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曼慌了!OpenAI連夜加薪全員放假,小扎瘋狂挖人高管震怒
小扎搶人大戰,徹底把OpenAI整慌了。
OpenAI首席研究官Mark Chen直言,「現在,我感覺就像有人闖進我們的家,偷走了我們的東西一樣」。
這份來自Wired的獨家爆料,挖出了OpenAI七大高管向全員發布了一份強硬的備忘錄。
圖片
包括奧特曼在內,所有高層都早已焦頭爛額。
僅僅一周的時間,OpenAI約十位研究員跳槽Meta,目前已公開確認有七人。
圖片
為了挽留人才,OpenAI決定「重新調整薪酬」。
而且,還要給員工們放一周的假。一些人早已對每周80小時繁重工作量提出了不滿。
就連OpenAI內部員工,也承認了研究人員流失至Meta的嚴重程度。
這條帖子作者現已刪除
整體加薪,全員放假
當地時間周六,也就是Meta成功招募OpenAI四位華人研究員之后,這份備忘錄通過Slack發送給了OpenAI全員。
Mark Chen牽頭表示,在頂級人才爭奪上,我們一定會死磕到底。
請相信,我們并沒有坐以待斃!
圖片
面對一下子人員大失血,Mark Chen和奧特曼等高管,正夜以繼日地與收到offer的員工進行溝通。
為此,OpenAI正在重新調整薪酬體系,并探索創新的方式來表彰和獎勵頂級人才。
不過,加薪的基礎,是建立在相對公平之上的,高層會綜合考慮最大幅度的薪資調整。
圖片
這份備忘錄中,還附上了其他七位研究主管的留言。
其中一位研究主管特別叮囑員工,如果收到Meta的offer一定要找他商量——
要是他們逼你們馬上做決定,或者開出那種「過期不候」的離譜條件,直接讓他們閃一邊去。
在別人做人生重大抉擇時施壓,太不地道了。我樂意幫你們分析情況,Meta offer我太了解了。
一些員工的離職,另有原因——OpenAI高強度工作,幾乎每個人每周必須做夠80個小時的牛馬。
為了緩解人們的壓力,據稱,OpenAI下周將基本停工,給員工留下足夠的充電時間。
圖片
不過,公司高管不放假,仍繼續工作。
另一位主管表示,Meta現已得知我們要放假一周,必定會行動:壓迫你們做出決定。如果你感到壓力,不要害怕聯系我們。我和Mark都在,我們愿意支持你!
內部深陷焦慮,未來專注AGI
在OpenAI內部,正經歷著戰略重心的重大調整。
盡管當務之急是關注Meta的動作,但Mark Chen亦承認,過去OpenAI可能過分執著于頻繁的產品更新和與對手的短期較量。
「我們有點陷入了一種不斷推出新版本、時刻盯著競爭對手比較的循環」。
要知道,這是奧特曼一貫以來的要求——每隔幾個月,就要有重磅產品的公布。
不過,OpenAI正將目光投向更遠大的目標——AGI的研發。
在此次備忘錄中,Mark Chen還強調,真正的重點應該是研究如何將不斷增強的計算能力轉化為真正的智能突破。
這才是首要任務,與Meta的競爭只是次要戰場。
奧特曼在Slack中表示,「在戰略轉型的關鍵時刻,Mark展現出的決斷力和正直品格令人敬佩。有他引領方向,是我們的幸運」!
