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加入Agent爭霸賽!Grok DeeperSearch上場,對決Gemini Deep Research
2025年Agent大戰,Deep Research「研究智能體」率先開打!
第一個登場的谷歌Gemini,隨后OpenAI、Perplexity等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同名功能。
Grok是個例外,與Grok 3一同發布的是「DeepSearch」,沒有「Research」只有「Search」。
有趣的是,就在昨天,Grok悄無聲息地推出了全新的功能 ——「DeeperSearch」。
在Grok網頁中點擊DeepSearch的小箭頭,免費用戶也可使用DeeperSearch。
比較一下DeeperSearch和Deep Research,不能說一模一樣,至少也是AI界的Cosplay。
Grok DeeperSearch | Gemini Deep Research |
現在利用AI的Deep Research / DeeperSearch,可以探索復雜主題,并以全面、詳細的報告形式呈現研究成果。
接下來,深入了解一下如何更高效的使用Deep Research/DeeperSearch的技巧吧。
DeeperSearch試用
Grok是X上內置的AI模型,讓DeeperSearch搜索了過去48小時X上的熱點AI資訊,效果的確不錯。
不過,不是每次體驗都很流暢。
從事NLP研究的Casper Hansen,表示:「Grok DeeperSearch再創紀錄。純搜索和思考時長達16 分鐘。」
搞笑的是在思考過程中,DeeperSearch很像人的自言自語,比如「我在想,搜索****可能會太模糊。」
現場開盒匿名網友
從事預測研究的Sam Atis,直接問起了Grok的DeeperSearch下列問題:
你可以找出Sam Atis是誰嗎?我想知道撰寫Samstack.io的人的真實身份。
同樣的問題,Grok的DeeperSearch認出了Sam Atis的真實身份,而DeepSearch并沒有得到正確答案。
DeeperSearch查出了他之前工作過的地方(一家非常小的NPO),然后檢查了那里所有工作人員的背景,與他在 UCL學習政治學的事實相符。
Sam Atis還測試了「你能找到[人物]的Reddit賬號嗎?」,其中[人物]針對他認識的人,結果很成功。
盡管和Reddit賬號之間沒有明顯的聯系,DeeperSearch從一篇文章中正確推斷出來的匿名賬戶的真實真實身份。
這也讓Sam Atis猜測:「不久,使用化名的作者都將不在安全,許多人都能被LLM認出來了。」
如果真的在乎個人隱私,這的確令人擔心。
AI也被問煩了
網友Nathan Clement向DeeperSearch問了一個智能體協議MCP的問題,把Grok 3問沉默了。
Grok 3對提問分析了長達5分鐘47秒,找到了10個網頁,但報告一句話也沒生成,直接顯示無法完成回復。
Nathan Clement推測,或許DeeperSearch被MCP問題問煩了。
實測:速度有些慢
打開Grok 3的DeeperSearch功能,發送提示:「總結一下深度研究功能的進展」。
DeeperSearch查詢了46個信息來源,10個網站,耗時37分鐘37秒,完成了相關報告。
然而,Grok 3只總結了OpenAI的深度研究功能進展。
全球范圍內,谷歌Gemini首次發布了Deep Research功能,并在不斷更新;xAI的類似功能也沒有考慮進去。
毫無疑問,關鍵引用全是OpenAI的消息。
DeeperSearch:不只是搜索
熱衷xAI的Denis Labelle,在X上分享了充分利用DeeperSearch的經驗。
DeeperSearch增強了下列3項功能:
- 廣泛的查詢處理能力:(例如)收集Grok 3高級功能的全面信息,表現完美。
- 個性化洞察:能夠根據查詢意圖調整回復內容。
- 實時集成:獲取最新數據,比如隨時掌握Grok 3相關討論的最新動態。
1. 從一般查詢入手,進行初步研究
DeeperSearch采用先進算法,能夠快速提供多樣化、符合上下文的搜索結果。
如何操作:提出關于Grok 3功能的高層次問題。
示例:「Grok 3的主要高級功能有哪些?」
(你將獲得關于DeeperSearch、Think模式、實時數據集成等功能的詳細概述。)
2. 利用Think功能進行深入分析
- 提煉Grok 3的高級功能要點。
- 評估信息的可靠性。
- 查找明確需要進一步探索的領域。
操作步驟:
- 運行DeeperSearch查詢:「Grok 3的高級功能有哪些?」
- 切換到Think模式:「總結Grok 3的高級功能,并指出可能缺失的細節。」
- 根據生成的結果,優化你的下一步查詢
3. 設計精準提示詞,獲取深入見解
- 明確你的需求,聚焦特定信息
- 請求分析,而不僅僅是事實羅列
- 表達清晰、簡潔
示例:
- 「分析Grok 3的DeeperSearch功能,如何處理關于其高級特性的復雜查詢。」
- 「評估Grok 3的實時數據集成功能在增強其高級特性方面的作用。」
