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抓住”這幾點就夠了 ...
很多企業轟轟烈烈在搞數字化轉型,那么數字化到底在做什么?哪些工作和數字化產生了密切的聯系呢。
一些企業定了數字化的戰略目標,要求進行全面的“轉型”。
但是數字化這個概念很抽象,導致很多企業或部門,根本無法找到“響應”的抓手,很難專門針對數字化開展有序的轉型活動。
最后,只得在事后隨意把一些看似相關的工作內容“揉”到數字化的“成績”里來核算 ...
數字化的目標是“業務轉型”,業務完成轉型的標準因企業、因行業,因業務而異。
為了達到業務的轉型,需要開展一系列具體的工作,背后必須有一個標準化的管理框架來指導目標的分解,根據實際情況來明確每個被分解的任務如何定義。
一種有效的分解方式是,把數字化拆解為:數據、流程、技術、人,等幾個環節來開展具體的工作內容。
1 . “流程”是基礎,是數字化的底圖
首先要梳理流程,通過梳理流程了解業務現狀,同時可以明確數字化的目標和指標。
比如,通過對流程進行分析,確定目標將對某項業務的投訴工單的處理時效性由原來的兩周時間壓縮到2個小時以內;把周報數據的獲取從線下統計處理變成線上自助抽取...
對流程優化的目標一般分為幾種情況:刪減、替代、合并 ..
刪減,是指刪除掉冗余或不必要的業務環節;替代,一般是用某個新環節替代舊的環節,或者通過數字技術實現機器替代人工實現環節的加速;合并,通常是把某些類似的環節進行融合,使其更加精簡 ...
2. “數據”是載體,是數字化的子彈
支撐業務流程的本質是對信息流和數據流的處理,因此數據是流程優化的抓手。通過數據的變化來理解業務活動產生了什么影響。
從業務流的視角看,數據的變化既可以作用于點,也可以作用于線。
作用于“點”,就是在業務流程的某個環節進行數據分析,挖掘業務風險或業務價值,提高業務流程的總體價值屬性。
作用于“線”,就是在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之間,利用數據的流轉來加速業務的流轉,提高業務流程的價值轉化速度。
因此,在數字化工作中,需要梳理、治理、開發相關的數據資源,使其滿足對業務流程提升改進的內容和形式要求。
3. 技術是手段,是數字化的動能
數字化轉型離不開數字技術。
無論是構建人機交互系統工具,還是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的算法或服務,本質都是數字技術的具體呈現形式。
技術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地構建滿足業務要求的數據集,將數據資源定向轉變為數據資產,以達到預期的轉型業務目標。
在數字化項目中,需要構建一系列的數據管理平臺、應用工具、技術插件等,部署相應的模型、算法,以及服務。
數字技術是數字化轉型的動能,是讓數據發揮信息價值效果的工具和手段。同時,數字技術的發展程度也制約數字化項目的實施策略選擇。
近年來,隨著AGI大模型等新興AI技術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新穎”數字化場景涌現出來,為企業進一步利用數據資源提升業務能力開拓更多實踐思路。
4. “人”-是核心,是數字化的舵手
人是一切業務的核心,自然業務是數字化轉型中的業務流程中的核心。即便數字化替代了絕大多數“人”的工作,但數字化后的業務活動仍然無法完全脫離人的監督而存在。
數字化,總體是一個人機協同,人機交互的過程。
人為機器進行知識強化,機器為人進行信息強化,二者配合完成任務。
在數字化活動中,人起到舵手的作用,告訴機器應該如何做,來完成業務提升的目標。
這種職能既發生在系統建設階段,也發生在系統運行階段。
在系統建設階段,人需要參與應用架構和數據架構的設計;在系統運行階段,人需要在特定的條件使用系統來完成改造后業務“節點”中規定的任務環節。
人是轉型方向的保障,同時也是轉型效果的實際責任人,執行者。機器替代人的基礎行為活動,但是不能替代人的運營和決策。
直到完成人的改造,才算真正完成數字化轉型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