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談談 Libra2.0
一、背 景
近三年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相關的理論研究、落地實踐與工程應用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貨幣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加密貨幣作為網絡空間安全科學在金融領域貼近大眾的對象,是值得討論的話題。在三年的尺度里,Libra相對完整地經歷了愿景提出、技術實現與結合政策調整這三步,可以幫助我們看到這類私人發行加密貨幣的發展路徑。
二、Libra簡介
“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個簡單的全球貨幣和金融基礎設施,讓數十億人受益[1]。”這是Libra 1.0開頭提出的愿景。為了實現這一愿景,Facebook在1.0白皮書中指出,Libra由三部分組成:基礎是安全、可擴展和可靠的區塊鏈;其背后有資產儲備作為內在價值;由獨立的Libra協會治理,該協會的任務是促進其金融生態系統的發展。接下來根據上述三部分對Libra進行展開介紹。
1、Libra區塊鏈
Libra以提供金融服務為目標,其底層的區塊鏈要想支持實現Libra服務十億人的愿景,就需要具備以下三個特點:能夠擴展到數十億帳戶,即需要具有極高的交易吞吐量和低延遲等特點,并擁有一個高效且高容量的存儲系統;高度安全可靠以保障資金和金融數據的安全;靈活多變,并為未來金融服務創新提供動力[1]。然而,在2020年8月10日,比特幣的交易筆數為32.5萬,交易速率僅為3.6TPS[4]。在同一年的“雙十一”,中心化的支付寶實現的支付峰值是4200萬次/秒[5]。這種懸殊意味著傳統的區塊鏈技術尚不能滿足Libra的需求。對此,它提出的Libra區塊鏈具有三項核心決策[6]:設計和使用Move編程語言;使用拜占庭容錯(BFT)共識機制;迭代改善已廣泛采用的區塊鏈數據結構,這三類技術點的具體信息如表1。
表1 Libra核心技術點
2、Libra的資產儲備
Libra背后的資產是它與許多現有加密貨幣之間的主要差異,也是它在金融領域內的價值體現。雖然我們會把比特幣稱為“加密貨幣”,但是從金融的邏輯而言,比特幣只是數字加密資產,而Libra才是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加密貨幣。貨幣的基本功能是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和價值儲藏,要實現這三項功能,首要條件是貨幣價值的穩定性。然而,比特幣從2010年誕生時的7美分兌換一個比特幣,到2017年的10000美元兌換一個比特幣,2018年底,比特幣的兌換價格跌至4000美元,其波動率高達340000%。貨幣作為其它資產價格的錨,340000%的波動無法支撐對其他資產的穩定預期,也就無法形成穩定的價格共識,因此,從貨幣的功能性和本質特征上看,比特幣并不能從事實上被認為是貨幣[7]。Libra則完全由真實資產儲備提供支持,即對于每個新創建的Libra加密貨幣,在Libra儲備中都有相對應價值的一籃子銀行存款及短期政府債券[1],來建立內在價值,不斷維持Libra加密貨幣的價值穩定,確保其不會隨著時間劇烈波動。在具備傳統貨幣特征的同時,Libra還繼承了新型數字貨幣(或數字資產)的特性:能夠快速轉賬,通過加密保障安全性以及輕松自由地跨境轉移資金。
不同于基本保持不變的技術部分,Libra 2.0在資產儲備與金融價值部分相對于Libra 1.0進行了非常多的補充,對于體系中的參與方和貨幣集(多種單幣和多幣種掛鉤的穩定幣)進行了更加詳細的描述。Libra 1.0將一些貨幣按照特定的權重匯集成一個貨幣籃子作為標定,即Libra Coin或"?LBR"。而Libra 2.0則表示將會努力提供單一法幣[1]穩定幣(例如,?USD、?EUR、?GBP等),并逐步增加支持的貨幣數量[2]。
3、Libra的治理協會
Libra 1.0中稱Libra協會的一個重要目標是逐步提高分散化的程度,并逐步實現Libra網絡的無許可型管理和共識??梢钥闯?,Libra 1.0的野心在于通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來降低支付行業網絡構建和使用的門檻,正如SpaceX對太空行業所做的改變,即撼動具有高準入門檻的傳統成熟行業的基礎。從長遠來看,這是有助于提高Libra生態系統彈性的。然而Libra 2.0的開頭就明確指出將會在保持Libra主要經濟特性的同時,放棄未來向無許可系統的過渡,并且強調了Libra協會在區塊鏈服務上對安全和合規性監管的責任[2]。
三、分析和總結
從技術角度來看,雖然Libra聲稱通過各類技術優化手段試圖加強系統安全性,但是它仍然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一方面,傳統的區塊鏈機制中始終存在著安全風險,比如網絡威脅、代碼實現過程中的漏洞威脅,還有各種情況下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等問題;另一方面,傳統的區塊鏈機制正面臨來自分布式、抗篡改等特性改變的影響,使得安全風險越來越大。由于設計機制的不嚴謹,加密算法強度不達標等原因,Libra區塊鏈的安全性仍然是受到威脅的[8]。
假使Libra技術已經達到某種程度的完備,在用戶介入使用這個平臺時,風險依然存在。用機器算法形成共識是區塊鏈能夠形成信任的一個核心技術,也是產生價值的基礎。每一種共識算法都需要保證高隨機性,來避免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或偏袒、賄賂等問題,這個時候的共識才是有效且安全的。如果說Libra 1.0中提出的無許可型愿景可以在較大范圍內實現隨機共識,那么2.0許可型網絡就使這種隨機性難以完全成立,節點帶有的固定傾向、合作性質都有可能對共識結果帶來影響。
