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助力金融行業培養復合型科技人才
中國光大銀行總行信息科技部運維中心?朱博/文
導語:科技的迅猛發展,新產品及服務的不斷涌現和迭代,使科技賦能與創新不但成為了金融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也加速了其數字化轉型的速度。當然,作為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金融行業在數字化轉型的同時,更需保證底層科技的安全可控。
加快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金融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國產化,已經上升至政策管理層面。隨著工信部及“一行兩會”制定的金融行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國產化任務的推出,華為等國內優秀IT企業快速崛起,積極為金融行業的科技國產化提供有力支持。
光大銀行作為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早在2015年,總分行的網絡數通領域便開始試行華為產品,截至2020年年底,光大銀行大部分的非核心生產網絡,新建的大數據、SDN網絡均使用華為自主研發的設備,網絡基礎設施的國產化正在按計劃穩步推進。此外,光大銀行也是國內首家在數據倉庫體系中引入國產產品的股份制銀行,目前華為云GaussDB(DWS)已在光大銀行成功上線,成為我行數據倉庫體系重要的支撐平臺之一。
在網絡科技產品更新換代的關鍵時期,網絡工程師作為光大銀行內部與技術打交道的排頭兵,其自身的技術能力也需同步提升。而華為的HCIE培訓認證體系,無疑將有助于光大銀行培養一批全新的國產IT生態下的數據中心運維人才。
HCIE助力網絡人才提升新架構運維能力
在與華為專家的溝通過程中我們了解到,HCIE是華為職業認證中最高級別的認證,覆蓋路由交換(Routing&Switching)、數據中心(Data Center)等技術領域,致力于為企業的大中型數據中心培養相關技術專家。
多年前,光大銀行數據中心的網絡核心交換機、防火墻等產品使用的都是國外品牌,因此團隊內的技術人員更熟悉這些品牌設備的組網模式、命令行風格及排錯思路。2015年開始,隨著光大銀行與華為合作項目的不斷增多,銀行網絡中采用華為CE系列交換機、NE系列路由器的節點也隨之大幅增長。由于銀行對數據中心網絡的要求非常高,如果發生網絡故障,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分析處理,因此,如何快速提升工程師們使用華為產品的熟練度就被提上了運維團隊的日程。為了更好地掌握華為的新產品、新技術,便于開展規劃及運維工作,中國光大銀行運維中心積極鼓勵各位網絡工程師備考HCIE。
變化是顯而易見的。一開始,運維中心的網絡工程師們通過學習HCIE-Routing&Switching,改變了對華為HCIE的固有印象——只是將設備的命令行更換了一種格式。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大家發現,華為不僅非常重視在數通領域的科研投入,對于很多通用網絡協議的理解非常深入,而且還提出了很多自有標準,例如對OSPF內管距的重新定義等。不斷的學習讓大家了解到,華為的策略并非簡單地實現同類產品的對位置換,而是在緊跟網絡發展趨勢的同時,系統地提出了一套新的數據中心網絡解決方案,這一點在HCIE學習的后期,對于VxLAN/EVPN等技術的應用體現得更為明顯。
目前,華為主推的是基于Overlay的SDN網絡,其采用Spine-Leaf架構,而非之前業內采用較多的7-5-2架構,不僅可以有效控制二層廣播域的范圍,還可以配合云平臺實現網絡資源的靈活供給。“我可以將在HCIE學到的新一代網絡架構、運維思路直接運用到現實的網絡新建項目中,而學習的過程也再度強化了我對網絡路由交換技術的理解,使我在每天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之余,能夠不斷提升技術能力,同時還拓展了我的視野,使我看清了網絡未來的演進方向,開發了前瞻性思維。”一位運維中心的網絡工程師這樣評價HCIE的學習。
對于銀行數據中心的資源交付來說,私有云+混合云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而其傳統的業務網絡也在走SDN化路線,因此未來的銀行科技系統必然會呈現“穩態+敏態”并存的態勢,既要支持典型金融業務強一致性的要求,又要面向互聯網金融提供微服務、多活、DevOps等部署方式。基于此,未來不管是采用OpenStack還是K8S及云原生等技術搭建云平臺,底層都需要SDN的支持。隨著計算、存儲資源及網絡資源關聯性的不斷增強,傳統的服務器、網絡、存儲等不同產品技術領域各自交付的模式必將被顛覆。以K8S為例,承載其運行的網絡必須具備實現CNI的能力,容器應用的投產需要軟件SDN產品的聯動支持,此時,網絡工程師不僅要操控硬件的交換機,還需熟練掌握軟件產品模擬的各類網絡資源,并具備一定的編碼能力。
