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1000人后「廣進」10億扭虧為盈,AI接管客服效率提升八成
上周,硅谷風投巨頭a16z合伙人Alex Rampell在官網上發布一篇文章,探討了AI如何將資本自動轉化為勞動力,會對當下的勞動力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報告指出,雖然AI不會完全取代勞動力,但考慮到越來越高的勞動力成本,以及AI超強的學習推理能力,AI將逐漸吞噬白領職工這個薪酬支出近10萬億的市場。
文章中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等式,AI時代的E=MC2 中,資本購買了GPU,雇傭了工程師,也可能購買了咖啡供工程師們提神醒腦。
工程師喝著咖啡寫代碼,然后軟件和代碼神奇地轉化成了勞動力——
簡單來說,就是AI應用軟件能夠代替人工勞動力完成工作,例如寫文案、繪圖、做設計等等,甚至有些AI軟件還能用來敲代碼。
這個等式更深刻的含義在于,AI正在帶來一場深刻的社會經濟變革,軟件轉化為勞動力,這將重新定義白領工作和企業運營模式。
AI的潛力在于通過自動化和智能化,深入滲透數萬億美元規模的白領勞動力市場,而不僅僅是3000億美元的企業軟件市場,這將徹底改變人類勞動力的結構和價值。
文章中還提到了,AI軟件公司將走向三條路徑:
- 在現有軟件上運行的AI工具
- 可能取代現有軟件的AI工具
- 轉化為勞動力的新型AI工具
那么,最有潛力的就是第三類,因為它不僅能夠輔助人類勞動力工作,還打破了軟件與勞動力之間的界限,創造出了資本最喜歡的勞動力:可以24小時運轉的機器。
AI不僅僅是輔助人們辦公的一個工具,可能會取代人類勞動力直接參與到工作流程中。
以上文章中提到的情況,AI蠶食白領職工市場,喪鐘似乎已經敲響。
Klarna大裁員
隨著人工智能的應用變得更加普遍,一家專門從事直接支付、貨到付款和分期付款的瑞典金融服務公司Klarna準備將員工人數削減近50%。
Klarna由首席執行官Sebastian Siemiatkowski、Niklas Adalberth和Victor Jacobsson于2005年在瑞典創立。
Klarna允許消費者通過無息分期付款的支付方式在網上購物,主要在歐洲開展業務,并在美國與Affirm和Afterpay等對手公司競爭。
Klarna也曾輝煌一時,一度是歐洲估值最高的初創公司,估值曾達456億美元。
2019年之前,Klarna一直處于盈利狀態,但在美國經歷一段時期的快速擴張后,2020年開始出現財務虧損。
2022年,市場形勢變得更為嚴峻時,公司高層卻決定下再次融資,導致公司IPO規模暴跌85%,估值僅為65億美元。
2023年,Klarna經營狀況每況愈下,在一年時間中裁掉了1000多名員工。公司也曾直言不諱地表示,大規模裁員的部分原因是因為人工智能的使用。
今年,公司還計劃實施進一步裁員,預計裁撤員工數量接近2000個。
與去年相比,Klarna目前的員工人數從大約5000人減少到了3800人。預計,Klarna的客戶服務和營銷部門將進行最大幅度的裁員,而這兩個部門正是能夠最有效地實施AI代工的部門。
CEO Sebastian Siemiatkowski表示,他相信公司可以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未來公司只需2000名員工就可以正常運轉。
根據網站信息,Klarna總部位于瑞典,在倫敦和曼徹斯特設有兩個英國辦事處,并在歐洲、美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設有眾多辦事處。
雖然有關Klarna除總部之外的其他地區詳細信息很少,但裁員計劃將在世界各地各個工廠進行。除了客戶服務之外,Klarna目前還準備在營銷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
另外,勞動力的減少不都是通過裁員實現的,員工的自然流動和去年開始實施的招聘凍結都有關系。
Klarna從去年9月份以來就沒有招聘過員工,并且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不招聘工程師以外的任何員工。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3 年就業未來報告》,未來五年內,超過75%的公司預計在工作流程中集成AI工具,AI「代工」造成的裁員將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狀況。
例如,谷歌在年初裁員6%,根據1月份的一項調查結果,多方都認為裁員與轉向人工智能技術有關。
MSN、Salesforce和Duolingo等大型科技公司都紛紛效仿,戴爾預計裁員約1.2萬人,以利用人工智能來精簡業務。
裁員后扭虧為盈,AI客服上線
在今年3月發表的第一季度財報中,Klarna將裁員歸因于對于人工智能的大規模應用,人工智能已經能夠代替人類勞動力,并且第一季度已經實現了盈利。
CEO Sebastian Siemiatkowski表示,「Klarna收入同比增長29%,再加上人工智能降低了運營費用,我們再次達成了盈利季度的目標,未來幾個月,我們還將推出更多的新產品。」
Klarna聲稱,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已經可以代為完成以前至少700名全職客戶服務代理的工作量,例如回答有關退款、退貨、付款、取消等問題。
AI聊天工具讓客戶服務查詢的平均解決時間從11分鐘減少到了2分鐘,甚至可以完成35種語言的各種查詢工作;而且與人工客服相比,保持了基本持平的客戶滿意度。
正如公司CEO所說,AI保證工作完成質量的同時,降低了運營費用并提高了毛利潤。
除了讓AI做客服,人工智能還能充當強大的購物助手,幫助消費者發現和選擇適合他們的產品,進一步改變購物體驗,幫助消費者節省時間和金錢。
最近,剛剛發布的Klarna的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公司收入增長了27%,達到133億瑞典克朗(約9.9 億英鎊),在美國的收入增長尤其強勁,由于商家入駐數量的增加,美國銷售額增長了38%。
此外,公司從上一年的虧損4.56億克朗轉為盈利6.73億克朗,進一步的裁員計劃與Klarna的「扭虧為盈」戰略的同時進行。
經營狀況大為改善后,Klarna考慮最早在明年進行首次公開募股 (IPO),對人工智能布局的優勢很可能成為關鍵賣點。
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Klarna CEO表示的確已經將延期的上市計劃提上日程,但強調目前還沒有具體安排。
8月21日,Klarna還宣布收購了新西蘭支付平臺Laybuy,進一步整合資源,擴大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勞動力支出整體下降,但與去年相比,每位員工的工資出現大幅增加,平均收入增長了73%。
可見,AI介入后的勞動力市場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