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撤換接班人或因iPhone樣機丟失
曾被郭臺銘欽點為接班人的蔣浩良 |
8月13日上午消息,臺灣《商業周刊》今日刊文稱,作為鴻海的四名大將中最年輕的一位,蔣浩良雖曾被欽點為郭臺銘的接班人之一,但因無力守住從廣達手中搶到的蘋果筆記本電腦訂單,再加上7月發生的富士康員工因丟失iPhone(手機上網)樣機跳樓自殺事件,也不得不暫時退居幕后,卸下數碼產品事業群總經理職務,轉往董事長辦公室當特別助理。
對郭臺銘來說,原本勝券在握的蘋果戰爭,因為大將的暫時退居幕后,不得不自己親自面對。他為了拯救鴻海,搶進筆記本電腦代工,將引發另一波代工大戰。
以下為文章全文:
蔣浩良操盤蘋果,成為鴻海這三年成長主力之一。
鴻海搞丟大客戶蘋果第四代iPhone,賠上了郭臺銘接班人?
前七月營收月月衰退 接班人蔣浩良轉職變特助
第二季底,當鴻海部分蘋果筆記本電腦訂單被廣達搶走后,外資圈就耳語紛紛,被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欽點為接班人之一,負責蘋果訂單的愛將蔣浩良,恐怕位子不保。
沒想到七月再發生鴻海集團搞丟蘋果第四代iPhone樣機事件,員工還為此鬧出人命,外資圈更把焦點放在蔣浩良身上。這時才發現,蔣浩良真的卸下數碼產品事業群總經理,轉往董事長室當特別助理。
一個身扛超過新臺幣兩千億元年營收的戰將,怎么忽然離開鴻海最重要的前線?
蔣浩良,來自新加坡,被郭臺銘挖角到鴻海前,已經在蘋果工作了十六年,負責臺式電腦業務。在鴻海任職后,服務蘋果這個大客戶,為鴻海拿下蘋果賴以翻身的iPod、iPhone訂單,一年貢獻鴻海營收10%到15%。
他這號人物當紅的程度,從今年1月23日,鴻海在小巨蛋辦的旺年會上就看得出來。
當時郭臺銘意氣風發地站在舞臺中央,身邊站著的是四名大將:網通事業群總經理呂芳銘、消費性電子事業群總經理戴正吳、蔣浩良與模具事業群總經理徐牧基。
郭臺銘環顧著身邊這四位大將,還特別說了句:“除了蔣總,其他幾位跟我一樣,都近退休年齡了。”接著,郭臺銘還加了句:“(蔣浩良)還可以再做十年。”
沒想到今年第二季,人事已非。
問題,就是出在蘋果身上。原本去年底,鴻海從廣達手上搶過來的筆記本電腦訂單,不到半年,麥格里證券臺灣區研究部主管張博淇指出,廣達已從鴻海手中拿回蘋果筆記本電腦訂單。
在這次的蘋果筆記本電腦訂單重分配過程中,蘋果只把小量的塑料殼機種留在鴻海。
2005年以來,索尼、蘋果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再加上臺式電腦打的基礎,讓鴻海年年營收成長三成。攤開今年營收成績單,前七月,月月均較去年同期衰退,這是這五年以來從沒發生過的情形。
郭臺銘親赴四川簽約 緊鄰龍頭惠普設廠壯聲勢
沒想到7月16日凌晨,鴻海大陸廠區負責保管蘋果第四代iPhone樣機的員工,從十二樓住處一躍而下。因為,全球僅有的十六支樣機,少了一支。
外資圈傳聞越演越烈,被郭臺銘視為最有力接班人選之一的蔣浩良,已成為董事長辦公室特助,負責數碼相框等產品的新事業部門。
一位科技界人士形容,蔣浩良的人事異動,就像是鴻海版的蔡力行事件。蔡力行遭撤換的導火線是裁員事件,而轉往新事業部門,而蔣浩良則是因為蘋果筆記本電腦訂單出貨狀況不如預期,而遭減少訂單,也被轉往新事業部門。
