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辦公,就是為我們這種有活力的年輕人準備的
2月17日開始,全國多地已經返程開工。
然而今天上午,老板奪命連環call打來的時候,我還在家里打PS4和摳腳。
“Tony啊,我讓你給我準備的報表還沒準備好?”、“這個會議很重要??!”、“你是不是還沒起床!”
“沒沒沒,老板,我一直就在電腦桌前待命?。?rdquo;嚇得我立刻扔掉了手柄。
遠程辦公,正在成為互聯網文化的一部分
我是一名文案策劃。今年不得不遠程辦公以來,我的電話、微信基本上沒停過,華為WeLink、企業微信、飛書、石墨文檔、在線365之類的遠程辦公app,也完整地造訪了個遍。
宅家辦公太久,我甚至都學會了遠程社交禮儀。帶妝出鏡,是你對團隊及客戶最起碼的尊重;開攝像頭之前一定要收拾房間;電話會議不發言時一定要mute掉麥克風;無論是毛孩子還是爹媽,一律提前鎖在門外,否則會議分分鐘崩壞。
▲來自微博用戶“康斯坦丁”
顯然,電話會議次數明顯增多了。網絡上最近掀起了一股遠程辦公潮,這不禁也讓我陷入沉思:遠程辦公究竟能不能行?未來我能不能一直遠程辦公?
我想起了我的大學舍友阿偉。這位帥哥有個網紅夢,前些日子簽了某MCN公司,人前是油頭粉面小鮮肉,其實就是個宅家干活的直播帶貨。公司天天催他追熱點、寫腳本,上司催甲方催粉絲也催,搞得他每天焦慮異常,鏡頭前相貌堂堂,鏡頭外車禍現場……
所謂自由職業,搞不好一點都不自由。這種人前人后的割裂感,我自己是很懂的,當我義正言辭地對老板說“策劃案我正在和對方溝通”,實際上搞不好剛剛起床,臉都還沒洗。
當然,遠程辦公還是有不少爭議的,我們也不能代表所有人,遠程辦公也不是開個會那么簡單。前些日子,各種“遠程辦公真相”在朋友圈刷屏,說明大家宅家很無聊之余,對新的工作方式還是深有體會的。我們之所以調侃它,是因為它已經成為了當代年輕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互聯網文化的一部分。
遠程辦公,核心就一句話:就算是在家躺著,也得幫公司把錢賺了。
問題是,怎么賺呢?
遠程辦公,代表著效率的提升
擅長使用互聯網工具的歐同學告訴我 ,實際上遠程辦公在國外興起更早,建議從西方世界尋找經驗。
▲冰雪聰明的Zoe
《紙牌屋》里面的女記者Zoe,就是遠程辦公的最好案例。她是自由記者,個人特質明顯,文能寫稿武能調查,一臺電腦加手機就能工作。她所在的媒體,辦公室更像一間超大型客廳,連臺式機都沒有,大家去公司是為了交流選題和線索,甚至是睡個午覺,而不是“埋頭苦干”。
對于個人性質很強的工作而言,遠程辦公是一種必然。那么,對于一般公司呢?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數據,美國有25%的企業雇員,平均每周遠程辦公超過15小時(大約兩個工作日)。也有分析認為,遠程辦公代表著一種“效率更高的分工模式”,例如設計師可以在家制圖,免去行程中的時間浪費;工程師可以在家寫代碼,不必在公司加班加點;記者可以在世界各地寫稿子,策劃可以在城市各地與人接觸、碰出火花。
對于大部分的中小初創公司而言,遠程辦公的必要性就更好理解了:老板不用花錢租工位,省錢省心;員工也不想每天被“關”在辦公室里,有問題線上解決。
我覺得,這種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更應該在中國流行起來。最近美國視頻會議設備公司Zoom,因為中國遠程辦公的需求大增,而引發自身股票大漲。國內的各類在線工具軟件,也在當下的契機中躍躍欲試,遠程會議的用戶在社交網絡上提出強烈要求——加上視頻美顏功能!他們解決了在老家,視頻會議前化妝難的苦惱。
更多的遠程服務正在興起。例如工具APP飛書,他們宣布在5月1日前,用戶用戶可免費使用不限時長的音視頻會議、不限容量的在線文檔與表格、審批管理等功能。同時,飛書也上線了“健康管理”和“線上辦公室”功能,幫助企業提升遠程協作效率。
辦公方式的進化,背后是技術的進步
沒有好的技術和載體,遠程辦公是很難實現的。
