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打磨,20年架構經驗總結,全網閱讀量超60萬,《分布式架構原理與實踐》上市了!
隨著業務的飛速發展,IT 軟件架構也在不斷更迭:從原先的單體架構,到集群架構,再到現在的分布式和微服務架構。系統地學習分布式架構對于技術人的成長可以說是非常關鍵。
今天給大家推薦這樣一本書——《分布式架構原理與實踐》。這本書獲得 60 萬閱讀量,匯總了前人的經驗與作者踩過的坑,讓需要了解分布式架構的人可以在這書中獲取所求。這同樣也是一本企業管理者、架構師、研發人員和產品經理真正需要的技術實踐書。
本書作者崔皓,擁有 20 多年從業經驗的 IT 老兵。他見證了系統設計從單體架構到分布式架構的過程。
從 2016 年起,他開始關注分布式架構,并在自己的團隊中使用。跟所有開發者的學習路徑幾乎相似,崔皓老師遇到過很多問題,也踩過不少坑。當業務處于飛速發展時,面對海量數據,系統需要更加強大的處理能力和擴展能力,而分布式架構設計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2017 年,崔皓老師開始在博客上將工作經驗與學習所得進行匯總,至今發表 100 多篇技術博文,擁有個人專欄“秒殺高并發白話實戰”。
2020 年初,他發表的文章字數已經超過 40 萬,此舉旨在將多年經驗匯編成書并分享給更多的人。
中國人講究“觀、為、得”,“觀”就是看別人做事,“為”就是自己嘗試用學到的東西做事,之后才能有所“得”。
寫書亦如此,“觀”就是學習的過程,從前輩那里找到靈感;“為”就是通過實踐,將內容和自身經驗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文字,這樣才能將知識轉化為“得”。
匯總前人的經驗與自己踩過的坑,并分享給需要的人,就是這本書的寫作目的。
內容簡介
本書從軟件結構的發展歷史入手,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描述了分布式架構的特性和存在的問題,并圍繞這些問題展開了分析和實踐。
書中從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這三個方面,分別講解了分布式應用服務的拆分、分布式調用、分布式協同、分布式計算、分布式存儲、分布式資源管理和調度、高性能與可用性以及指標與監控等內容,基本涵蓋了分布式技術的要點。
讀者既可以按照邏輯聯系從前往后看,也可以只閱讀感興趣的章節。
?一本真正覆蓋全職業類型的
分布式架構書
作者在職業生涯中,擔任過程序員、技術組長、架構師、業務分析師、項目經理、技術經理等不同角色,深知技術知識并非某一類人的專屬物品。
所以本書對技術的核心要點進行抽象和深化,不僅讓擁有專業背景的程序員、架構師看懂,也能讓相關專業的業務分析師、項目管理者弄明白。
基于這個理念,本書設置了“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辦”這三方面,分別對應到了思路、機制和實踐。
“為什么”指明了使用某種技術的原因,通常指出具體的技術痛點,并針對性提出解決方案,從而引出對應的技術,適合程序員、技術組長、架構師、業務分析師、項目管理者閱讀。
“是什么”針對技術的核心架構展開,分析其原理和結構,讓大家從內部了解技術架構,為后面的“怎么辦”做鋪墊,適合技術組長、架構師閱讀。
他們需要對技術核心了如指掌,這樣才能在架構出現問題的時候,直指問題的根本,站在實現機制的高度看待整個系統架構。
“怎么辦”根據技術架構的核心概念,形成最佳實踐,程序員、技術組長、架構師、項目管理者可以了解具體應用的落地和工具、架構的選擇。
為什么要寫這本書
隨著業務的飛速發展,IT軟件架構也在不斷更迭。從原先的單體架構到集群,以及現在分布式的架構。每一步的發展都在解決業務的復雜性、高并發、可用性等問題。
如果關注分布式架構,就會發現,它具有分布性、自治性、并行性、全局性等特性,這些特性會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例如應用服務如何拆分、服務之間如何通信、服務之間如何協同、分配資源如何計算等。
本書講解了分布式架構的特征及其存在的問題,書中沿著這些問題是什么、為什么存在這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展開講解。
