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伊風
出品 | 51CTO技術棧(微信號:blog51cto)
馬斯克,又雙叒叕意料之中地遲到了。
Grok 4 原定的直播足足晚了一個小時,馬老板終于姍姍來遲,開始了這場發布會。
圖片
更加推遲上線的,則是大家原以為會同步上線的編程模型 Grok 4 Code —— 直接鴿到下個月發布,讓人有些小失望。
不過,接下來的幾個月,xAI 還將陸續推出一款多模態智能體,以及一款具備視頻理解與生成能力的綜合模型。可以說從7月到10月,Grok 4家族都持續有大動作出來,值得期待。
圖片
回到這場直播,Grok 4 成為了絕對的主角。
本次共發布兩款模型:
- Grok 4
- Grok 4 Heavy:xAI 稱其為“多智能體版本”,多個 Grok 4 協同工作,性能進一步提升。
“Grok 4 是全球最強大的 AI 模型。”
馬斯克在直播中說:“它在所有學科上的學術水平都超過博士,無一例外。如果到明年 Grok 還沒發現點新的科學知識,我會感到很驚訝。”
Grok 4 Heavy 在列出的各項學術基準測試中全面登頂,拿下 SOTA。
圖片
價格也拉開了差距:
- 普通版(Grok 4)為 每月 30 美元
- 超大杯(Grok 4 Heavy)則高達 每月 300 美元!
圖片
整場直播的演示環節不像上次Grok 3的發布如此密集。
但仍然有些“整活”環節,讓人印象十分深刻!首先,就是為了展示Grok的語音交互能力,直接在直播里“拉踩”了OpenAI的4o,從下面這個演示里可以看到Grok的助手“伊芙”反應更迅速、語氣更自然。
而另一個點,則是此前Grok 3發布時馬斯克就心心念念的AI手搓電子游戲。
到了Grok 4 AI已經做的非常像模像樣了,馬斯克預計明年就有成熟的大型游戲能跑出來:
圖片
1.碾壓一切的基準成績——這不就是 AGI?
當 Grok 4 的基準成績鋪天蓋地刷屏后,網友們幾乎給出了統一的結論:
這不就略等于是 AGI了嗎?
從官方發布的測試結果來看,Grok 4 在多個標桿級任務中全面碾壓對手,毫無懸念地登頂各項榜單,成為當前最強的 SOTA 模型。
圖片
比如在 AI 社區關注的 Artificial Analysis 綜合測評中,Grok 從上代的 67 分,躍升至 73 分,實現了明顯的跨代突破。
圖片
而在ARC-AGI基準中,Grok 4也直接飛升,將一眾對手遠遠甩在后面。
這項測試的難度在于,它不是傳統的問答題,而是要求 AI 具備圖形推理、模式識別等“類人類直覺”能力,被視為檢驗“是否具備 AGI 潛力”的試金石。
圖片
而在外界稱為“人類最后一場考試”(Humanity’s Last Exam)的評估中,Grok 4 Heavy 更是以 44.4% 的高分拔得頭籌,遠超 Gemini 和 OpenAI 的 o3 模型。
圖片
甚至在 Claude 曾參與過的“售貨機模擬商戰”實驗中,Grok 也橫空出世,成為最會賺錢的 AI 商人:
- 最終凈利潤是 Claude 的兩倍多
- 執行時長更長
之所以有這么出色的戰績,是因為Grok 4能有效地制定策略,并在長時間內保持一致性。
他們還提了一個超級瘋狂的計劃:如果有辦法把GPU的成本打下來。就可以嘗試搞一百萬臺自動售貨機,然后穩穩賺47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Grok 4和Claude 4都超過了人類的經商水平。
圖片
不過,面對如此夢幻的數據,我們也不能全然“上頭”,還是可以潑一點冷水:
首先,官方數據可能具備一些水分。例如,據此前披露,Grok 3 的部分成績采用了consensus@64”的方式,也就是一題跑 64 次,挑最好的結果出來展示——而對比模型則大多是“一次跑完”的標準流程,這顯然是個有些討巧的“刷榜”策略。
所以,Grok 4 的實際能力還需要權威的獨立榜單來進一步驗證,建議大家蹲蹲民間榜單,綜合評估。
此外,這次 Grok 4 能打得這么猛,也離不開一個“外掛”:
它已經掌握了調用工具(tools)的能力 —— 不再是光靠語言模型硬算,而是能外接計算器、搜索器、甚至模擬瀏覽網頁。看來,模型即Agent也是一個大趨勢。
2.訓練飛躍:首次在訓練階段引入工具使用
在 Grok 4 的訓練過程中,xAI 做出了一項意義重大的突破:首次在訓練階段就引入了工具使用機制。不再僅依賴語言模型自身的泛化能力,而是讓模型從一開始就學會如何調用搜索引擎、計算器等外部工具來完成任務。
這不僅是方法上的革新,更帶來了量級上的性能飛躍。
這個操作到底有多猛?看看下面這張圖就懂了——
圖片
可以說,在“工具使用”這件事上,Grok 4 的可靠性和表現已經把前幾代模型遠遠甩在身后。
而且,也有眼尖的網友發現,Grok 4 heavy之后,性能還有上升空間。據爆料說,xAI內部還有更強的模型因為成本問題沒有發布!
圖片
不過,團隊也坦言,目前 Grok 使用的工具仍然比較原始。如果拿它與 Tesla 或 SpaceX 等工業場景中的工程工具相比,比如精密的物理模擬和有限元分析系統,它還遠遠不夠。但馬斯克明確表示,今年晚些時候,xAI 將為 Grok 接入這些“真正的商業級工具鏈”,讓它具備解決現實科技問題的能力。
而馬斯克也提出,終極形態是將 Grok 與 Optimus(人形機器人)結合,實現 AI 主動感知并操作現實世界。
一旦模型擁有了物理交互能力,它就可以自己“動手試驗”、修正假設、驗證反饋。換句話說,AI 不只是坐在云端思考,而是走進現實世界動手改造它。這將給整個 AI 硬件生態帶來顛覆性的沖擊。
在Grok他們看來,通向 AGI 的路徑,已經不再是“算力夠不夠”這么簡單的問題,而是一個“算力 + 工具 + 實體交互能力”三位一體的大模型工程。
而馬斯克也展望說一旦AI具備了該項能力,將引爆一個數千倍甚至百萬倍規模的新經濟體。
3.寫在最后:Gemini 3、GPT-5都在路上了
雖然 Grok 4 的發布引發熱議,但戰局遠未塵埃落定。
據X上的網友爆料,Gemini 3 很快就要登場了。谷歌最近的迭代速度真的既快又狠,眼見要成為領跑者了。
圖片
而根據奧特曼此前的透露,GPT-5 將在今夏發布,照這個節奏,接下來一到兩個月內,大模型圈還會有更多炸點。
有網友說得很形象:
“哪有什么AI撞墻期?根本看不到墻在哪里!”
你看好今天發布的Grok 4嗎?
或者,你覺得下個最令人期待的大模型會是哪一家推出的?評論區聊聊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