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云環境中取得成功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譯文【51CTO.com快譯】企業解決業務問題并沒有一種萬能的方法,云計算技術也是如此。很多企業致力尋求能夠滿足其定制需求的特定解決方案,這是企業從一個云計算提供商轉向與多個云計算提供商合作的驅動力。事實上,84%的企業都具有多云戰略。在確保業務連續性和保護其業務和客戶數據時,這為他們提供了額外的彈性和安全性。
制定多云策略可能意味著很多事情。這可能意味著要使用不同的云計算數據倉庫(CDW)應用程序,例如Amazon Redshift和Snowflake。這可能意味著要在AWS云平臺中托管數據存儲,但是要在Azure云平臺中對其數據進行傳輸和執行分析。或者底層云平臺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兩個不同的Snowflake實例,一個在谷歌云平臺上運行,另一個在Microsoft Azure云平臺上運行。這些不同的云計算數據倉庫(CDW)可以在全球各地托管。有時,采用多云策略意味著所有這些措施可以全部實現。
常見錯誤
企業通常會選擇一些難以遷移的工具或技術,從而被單一的云計算供應商鎖定(通常是無意的)。對于云計算供應商必須提供的無縫集成的技術,這可能非常誘人,但如果這限制了企業以后對云計算供應商的選擇,并且不能與其他云平臺進行互操作,則可能會有所遺憾。
盡管采用多云戰略的趨勢有所增加,但仍處于早期階段,尤其是對于許多仍在努力將內部部署工作負載遷移到云平臺中的企業。隨著越來越多的客戶要求云計算能夠更好地協同工作,并抵制將其鎖定的服務,對這一領域的期望值會更高。
企業通常犯的另一個錯誤是,沒有考慮到更多數據和不同技術帶來的復雜挑戰。數據源與解決方案之間的集成將非常困難,因為并非所有提供商都提供與其他工具的無縫連接。因此,企業使用與云計算無關、節省成本,并無縫地在云平臺之間提供更好過渡的技術非常重要。
企業需要擁有適當的技術專長、技術和工具,否則就會面臨失敗的風險。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多云戰略,他們將數據轉化為價值所需的專業技能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變化。利用云計算技術的托管工具使企業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處理更多種類、更大數量的數據。但平臺和工具并不是唯一改變數據團隊技術和資源的因素。
專注于人工編程和云遷移技術改造的數據團隊不一定是為實現數據架構現代化和實施多云戰略而做好準備的團隊。數據團隊需要包括具備企業數據以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和報告的能力從而得出明智結論的人員,即具有云計算培訓和經驗以及理解數據本身的能力的數據工程師。
如何獲得對多云通道的控制
企業出于多種原因采用多云策略。他們可能對成本敏感,或者擁有首選合作伙伴,或者在不同部門采用了不同技術等等。但是,有時策略是關于可用功能的。云計算是一個具有創新的空間。盡管針對諸如機器學習(ML)之類的更高級服務,諸如AWS、Microsoft Azure和谷歌云平臺等全球主要云平臺在其核心服務(如存儲、計算和數據庫)的功能上非常相似。人工智能(AI)和高級分析技術能夠跨多個云平臺工作具有真正的優勢。例如,企業可能會發現最適合其需求的數據倉庫平臺是在AWS云平臺上,但是用于處理該數據和推斷含義的最佳機器學習工具是在谷歌云平臺上。
為了實現成功的多云戰略,企業需要使用與云計算無關的工具和技術,這些工具和技術可以與多個云數據倉庫協同工作,并且在互不影響的情況下支持所有不同的環境。
企業希望云計算技術供應商提供更好的服務,而不是為了尋求最低通用標準在但功能受限的方法而降低其產品的質量。
使用多云方法,可以獲得云計算的所有優勢,但企業可以避免許多陷阱和問題,仍然可以通過云計算擴展和云計算定價來降低成本。然而,局限于單一云計算供應商及其生態系統是有危險的。尤其是對于那些希望通過創新引領市場的企業,尤其是數據創新,所有主要云計算供應商都在加快技術改進的步伐。而保持在最佳云平臺上工作以解決特定業務問題或流程的靈活性將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
使用多云環境
以下是使多云環境更易于管理的一些技巧:
- 通常情況下,盡可能使用現有、開放、新興的標準。
- 使用容器進行計算,最好在Docker或Kubernetes上使用。
- 云存儲(例如Amazon s3或Azure Blob存儲)通常非常簡單,并且遷移是可管理的。但是,企業需要遵循常見的開放數據標準,例如AVRO、Parquet甚至CSV。
- 安全性是云計算供應商希望將企業鎖定在其技術上并且可能很難遷移的地方。使用第三方安全提供程序,例如Auth0或PingIdentity。
- 對于更多與云計算無關的和面向未來的配置管理,需要考慮Terraform over Cloudformation和其他模板系統。
- 編寫無服務器功能可以在簡化管理方面帶來巨大優勢;但是,這也是云計算供應商可以鎖定企業的地方。需要仔細考慮并以廣泛支持的語言(例如Python或Node)保持邏輯。
- 在運行映像時,避免使用CentOS或Ubuntu等第三方的操作系統。
- 每當企業設計與云API交互的軟件時,都應從一開始就設計抽象層,并考慮如何遷移到另一個云平臺。一旦編寫了可以在兩個云平臺中運行的應用程序,添加對第三個云平臺和第四個云平臺的支持就變得越來越容易。
- 選擇專門為主要云平臺構建的工具,這些工具還可以增強主要云平臺的功能,以確保企業具有與正確平臺相匹配的正確策略。如上所述,可以選擇更好的云計算提供商,確保了解哪種工具在哪種云平臺環境中更有效,找到專門針對云數據倉庫而設計的解決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投資回報率。
- 實施工具以跟蹤跨云平臺的使用情況以進行預算和資源分配以及延遲,以識別可能需要修復的架構痛點。
- 評估獨立軟件供應商的產品,這些產品擴展了云原生服務提供商可用產品的功能和范圍。
- 選擇將云計算對象存儲擴展到多個云平臺的解決方案,作為默認的多云部署層,以實現最大程度的靈活性。
盡管企業在開始采用多云戰略時似乎難以承受且難以管理,但它最終提供了確保業務連續性的最佳方案。企業擁有正確的工具將確保可管理性,同時使其能夠領導創新,并確保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
原文標題:What It Takes to Succeed in a Multi-Cloud Environment,原文作者:Ed Thompson
【51CTO譯稿,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譯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