過,雖然區塊鏈扶持政策密集出臺,但專項政策支持較少,內容仍處于應用探索階段。賽迪區塊鏈研究院分析稱,2019年上半年區塊鏈政策總體趨勢良好,但在統計的27項涉及區塊鏈的政策中,僅福建省福州市出臺《關于印發加快福州市區塊鏈產業發展的三條措施的通知》的區塊鏈發展專項政策,其他各地方政府均為區塊鏈相關政策文件。
賽迪區塊鏈研究院表示,“這表明在區塊鏈發展方面,各地方政府政策文件中區塊鏈專項政策較少,且政策文件中對于區塊鏈的發展仍處于應用探索階段。沒有專項政策的支持,沒有配套設施的規劃,區塊鏈在發展過程中就會缺少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