4. 使用透明度功能驗證結果
- 理解邏輯:查看AI如何解讀Grok 3的高級功能
- 發現錯誤:識別潛在的偏見或不準確之處
- 建立信任:確認輸出結果的可靠性
操作步驟:
- 在獲得結果后,切換「思考」(think)選項以查看AI的推理步驟
- 檢查關于Grok 3功能聲明的一致性
- 如有必要,調整你的問題
5. 采用迭代式工作流程
- DeeperSearch模式:從關于Grok 3高級功能的一般查詢開始
- Think模式:分析結果并找出遺漏之處
- 再次切換至DeeperSearch模式:優化查詢,深入挖掘信息
重復上述過程,直到滿意為止。
示例:
- 「Grok 3的高級功能有哪些?」
- 「響應列出了功能,但缺乏對局限性的詳細說明。遺漏了什么?」
- 「Grok 3的高級功能(如DeeperSearch)有哪些局限性?」
高效prompt推薦
- 「分析Grok 3的DeeperSearch功能如何增強其高級功能集。」
- 「評估Grok 3的Think模式在其高級功能中的有效性。」
- 「評估Grok 3的實時數據集成功能作為高級功能的優勢與劣勢。」
- 「分析Grok 3的DeeperSearch在詳細說明其高級功能時的準確性。」
- 「確定Grok 3的高級功能(如DeeperSearch)如何支持AI研究。」
- 「總結Grok 3的透明性功能(如Thoughts開關)在其高級功能中的優勢。」
- 「預測Grok 3的高級功能基于當前能力可能如何發展。」
- 「分析Grok 3的DeeperSearch作為未來版本中領先的高級功能的潛力。」
谷歌Deep Research的6大技巧
Gemini高級產品經理Aarush曾想為孩子尋找適合的夏令營,這通常需要打開幾十個瀏覽器標簽頁,再把所有重要信息整理到一個文檔中。
Aarush和軟件工程師Mukund想到開發一個能研究所有相關信息,并創建報告的AI系統。
與團隊經過幾周進行原型設計后,他們做到了。以下是6個使用小技巧。
Gemini深度研究現已面向所有人開放,還新添了音頻概述功能!
先看這任務需不需要深度研究
如果你要做的事,得花大量時間瀏覽網頁,還得開好多標簽頁,那深度研究就特別有用。
Deep Research是幫你從對某個主題啥都不懂,到透徹了解的得力助手。
但要是想馬上得到一個簡單快速的答案,可能用不著深度研究。
比如說,想簡單了解「金融科技」是啥,直接用Gemini默認的聊天功能就行。
可要是你是個風險投資人,要跟一家金融科技初創公司見面,想快速了解行業最新趨勢,這時候深度研究就能派上大用場。
從簡單直白的問題問起
雖說叫「深度」研究,但不意味著一開始提問就得絞盡腦汁。
「別想太復雜,你隨時能改問題。在深度研究開始干活之前,它會把研究計劃給你看,要是覺得不合適,還能按自己的想法調整。」Aarush表示。
只要點「編輯計劃」選項,用大白話告訴它要加什么內容,或者換個研究方向就行。
不用非得是提問高手,只要把最終目標說清楚,比如「我想給10歲孩子在紐約找個超棒的夏令營」,剩下的深度研究就會幫你搞定。
順著報告內容追問細節
等拿到報告,可能會發現一兩個特別有意思的細節,這時候Aarush建議接著追問。
在聊天窗口里輸入問題,深度研究要么根據之前的研究,馬上給你答案,要么再去網上找找更多信息。
還能在報告生成之后,讓深度研究再加點新內容,它會馬上更新報告。
比如,讓它「在報告里加上夏令營費用的信息」,深度研究就會去找相關信息,然后加到報告里。
看看相關鏈接
Gemini忙著研究、寫報告的時候,界面上會有「顯示思考過程」和「瀏覽過的網站」這兩個選項。
要是點擊「顯示思考過程」,就能看到它是怎么一步步寫出報告的。
這兩個選項都會列出深度研究用到的網站,「瀏覽過的網站」會把網站列出來,但不會講具體研究過程。
等報告的時候,要是哪個網站吸引你了,點一下,就能在新標簽頁打開。
這可是發現新網站的好辦法,要是自己找,說不定根本發現不了這些網站。
用深度研究解決身邊的問題
深度研究特別擅長本地化搜索,能幫你找到周邊的信息。
要是想多了解自己住的社區,或者想找本地商家做個復雜的家庭項目,不妨試試深度研究。
還有個挺實用的場景,就是讓它策劃活動,像辦個晚餐聚會或者生日派對,看深度研究怎么搜尋本地資源。
生成音頻報告,或者導出文檔
因為本周的更新,現在能給報告生成音頻概述了。
音頻概述功能最早是在NotebookLM里推出的,用戶可以聽兩個AI主持人討論、解讀上傳的信息。
現在深度研究也有這功能啦!
報告做好以后,右上角能看到一個切換按鈕,有好幾個選項,其中一個就是生成音頻概述。
它會像播客一樣,把報告內容給你講一遍。
這樣一來,聽音頻的時候還能干別的事,出門在外也能聽。要是你覺得聽比看更容易理解,這個功能就太適合了。
不管是在網頁還是手機上,都能聽,分享、下載也很方便。還能把報告導成文檔。
Mukund表示,「要是我覺得這份報告特別好,想自己再改改,然后發給別人,讓他們也提提意見。」
把報告導成文檔的時候,深度研究引用的所有資料,都會列在參考文獻部分。
要是想把東西打印出來看,或者在上面寫寫畫畫,也完全沒問題。對于習慣在紙質文件上做標記的人來說,這可太實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