首先,業務引領技術,所以需要將業務轉化、拆分成應用服務,讓這些應用服務分布在不同的進程、容器、服務器以及網絡結點,然后要考慮應用服務之間的通信和協同問題,有了通信和協同,這些應用服務就能夠更好地工作(計算),并將計算結果存儲下來。
接下來,需要將這些計算、存儲資源進行管理和調度,做到資源與請求相匹配。同時,分布式系統解決了大流量、高并發的問題,但是可用性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需要將過程進行指標度量和監控。
最后,再用一個秒殺系統的例子將上面的幾個問題串起來,做總結。
閱讀指南
拿到書后,可以先閱讀第1章,其中介紹了分布式技術的發展歷程以及全書的敘述邏輯。
本書按照“拆分→調用→協同→計算→存儲→調度→高性能與可用性→指標與監控”這樣的邏輯主線展開描述。
雖然章節之間有連貫性,但是也可以分開閱讀,并且不會影響閱讀體驗。
特色
在閱讀技術書時,可能會出現記不住、記不清的情況,但是一定會對書中的圖記得非常清晰。
因此,作者結合自身讀書習慣,將系統架構以及數據流程繪制成 300 多張圖片,一圖勝千言,以圖片的形式展示,方便讀者閱讀、理解、記憶。
作者簡介
崔皓,資深架構師,10 年分布式架構經驗。曾任惠普技術專家。
樂于分享,撰寫了很多熱門技術文章,閱讀量超過 60 萬。
大佬推薦
我和崔皓從在惠普共事開始,已經認識很多年了。他是一個做事情非常認真、仔細的人。
后來有段時間我們又在同一家創業公司共事,他負責管理產品研發團隊,只用一年的時間,他就把一個初創公司的產品研發團隊從零打造成了一個優秀的團隊,各項產品研發指標都超過了比較基準,這讓我再次對他肅然起敬。
本書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架構設計的演進歷程和各個關鍵模塊,可以說是對作者多年工作經驗的總結。無論是對剛進入架構設計師行業的開發人員,還是對資深的架構設計師而言,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在這本書中,我還看到了很多他在項目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和分享,是一本難得的理論結合實踐的書,值得一看。如果能有幸再聽到作者分享在美國的研發經歷,將讓我受益匪淺。——吳暉,上海聯蔚利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金融科技行業)運營總監,前 SAP 大中華區 OEM 售前部門負責人,前惠普云計算交付中國區負責人
本書的寫作歷時 3 年,崔皓把過去多年在研究和應用分布式系統過程中的經驗整理到了其中,同時還對技術背后的原理做了詳盡剖析,能夠讓讀者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而不僅是紙上談兵。本書通俗易懂、操作性強,對于初學者、高級程序員、架構師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在實際項目中,到底是如何有效應用分布式系統的?這本書會給你答案。——馮是聰,百煉智能 CEO
老崔是我 10 年的同事,不管是在中國惠普研發中心還是在互聯網創業期間,他一直以資深架構師的角色奮戰在大型復雜項目的一線,對分布式架構有著相當深入的理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擅長將技術理論落地,特別是在設計和把控高可用、高并發系統方面。
隨著國內互聯網產業在最近 15 年的飛速發展,從底層的分布式存儲、分布式數據庫,到以微服務形式呈現的分布式計算、物聯網場景下的邊緣計算,再到區塊鏈技術以及人工智能領域的聯邦學習,無一不是分布式架構理念和相關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和落地實踐。
本書從應用和實踐的角度系統講解了分布式架構的相關技術和組件在實際場景中的應用,能幫助讀者全面梳理和了解分布式架構的原理及知識體系,以期“授之以漁”。——胡浩文,神州數碼研發中心技術總監,前惠普交付中心研發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