從金融屬性來看,以比特幣作為參照,Libra的創新性體現在通過線下貨幣資產背書確保幣值穩定,避免幣值波動幅度過大;提出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相結合的運作結構,獨立的Libra協會在事實上具有“中心化”監管特點,底層的區塊鏈技術又是“去中心化”的強有力表現;從流通范圍來看,Libra以Facebook為用戶來源具有遍布全球的數十億用戶,在跨境支付上擁有規模龐大、遍布全球的用戶基礎。同時,Libra也可能會帶來已知的風險以及未知的后果,包括用戶數據隱私問題、金融壟斷和監管難題。最值得發展中國家警惕的是Libra作為一種平行貨幣可能會降低國家的貨幣主權。假如一個國家的公民大量使用Libra進行商業交易和跨境支付,必將嚴重降低該國法幣的地位,同時干預該國央行治理其金融系統和執行正常貨幣政策的能力[9]。
兩版白皮書都沒有改變的愿景是建設一個開放的、廣泛互操作的支付網絡,使人們能夠開放、低成本地享受到金融服務。這種服務的目標對象可能就是來自在網絡上無單一穩定幣(即在網絡上沒有與當地法定貨幣相對應的單一穩定幣)或者貨幣體系建設存在問題的國家或地區。然而,事實卻是如果當地居民或企業持有Libra并進入支付體系,他們的收入和支出計值可能會并行地存在Libra和本國貨幣,將出現大量貨幣錯配現象,用戶就面臨匯率變動所帶來的風險[10]。
Libra從1.0到2.0的改變可以看出一項新技術常規又不太常見的發展路線,橫空出世—引起熱議—政策反饋—雙方協商妥協。按Libra 1.0的愿景,Libra作為一籃子貨幣穩定幣,是一個在全球范圍內使用的超主權貨幣,最終會將網絡過渡到無許可系統。然而一經推出,就在同年10月,被以法國為首的歐盟五國聯合抵制進入歐洲市場,Facebook還被要求放棄該項目。于是Libra 2.0白皮書對政府人員的負面反應做出了回應,放棄向無許可網絡轉變的目標,并開始探索在新進入者有能力競爭并參與提供核心網絡服務的同時滿足監管期望的方法,提出由單一貨幣穩定幣主導,超主權貨幣Libra Coin僅是補充的思路。為了緩解監管和商業阻力,Libra甚至在2020年更名為Diem。這些重大改變使得Libra的務實性有顯著提高,獲得政策綠燈的機會大增[11]。
對于Libra的轉變,很多人提出了質疑。Libra的妥協是否意味著項目的失敗?事實上,Libra的提出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次技術野心的成功展現,其面向全世界的核心使命依然沒有改變,做出調整以適應現行的社會秩序是合理的選擇。脫離這個項目看,Libra的提出促使很多國家相關機構試圖與其共同制定可行的總體框架,也推動了現代社會公眾對數字貨幣的討論。還有人認為,這意味著對區塊鏈技術改變社會信任關系、生產關系的期盼完全是一種不可能的烏托邦式想象。區塊鏈的思想與技術應該分離地被看待,其思想顛覆現行秩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只是目前的技術水平、發展程度和政策條件還不足夠實現。
參考文獻
[1] Libra White Paper[R]. Libra Association Members. 2019.
[2] Libra White Paper v2.0[R/OL]. Libra Association Members. 2020.https://www.diem.com/en-us/white-paper/
[3] The Diem Blockchain-Diem Documentation[R/OL]. Libra Association Members. https://developers.diem.com/docs/technical-papers/the-diem-blockchain-paper
[4] 數據來源:比特幣資訊網:數據:比特幣24小時真實交易量達223億美元 [DB/OL]. https://www.bitcoin86.com/live/116780.html
[5] 數據來源:新浪科技:天貓雙十一 26 分 03 秒破 500 億背后,支付寶每秒處理 4200 萬次請求[DB/OL]. https://tech.sina.com.cn/digi/2018-11-11/doc-ihmutuea8987030.shtml
[6] The Libra Blockchain[R/OL]. Libra Association Members.2020. https://diem-developers-components.netlify.app/papers/the-diem-blockchain/2020-05-26.pdf
[7] 翟銘雪, 盧陽, 趙怡晨. Libra:數字貨幣的金融原理及對國家金融主權的挑戰[J]. 當代經濟, 2021(4):4.
[8] 茍俊卿,朱宇坤,王崇宇,等.面向 Libra 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安全分析與測試技術研究[J].無線電通信技術,2021,47(3) : 296-302.[GOU Junqing,ZHU Yukun,WANG Chongyu,et al.Research on Security Analysis and Testing Technology Based on Libra Blockchain[J].Radio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2021,47(3) : 296-302.]
[9] 李拯, 唐劍宇. 比特幣,Libra和央行數字貨幣的比較研究[J]. 中國市場, 2021(7):5.
[10]趙國華,趙子薇.DC/EP和Libra兩種數字貨幣的比較與發展前景探析[J].北方金融,2021(02):13-18.
王林曦. 數字維度上的"貨幣競爭":數字美元新動向[J]. 金融市場研究, 20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