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Agent幾級?知名風投BVP定義Agent七大等級!
知名風險投資機構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BVP)發布了一份關于Agent的洞察,報告中給Agent從L0到L6進行了一個劃分。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這份報告!
首先,Bessemer對AI Agent的定義是:
能夠執行鏈式思維推理,以準確地對序列化工作流采取行動的基礎模型的軟件應用程序。
同時,在他們眼里,一個Agent必須具備以下幾個能力:
- state 必須有個“實體”,無論是大模型還是軟件應用,并且能感知和理解環境。
- Intelligence 得會“思考”,能進行鏈式思維推理,比如規劃、反思、學習、自我審查、記憶等。
- Execute actions 能“動手干活”,比如部署AI生成的代碼,或者起草并發送郵件。
- Complex tasks 能搞定那些需要一步步來、動態變化或者形成序列的復雜工作流程。
- Reliability and Entitlements 干活得靠譜,并且清楚自己代表誰、有啥權限。
Agent的7個等級
Bessemer借鑒了自動駕駛行業的分級方法,提出了從L0到L6的清晰劃分。
下面我們就一層層來看:
L0:無智能 (No agency)
簡單說,就是完全依賴人工操作的AI系統,比如你手動去Prompt一個LLM,或者用一些基于規則的自動化工具。這些在Bessemer看來,還算不上Agent。
L1:思維鏈推理 (Chain-of-thought reasoning)
到了這一層,Agent開始展現出“智能”了。它能進行鏈式思考,理解上下文并進行自我評估,就像我們人類交作業前會自己檢查一遍一樣。這為后續的可靠性打下了基礎,也方便我們追蹤它的“思考過程”。
L2:AI副駕駛(Conditional agency as co-pilot)
L2的Agent不僅能提供信息,還能準確理解信息并感知環境,然后“提議”一些行動。但是,最終還是得有人類“主駕駛”來拍板,批準它的提議或者授權它去執行。
- 舉個栗子: 編程助手(Co-pilot)可以在IDE里給出代碼補全建議,但最終部署代碼,或者允許AI直接修改代碼庫,還是得程序員自己操作或人類經理批準。
L3:任務執行小能手(High autonomy to act on tasks)
這一層的AI Agent擁有了操作系統的權限和資格,可以高度自主地完成任務,并且能保證很強的可靠性。
- 舉個栗子: 代碼Agent能夠自己生成代碼,并且直接、正確地修改代碼庫,無需人審查。
L4:AI打工人上線(Perform job)
完全自主的AI員工出現了!它們能夠理解環境,設定并完成目標,處理復雜的、序列化的工作流程,甚至能搞定以前從未見過的新任務。
- 舉個栗子: AI Agent完全可以像一個初級軟件工程師一樣獨立工作。
L5:AI夢之隊(Teams of agents)
單個AI Agent牛還不夠,L5要求它們能組成團隊!Agent之間可以成功地互動、協作、共享信息,共同完成一個大目標。
- 舉個栗子: 一群AI Agent像一個軟件工程師突擊隊一樣,協同作戰完成項目。
L6:AI當領導(Manage teams of agents)
最高境界來了!這里的Agent不僅能協同工作,還能招募、評估其他AI,指導它們,給它們反饋,甚至在必要時替換掉不給力的AI下屬。
- 舉個栗子: AI工程經理或AI產品經理,負責協調和評估其他AI的工作,以確保某個功能順利上線。
未來,AI有望改進甚至自動化人類所做的每一項信息工作,包括投資人的工作。這不僅會帶來生產力的巨大提升,甚至可能導致勞動力向“AI Agent為主”的重大轉變。
如果你對人工智能即將帶來的可能性還存有疑慮,Bessemer提醒,這或許只是我們一廂情愿的“錯覺”(intelusional - intelligent + delusional,指對AI能力和風險的誤判)。
本文轉載自?????探索AGI?????,作者:獼猴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