例如,五年前我還在用臺式PC機,不可能背著電腦到處跑;那時候移動互聯網不算特別發達,傳文件還在用U盤,現在一切皆可上云;以前我用電腦才能OA(辦公自動化),現在所有的OA都能集成到手機上,你只需要穩定的網絡連接;以前打印要用線下word,現在連微信也能搞定打印需求了。
技術進步能全面增加你的工作效率。Slack是全球最優秀的聊天群組工具,它有非常開放的機器人接口,比如在團隊聊天界面里,能自動抓取當日最新的相關新聞。蘋果的iWork已經把文件協作搬到了線上,批準和修改完全不用通過物理傳輸。Trello上可以很方便地進行多人項目管理和排期,簡單易用,比一群人坐在會議室里敲細節方便得多。
本質上,遠程辦公是一種新的效率思維,而效率文化其實是一種工具思維,它每天就發生在我的身邊。想象一下,手機和電腦之間傳圖片,最“傳統”的方式是什么?微信。你需要登錄PC端的微信,點開“文件傳輸助手”,再將傳輸的圖片另存為。如果碰到大批量傳圖,微信每次只能傳9張圖的限制,一定會把你逼瘋。
現在,我的榮耀MagicBook和榮耀V30 PRO通過一碰傳——只需要手機接觸電腦,就能直接傳送文件,比微信、比藍牙都要快。
在手機上編輯郵件,打字特別慢怎么辦?我的V30 PRO和MagicBook筆記本建立連接之后,通過多屏協同,手機畫面自動顯示在筆記本上,這時就可以用鍵盤和鼠標來操控手機了。
這幾天遠程電話會我用的最多的功能就是多屏協同。一邊電話會,一邊用電腦打開手機里的文件進行編輯,效率要高上不少。
這并非簡單的屏幕復制。這時電腦的屏幕、鍵鼠、觸摸屏、音箱等,都成了手機的外部設備,任何手機的常規操作,比如微信、刷朋友圈、刷抖音和玩手游等等,都可利用電腦外部設備完成。
▲圖片來自SMZDM用戶“數碼1線”
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分布式AI的能力。
無線投屏,是我在家用得最爽的工具之一。過去我需要一根線來連接電視,現在我可以把榮耀筆記本和榮耀手機的內容隨時無線投屏。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更智能的智慧互聯,榮耀智慧屏可以直接接通需要露臉的電話會,大屏幕讓你一目了然。我家里的工作臺才是最有生產力的地方。
這些更好的工具的背后,是將芯片、系統、智慧服務三層能力作為AI移動計算平臺,未來也將繼續誕生更多智慧化應用。不要小瞧這些場景,它們正在譜寫未來。
遠程辦公,終究會讓生活更美好
我在想,遠程辦公應用會不會大面積鋪開,顛覆傳統辦公?
其實,能不能真正實現遠程辦公,還是和工作效率,甚至和思維方式有關。如果公司或者個人效率不彰,那么無論是在哪里辦公,真正的有效產出都會很少。遠程辦公是需要責任心和自我鞭策精神的,對于太松散的人而言,遠程辦公太遙遠。
雪球網友“尋找基石”這樣分析:工業革命那種把人集中在固定時間、固定場所的傳統工作方式將來肯定會逐漸瓦解,合作共贏才是未來。員工本應該有自由來選擇與誰工作,參與什么項目,在哪里工作,以及何時工作,因為人只有在自我驅動的狀態下才能擁有最大的創造力。而且更大的變化是,創造的單位可以不再是公司,不再是團隊,而是一個人。
在我眼里,未來個人的價值會被繼續發揚,公司的存在更像是個人價值的銜接與承載,而不是一個看上去有點像“困住你”的地方。如果你的思維還停留在“必須所有人擠在會議室里才能有效工作”,那遠程辦公依然很遙遠。
遠程辦公,說白了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不被既有的規矩束縛,也能夠自由創造價值的生活。工作從來就不應該是束縛,遠程辦公的發展,不僅效率思維的呼吁,也是技術發展的必然。它終究會讓生活更美好,前提是你足夠靠譜。
所以,遠程辦公是為每一個有創造力、有進步精神的年輕人而準備的。這次全民宅家辦公,看上去是無奈,我覺得就是在探索未來。在榮耀各類型終端的幫助下,我能在家更漂亮地完成工作,不必大老遠跑到辦公室里發呆,我覺得這就是進步。
嗯,雖然我沒洗臉、穿著睡衣、正在摳腳,但我真的有認真工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