郭臺銘跟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一樣,親自站上火線,搶救鴻海未來營收成長動能最重要的筆記本電腦代工業務。
過去郭臺銘從零組件供應商,一躍而成***個人電腦組裝廠,就是靠著把代工廠就設在客戶公司旁的模式而壯大。
這一次郭臺銘領軍打筆記本電腦代工仗,才用同樣的策略。就在8月4日,郭臺銘親自前往重慶出席與惠普共同投資落腳的科技園區簽約儀式,惠普要在當地設立筆記本電腦出口制造基地,鴻海也將在當地建設通訊與電子產品產線,想像空間無限。
鴻海與惠普越走越近,惠普一年三千萬臺筆記本電腦的出貨量,全球市占率兩成,訂單花落誰家,將改變整個筆記本電腦代工廠生態。
強化研發四處挖角 林百里怒發信警告員工
為了加強筆記本電腦的研發能力,郭臺銘到處挖角。與郭臺銘交情好的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面對自己辛苦培養了十幾年、甚至一度被列入重要精英干部培養名單的的研發協理,帶著對戴爾產品的深度了解投靠郭臺銘,頗為惱怒,五月甚至發出一封告全員信:“不能把公司的重要資產帶走或拿到其他公司使用。”
面對這次鴻海來勢洶洶,各筆記本電腦代工廠為了防堵鴻海,都開始進行零組件的垂直整合,整軍備戰。
廣達過去這一年積極擴展自己在塑料、金屬機殼的量產能力,除了松江廠區的展運,還跟彰化一家機構件廠合資新公司專攻蘋果外觀件。廣達財務長李杜榮就曾經說過,電子產品越來越成熟、外觀成為選購的考量重點,機殼掌握度越高自由度越高。
攤開仁寶垂直整合的功夫更是完整,不僅在機構件上后發先至,與機殼大廠巨騰合資巨寶,求在塑膠與金屬兩種機殼一步到位外,甚至連網路模組、印刷電路板、電阻都有投資。而緯創則是早就與巨騰在廣東合資機殼廠,今年更為了液晶電視布局了連接器與線材等零件。
筆記本電腦代工,新進者多得用低價才能搶到單,鴻海也不例外,但是,殺價搶單是兩面刃,傷到對手也會傷到自己。
日前仁寶總經理陳瑞聰在接受本刊專訪時曾經坦言,若是鴻海殺價殺得太兇、他也不得不回應時,“我就會回頭去殺他的零件。”他認為,垂直整合后,未來內部供應大概會占總量的三到五成。
換言之,鴻海搶進筆記本電腦代工的風險,就是零組件采購量可能減少三到五成。
已撤回退休宣言,重掌鴻海的郭臺銘,一方面,面對未來接班人選蔣浩良因蘋果而暫時退位,另一方面,又要面臨筆記本電腦零組件客戶的殺價威脅,郭臺銘要讓鴻海這個龐大帝國引擎全速運轉,重回成長軌道,得先克服這兩大挑戰。
筆電代工廠垂直整合堵鴻海
廠商名稱:廣達
垂直整合的產業:塑膠機構件(展運、進達精密)、金屬機構件(騰龍金屬、龍承精密)、電池組裝(斯丹達能源)、IC相關(原相)、LED(研晶光電)
廠商名稱:仁寶
垂直整合的產業:塑膠機構件(巨寶)、金屬機構件(巨寶)、面板相關(華映、統寶、時緯、利豐)、網通(智易)、連接器電阻(麗智、冠寶)、印刷電路板(博智電子、欣寶)
廠商名稱:緯創
垂直整合的產業:塑膠機構件(緯立)、面板相關(緯晶)、電池、攝像鏡頭模組(常熟浦元)、連接器(太康精密、太達電子)、線材塑膠件(協昱電子、聯益精密、德益電器)
廠商名稱:華碩
垂直整合的產業:金屬機構件(應華蘇州)、印刷電路板(景碩)、網通(亞旭)、記憶體(昱聯)、電源散熱(力碩、杰力科技、華信精密)
【編輯推薦】