AI人才搶奪戰內幕天價合同與大佬的野心
隨著小扎的挖人攻勢全面展開,誰會出現在他的「天才名單」上,成為硅谷人人心照不宣的猜謎游戲。
就算你壓根沒打算跳槽去Meta,能收到一份來自小扎的天價合同,也足以成為絕佳的吹牛資本,或是一次逼現東家開出更高價碼的良機。
一位風險投資人表示,「我身邊有不少朋友,天天翻看自己的手機消息,就盼著能收到小扎的私信」。
另一邊,高薪新貴的涌入,也讓老員工們怨聲載道。
他們如今必須和那些薪水是自己2倍、3倍甚至更高的同事,共享一個開放式辦公區。
在Meta,這些天價合同也正在公司內部滋生不滿。
老員工們覺得,小扎如此追捧新來的這批「超級巨星」,無異于給他們貼上了「平庸」的標簽。
圖片
在OpenAI,研究員們則在盤算著要如何才能拿到一筆留任獎金。
一位前OpenAI研究員說:「你真的會聽到有人嘀咕:『天啊,我是不是也該鬧一鬧,好讓他們給我加薪?』」。
The Information稱,這場人才搶奪戰,正演變為硅谷有史以來最白熱化的招聘期。
這種對人才的渴求程度,在任何商業史上都難尋先例:從未有過如此巨量的資金,如此迅速地涌入一場資本追逐的游戲。
圖片
以Meta為例,已宣布計劃今年投入640億至72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大部分將用于建設支持其AI業務的數據中心;
而谷歌CEO劈柴也在今年四月重申,公司計劃投入75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
隨著數百萬美元的合同滿天飛,這股招聘狂潮不僅是整個AI研發與商業化競賽的縮影,更是一把精準的標尺,衡量著在這場近代史上最重大的科技競賽中,究竟誰主沉浮。
圖片
到目前為止,薪酬最豐厚的職位無疑是AI研究員、AI研究工程師。
正是這些人,在開發支撐著這場AI熱潮的底層模型。
據一位科技巨頭的HR透露,該領域的入門級工程師,起薪普遍在10-12萬美元之間,外加約15萬美元、分四年兌現的股權。
行業「鄙視鏈」,OpenAI谷歌站塔尖
現如今,一個清晰的行業「鄙視鏈」已然形成。
雄踞金字塔尖的是OpenAI、Anthropic和谷歌DeepMind,它們財力雄厚、影響力巨大,幾乎能挖到任何想要的人。
馬斯克的xAI也已迅速躥升至與它們非常接近的位置。
Meta有時也被歸入這一梯隊,但自其Llama 4模型災難性地發布之后,聲譽已大打折扣。
當被問及Meta時,一位競爭對手公司的研究員反問道,「為什么要為了一點錢,屈身于一個技術上已經落后的實驗室呢?」
緊隨其后的是第二梯隊:亞馬遜、蘋果和微軟。
再往下,則是像Perplexity、Cohere和Mistral AI這類估值超十億美元的獨角獸。
金字塔的更下層,則擠滿了大量的陪跑者和永遠無法出頭的公司。
當然,對于那些鳳毛麟角的頂尖工程師而言,最簡單的致富捷徑或許是自己創辦一家AI公司,然后坐等被收購——Noam Shazeer去年的經歷便是明證。
總的來說,身處上游的公司可以隨意從下游公司「撈人」,但想從上游挖角則困難重重。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則會通過強調其股權的變現能力遠超任何初創公司,來增加對候選人的吸引力。
無論如何,為了敲定心儀的人選,AI公司們正在使出渾身解數。
小扎和Alexandr Wang都親自下場參與招聘。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谷歌DeepMind獵頭甚至會請出聯創謝爾蓋·布林,親自出馬游說那些極具潛力的候選人。
微軟AI的一位HR表示,其團隊的工程師薪酬,通常能達到微軟其他團隊同級別職位的2倍以上。
他們甚至曾開出過5萬美元的額外現金簽約獎金,只為讓候選人立刻停止所有其他面試、當場簽約,以避免夜長夢多,被競爭對手以更高的價格把人搶走。
然而,無論公司或創始人為候選人砸下多少時間與金錢,AI行業令人窒息的瘋狂節奏,正讓許多業內人士身心俱疲,開始盤算著在科技圈的其他角落另謀生路。
今年早些時候,Meta AI部門的一位負責人選擇了離職,放棄了遠超200萬美元的總薪酬,只因公司強調「去年很苦,今年只會更苦」。
他承認,「說實話,當初看到那筆股權入賬時,我真感覺自己中了頭彩」。
參考資料:
https://www.wired.com/story/openai-meta-leadership-talent-rivalry/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inside-great-ai-talent-auction-deals-free-agents-egos?rc=epv9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