因此,在通過HCIE-Routing&Switching認證后,基于行業發展的需求,我們將下一步的目標定為學習HCIE-Data Center(數據中心)技術。部分分行會從系統、網絡兩個專業團隊中專門抽調人員成立云技術團隊,開展私有云平臺的建設及運維工作,目的是與云專業的同事共同實現資源的自動交付。而學習華為HCIE-Data Center可以拓寬專業面,更好地理解云內網絡的運行及云上從應用到基礎架構的全流程操作模式,更方便地開展跨部門合作。
金融云數據中心日盛,促使業務和IT架構發生變化
金融云數據中心作為支撐金融機構發展、壯大的基石,有助于金融機構改善系統體驗、提升運算能力、重組數據價值、降低運行成本,因此成為了金融行業首選的科技平臺。
在傳統的金融數據中心架構中,計算、存儲及網絡資源各自獨立,分別由不同的業務部門進行資產管理、設備上線、運行、業務變更及運維,同時,不同的計算、存儲及網絡資源池也由不同的廠家分開建設,這種涇渭分明的IT技術架構在金融行業及眾多企業中運行多年。基于此,未來的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云數據中心建設無疑將面臨一系列挑戰,科技部門需要更多的云網融合專業人才。
同時,云的出現,也打破了傳統的人才培養規則。作為云計算架構的重要組件,云平臺可實現計算、存儲及網絡資源的統一管理,這不僅意味著傳統的獨立架構將從技術層面先行走向融合,也將使金融機構科技部門的職能發生很大變化。例如,在傳統規劃中,科技部門更多的工作是根據業務需求規劃業務架構及硬件資源,而實現云化后,則需要進行云上業務的架構設計,并規劃云網絡、云存儲和云計算等資源。可見,業務綜合能力更強的復合型人才將成為科技部門的重點培養對象。
金融云商用化,亟需融合型數據中心人才
隨著金融云建設進入新階段,以及金融業務在生產環境中的正式上線,金融云商用化的序幕正徐徐拉開。云計算不但帶來了資源的統一管理、業務的敏捷部署、彈性伸縮、按需自助等優勢,也帶來了系統復雜度的提升。
系統復雜度的主要體現就是技術融合。以網絡為例,在傳統數據中心,網絡的邊界在服務器與接入交換機之間,而云網絡的邊界則延伸到了服務器內部的虛擬交換機,導致服務器內部出現了一個虛擬的網絡拓撲,那這個網絡該如何運維,又該由誰來運維,就成為金融數據中心工程師們共同思考的一個問題。
與此同時,系統復雜度的提升也對金融科技人員的技術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云的網絡、計算及存儲無法分割,一旦出現問題,就很難界定并獨立解決,因此,對于金融云數據中心來說,如何通過融合性技術的學習,進行人才隊伍的建設就成為迫在眉睫的工作。
任重道遠,華為助力培養人才
針對金融數據中心云網一體化的復雜運維場景,網絡工程師們不僅需掌握傳統的路由交換協議、數據中心SDN等網絡技術,還需掌握虛擬化、云計算、存儲陣列及分布式存儲等IT技術,以融合的知識儲備應對云時代復雜業務的挑戰。華為的HCIE-Data Center培訓在數據中心的實際規劃運維工作中不斷證實著它的價值。
同時,針對金融機構對數據中心基礎及各子系統設計、咨詢、規劃能力等方面的人才需求,華為還推出了HCIE-Data Center Facility Design,以幫助學員深度學習數據中心的各項規劃、咨詢及業務流程,如評估模型工具的使用,編寫選址及可行性研究報告,供配電系統、制冷系統及DCIM系統的規劃設計思路等,助其逐步成長為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領域具備規劃設計能力的專家,以滿足金融機構數據中心個性化建設的需求。隨著技術的不斷演進,華為技術專家表示,將不斷升級Data Center認證的相關知識點,保證學員能力的與時俱進,以滿足金融機構對相關人員技術及能力提升的要求。
人才的培養任重而道遠。未來,光大銀行將繼續攜手華為,培養更多的融合型技術人才,在運營好金融云數據中心,保障業務安全、連續、穩定的同時,進一步打造出一個“統一、協同、共享、敏捷”的智慧金融和智慧生態,為光大銀行的網絡安全與數據安全保駕護航。
客戶感言
在網絡科技產品更新換代的關鍵時期,網絡工程師作為光大銀行內部與技術打交道的排頭兵,其自身的技術能力也需同步提升。而華為HCIE培訓認證體系,無疑將有助于光大銀行培養一批全新的國產IT生態下的數據中心運維人才。——中國光大銀行總行信息科技部運維中心 朱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