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倉庫到數據中臺再到數據飛輪,我了解的數據技術進化史
一、數據倉庫到數據中臺
還在學生時代,只知道數據庫,進入工作后了解到數據倉庫。隨著時間的推移,又出現了數據中臺。
1. 數據倉庫的誕生:企業有很多部門,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電腦系統來記錄數據,比如銷售部門記錄銷售額,庫存部門記錄商品數量。但這些數據都分散在每個人自己的電腦上。
2. 集中存儲的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不止數據所屬人本身需要使用這份數據,需要一個地方來集中存放所有數據,這樣更容易進行分析和決策。于是,數據倉庫應運而生,它就像一個大型工具房,把所有數據統一存放,方便大家使用。
3.數據倉庫的局限性:雖然數據倉庫解決了數據集中存儲的問題,但隨著數據量的增加,企業發現僅僅存儲數據還不夠。數據需要被更快地處理和分析,而且不同部門對數據的需求也不一樣。這時候,數據倉庫就像一個雖然工具齊全,但工具擺放混亂、使用不便的工具房。
4. 數據中臺的出現: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數據中臺的概念被提出。數據中臺不僅僅是一個存放數據的地方,它還提供了數據加工、清洗、分析等一系列服務。它就像是工具房的升級版,不僅有所有工具,還有專門的工具維護人員,幫你快速找到需要的工具,甚至可以根據你的需求定制工具。
5. 數據中臺的功能:數據中臺通過提供數據服務接口,讓業務系統能夠方便地獲取所需的數據,實現快速的數據分析和業務決策。它還支持數據的共享和整合,打破了數據孤島,讓數據在企業內部流動起來,更好地支持業務創新和運營效率的提升。
二、數據中臺到數據飛輪
1. 數據飛輪的出現:數據中臺到數據飛輪,可以看作是企業數據管理的進化。數據中臺滿足了集中存儲、管理、分析和共享數據,確保了數據質量和數據安全。數據飛輪強調的是一個正向的循環機制,通過使用數據中臺的數據來推動業務的發展,從而產生更多數據
2.數據中臺與數據飛輪的區別:
從我的理解來說,數據中臺是數據的整合和治理,而數據飛輪在于利用數據反饋業務,讓業務的持續增長。
我個人角度理解,無論是數據倉庫、數據中臺、數據飛輪,本質上都沒有區別,都是為了更好的記錄數據使用數據,是一步步的進化。
在計算機還沒誕生的古老年代,用不同顏色和大小的繩結來標記事情。后面用手寫記錄數據。
隨著計算機的發明,數據倉庫成可以存放數據,方便查找和分析。
進入了大數據時代,數據量變得超級龐大,傳統的數據處理方法已經應付不過來了。人工可能沒有辦法分析那么龐大的數據。
所以,數據飛輪AI能夠利用人腦對業務的理解,提煉海量數據,從而尋找海量數據的規律,找到能夠提高業務經營的關鍵點。這就是我對數據發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